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務人員在收到合同審核任務后,首先應當與合同業務人員進行交流。這樣的交流對合同審核工作的幫助是多方面的。
業務員人員對合同的介紹:
1、合同緊急程度和重要性;
2、合同所涉業務是成熟模式還是首次嘗試的說明;
3、對合同當事人情況的說明、誰是強勢一方的判斷;
4、合同談判甚至是前期執行情況的介紹以及應要求提供的合同背景資料;
5、詢問業務人員對合同內容的擔心和疑問,
這些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增進了法務人員對合同業務的了解,指明法務人員在其審核意見中需要重點分析和解決的問題,保證了最終的審核意見能夠貼近業務實際。
公司法務人員在審核合同時,可以在部門檔案中檢索以往相同或類似業務合同的審核檔案。
1、如果是合同續簽,檢查本次續簽的合同與原合同有什么區別,法務人員對原合同的法律意見是什么,送審單位是否采納了法務人員的意見,若我方作為付款方,是否獲得的了續簽優惠;
2、如果不是合同續簽,則要審查是否存在就同一業務重復簽約的情況,是否違反原合同中關于排他性合作的約定。
檢索以往相同或類似業務合同的審核檔案,不單可以避免重復簽約的情況,而且可以在本次審核意見中引用以往法務人員的工作成果,提高審核效率,穩定審核質量,體現審核意見的延續性,保證審核意見的一致性。
(一)合法性審查:對合同內容是否國家法律的審查:
1、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2、標的
法律對該標的是否有特別的規定。禁止流通物?限制流通物?其他。
3、合同簽訂形式
看合同是否需要以招標、拍賣等特殊的方式締結,尤其是一些建筑工程合同、土地出讓合同和政府采購都可能涉及特殊的和創始簽訂方式。
(二)合規性檢查:
對合同的內容和流程是否符合公司的各項內部制度規定。
集團對主要業務和主要流程均有內部管理規定的,法務人員要注意對合同的合規性進行審查,要如熟悉法條一樣熟悉企業的內部制度。
(三)實踐性審查:
對合同的各方面的實際操作性進行審查,以求貼合實際要求。
1、標的
2、數量
是否具體。計較單位是否明確。
3、質量
對合同標的物符合國家各項標準(產品質量、衛生防疫等)的審查。這種審查主要是幫助企業對對方產品質量的一種表面化理解。企業不應該只相信對方提供的各類許可證和證件,而應根據對方提供的相關證件,通過電話咨詢、委托異地審查或者實地考察等方式予以實際審核。
4、價款或者報酬
金額大小寫規范,支付期限明確。逾期不履行的后果。
5、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6、違約責任
需要對潛在的糾紛有較全面的預測,審查違約責任的是否與潛在的違約形態相對應,是否具有實踐性。
7、解決爭議的方法
是否有約定,約定是否對己方有利。由于我國的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往往寧可在其他條款上妥協,也要取得有力的管轄權的約定。
公司的法務部門是企業風險內控的職能部門。企業風險內控不單單是企業外部交易風險的識別和化解,也包括對企業內部違規違紀等事項的發現和追究。
在審核某工程項目的《施工合同》時,從業務人員的介紹中得知《施工合同》所涉工程已基本完工。據此,可以判斷本工程項目明顯存在合同倒簽的非正常操作。審查人在審查意見中指出合同倒簽直接違反了企業內部的規定,使得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工程合同管理的功能大大降低,造成對項目實際操作人員的監督缺乏依據,容易引發糾紛和腐敗行為。
另外,若有可能法務人員也可以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為合同業務提供改善建議。例如,在審核捐贈合同時,建議變直接捐贈為間接捐贈,采用向法律明確規定的社會團體捐贈并指明用途的方式,既實現了對特定對象的捐贈,又獲取了稅務機關認可的可以用于申報納稅扣除的捐贈收據。
資信調查:可以通過信函、電報、電話或者直接派人對對方資信情況進行調查,也可以通過使館、對方所在地的工商管理部門、律師行、行業協會、合作過的伙伴等,了解其是否講信用,有無支付能力和財產擔保等。
合同的原件保管是非常重要的,這不但是合同的履行的必要條件,更是索賠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原始證據。
如果企業把合同的原件弄丟,則會多企業索賠造成非常被動的局面,甚至會導致無法進行索賠。合同原件保管期限越長越好,最短不應少于合同履行完畢之日起2,因為民事糾紛訴訟時效為2年。對于重要的設備、工程安裝、工程施工合同等等德保管期限至少應等于或大于它的使用年限。
1、一般地說,企業的重大合同主要有:
合作發展合同、企業購并合同、聯營合同、獨家代理協議、重大技術改進或技術引進合同。涉及擔保的合同、房地產開發與交易合同、金額巨大的購銷合同等。
2、重大合同簽訂之前,應派遣考察團進行考察:
考察團:
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主管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法律人士+財務人員等的綜合組成。
考察內容:
1)對對方的各類證件、資質和財務報表等進行仔細的審查。;
2)去法院調查核實該企業是否存在訴訟案件,
3)去工商行政管理局調查核實該企業的年檢注冊和歷年的獎罰情況,
4)去土地管理部門和房屋管理部門調查核實該企業是否存在不動產的抵押擔保,
5)去稅務局調查核實該企業是否存在拖延繳納稅費或者是否還有稅費沒有及時上繳情況,
6)去環保局調查核實是否存在嚴重污染環境的行為等。
當然,以上幾個方面的調查核實,因合同的內容側重也就不同。比如說,如果是合作發展項目,那么對繳納稅費的情況調查是必要的;如果是引進生產線,那么對該生產線的環保限制調查必須要詳細化。如果是房地產項目合作開發,那么對該房地產項目的土地審批的相關手續是否齊全和是否設立過抵押擔保的調查則要盡可能詳細。
3、由于這些合同涉及到企業的重要經濟利益,對企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簽訂合同過程中,一定要把這些合同挑出來,做為合同的重點審核和管理對象。
從合同的項目論證、對方當事資信調查、合同談判、文本起草、修改、簽約、履行或變更解除、糾紛處理的全過程,都應有法律顧問部門的主要人員的參與,嚴格管理和控制,預防合同糾紛的發生,有效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本文來源:法務經理人(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