正常止血凝血機制
文章來源:健康熱線 發表時間:2006-12-05 10:49:00 關鍵字: 止血 凝血
正常的止血步驟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初步止血,指在微血管和小血管破裂后立即發生的止血。包括血管的反應性收縮,血小板在VWF存在下粘附于血管內皮下暴露的膠原組織,形成白色血栓;第二步止血是凝血機制參與,以凝血酶形成為中心,以纖維蛋白形成而告終的過程,最后產物是牢固的紅色血栓堵住了傷口達到止血目的。另外抗凝和纖溶成份的存在又有助于防止凝血酶和纖維蛋白形成的范圍擴大,它能使止血局限于血管破損部位。
(一)血管因素 血管壁的結構和功能是否正常和止血有密切關系。而血管壁的結構與血管周圍組織的正常與否也有關系。血管的舒縮受神經、體液及局部因素控制,當創傷時,血管收縮,使血流減慢,有利于凝血物質局部積聚及血小板粘附,聚集增加,故有利于止血。
另外血管內皮細胞能合成內皮下一些粘附蛋白,這些粘附蛋白,不僅為血管內皮細胞提供了一個適宜附著面,同時可和血小板表面受體結合,誘導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止血栓。如VWF就是一個大分子糖蛋白,存在于血漿及內皮下組織,它是血小板粘附于內皮下組織的橋梁;纖維結合蛋白存在于所有血管基底膜,由內皮細胞合成。它含有許多細胞和粘附蛋白結合位點,使纖維結合蛋白能夠與許多粘附蛋白相互作用,構成錯綜復雜的基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