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投資項目質量驗證盡職調查框架指引
目錄
一、公司基本情況3
(一)公司歷史沿革及股東情況調查3
(二)公司治理結構調查3
(三)組織機構及管理團隊調查4
(四)訴訟、仲裁或處罰5
二、行業、業務經營及技術調查5
(五)公司主營業務所處行業調查5
(六)公司采購環節業務調查6
(七)公司生產環節業務調查7
(八)公司銷售環節業務調查8
(九)技術與研發調查9
(十)商業模式調查10
(十一)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調查10
三、財務調查11
(十二)銷售環節財務調查11
(十三)采購與生產環節財務調查12
(十四)投資、融資環節財務調查12
(十五)資產調查13
(十六)公司稅收調查14
四、發展規劃、業績預測與估值14
(十七)發展規劃14
(十八)業績預測15
(十九)估值16
(二十)退出分析17
一、 公司基本情況
(一)  公司歷史沿革及股東情況調查
1. 調查目標
(1) 了解企業股東、注冊資本、經營業務、主要管理人員的變革歷史,了解變動原因,考察公司歷史演變發展邏輯的合理性;
(2) 了解出資人的投資能力,判斷企業注冊資本來源與真實性,結合關聯交易判斷資本到位情況;
(3) 股東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范;
2. 調查程序
(1) 編制公司股本結構變化表,檢查公司歷次股份總額及其結構變化的原因及對公司業務、管理和經營業績的影響;
(2) 關注股東出資是否存在不實、抽逃出資以及股東資金來源途徑等,如評估增值調賬以增加資本公積,然后再以資本公積轉增注冊資本的情形;
(3) 追溯調查公司的實質控制人,查看其業務、資產情況是否對公司的產供銷以及市場競爭力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4) 調查公司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人事變動,判斷核心管理者的去留已經和可能對公司產生的重大影響;
(5) 檢查公司自然人持股的有關情況,關注其在公司的任職及其親屬的投資情況;如果單個自然人持股比例較大,還應檢查是否存在其他人通過此人間接持股的情況,而可能引起潛在的股權糾紛;
(6) 調查公司的股份是否由于質押或其他爭議而被凍結或被拍賣而發生轉移,并導致股權結構發生變化;
(7) 獲取公司與股本結構變化有關的驗資、評估和審計報告,審查公司注冊資本的增減變化以及股本結構的變化的程序是否合乎法律規范,涉及國有企業,股權變革是否有國資批復文件;
(8) 相關股東變更資料取得當地工商資料為準。
(二)  公司治理結構調查
1. 調查目標
(1) 公司章程是否合法合規;
(2) 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設立、運作的實質性判斷;
(3) 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及變動是否合法合規。
2. 調查程序
(1) 查閱股東大會的會議記錄、董事會的會議記錄,確定公司章程及草案的制定和修改過程是否履行了法定程序,其內容是否與《公司法》等相抵觸;
(2) 確認公司是否具有健全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議事規則及其合規性;
(3) 查閱公司歷次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的會議記錄,確認其決議內容、尤其是確認董事會的對外擔保、重大投資、融資及經營決策符合公司章程的規定;通過會議記錄了解公司重要管理人員的變化;
(4) 確認董事、經理是否挪用公司資金或者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是否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是否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公司同類的營業或者從事損害公司利益的其他活動。
(三)  組織機構及管理團隊調查
1. 調查目標
(1) 全面了解公司主要股東(追溯到實質控制人)及整個集團的所有相關企業的業務和財務情況,查找可能產生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的關聯方;
(2) 主要管理層(包括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總裁、副總裁以及財務總監等高級管理人員)是否正直、誠信;
(3) 主要管理層是否具有與發展公司需要相匹配的開拓精神和經營管理能力。
(4) 了解公司對主要管理人員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及其對公司經營和長遠發展的影響。
2. 調查程序
(1) 畫出公司股權結構圖,標明各股東之間的關聯關系;
(2) 取得主要管理人員學歷和從業經歷簡況,對核心人員要取得其詳細資料,尤其要關注主要成員在本行業的執業經驗和記錄;
(3) 與公司主要管理人員就企業發展、公司文化、競爭對手、個人發展與公司發展的關系等主題進行單獨的會談;
(4) 調查過去兩年中公司關鍵管理人員離職的情況,調查其辭職的真實原因;
(5) 與公司職員進行交流,獲取其對管理團隊以及企業文化貫徹情況的直觀感受;
(6) 了解公司為高級管理者制定的薪酬方案,持有股份及其變動情況。
(四)  訴訟、仲裁或處罰
1. 調查公司是否存在訴訟、仲裁或行政處罰事項;判斷該事項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聲譽、業務活動、未來前景的影響;
2. 調查公司是否為其他單位的債務提供擔保、擔保的債務數額,是否承擔連帶責任,是否采取反擔保措施,估算可能發生或有負債金額,確認公司是否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股東的控股子公司、股東的附屬企業或者個人債務提供擔保。
3. 調查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是否存在訴訟、糾紛及其它債務關系。
二、 行業、業務經營及技術調查
(五)  公司主營業務所處行業調查
1. 調查目標
(1) 調查公司所處行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2) 調查公司所處行業發展驅動因素與本質;
(3) 調查公司提供的產品(服務)較之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競爭地位;
(4) 經營活動的合法性。
2. 調查程序
(1) 查閱權威機構的統計資料和研究報告(如發改委、商務部、工信部、行業協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或其他研究機構),調查公司所處行業國內、外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影響其行業發展的有利、不利因素;
(2) 調查公司所處行業內產業政策定位、是否新興戰略產業、是否為鼓勵發展產業?是否享受優惠政策?企業是否受到產業限制,如果是,其產品定價、數量是否受到限制?
(3) 調查公司所處行業的產業鏈構成,增值較多的環節是哪一部分,公司所處產業鏈位置,主要上下游廠商,分析公司市場溢價能力;
(4) 了解公司所處行業的進入壁壘,包括規模經濟、資本投入、技術水平、環境保護或行業管理機構授予的特許經營權等方面;
(5) 了解公司所處行業的整體特征,是否屬于資金、技術、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了解該行業對技術(或對資金、勞動力等要素)的依賴程度、技術和產品的成熟度;了解該行業是否需要大量的研究開發支出、巨額的廣告營銷費用;是否應收賬款周轉慢;產品價格的變動特征;出口占總銷售的比例等;
(6) 調查行業、公司和產品,分別處于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中的哪個階段?
(7) 調查公司產品的耐久度和使用周期;
(8) 查閱權威機構的研究報告和統計資料,調查影響公司產品需求的相關因素以及產品需求的變化趨勢,分析未來幾年該產品的需求狀況、市場容量;
(9) 獲取公司所處行業中該產品的現有生產能力、未來幾年生產能力的變化數據;
(10) 所處行業是否因過多受到國家政策、技術進步、可替代產品的沖擊等外部因素影響而具有較大的脆弱性;
(11) 對公司產品價格變動做出預測;
(12) 調查可替代產品的價格和供應狀況,調查公司產品目前或在可合理預計的將來多大程度上受到同類產品的沖擊;
(13) 對公司現有與潛在的競爭者調查,應包括但不限于同類產品市場容量、競爭企業數量、公司與市場競爭企業各自的市場份額;對公司與競爭企業的比較應包括相對產品質量、相對價格、相對成本、相對的產品形象及公司聲譽等。對公司目前、未來的市場地位做出描述和判斷;
(14) 利用主要證券類網站披露的公開信息,與已上市和已掛牌公司進行比較分析。選擇3-5家產品結構、生產工藝、商業模式接近的公司,以這些公司近幾年的數據為基礎,在生產能力、技術的先進性、銷售收入、銷售的地理分布、主要產品銷售價格及定價方式、毛利率等方面進行比較。
(六)  公司采購環節業務調查
1. 調查目標
調查公司供應方市場、采購政策;主要的供應商;采購業務涉及的訴訟及關聯交易。
2. 調查程序
(1) 了解公司主要的供應商(至少前5名),計算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公司向主要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占公司同類原材料采購金額、總采購金額比例,是否存在嚴重依賴個別供應商的情況;
(2) 與采購部門人員、主要供應商溝通,調查公司主要供應商與公司的地理距離,分析最近幾年原材料成本構成,關注運輸費用占采購成本中的比重;
(3) 查閱權威機構的研究報告和統計資料,調查公司主要原材料的市場供求狀況,查閱公司產品成本計算單,定量分析主要原材料、動力漲價對公司生產成本的影響;
(4) 與主要供應商、公司律師溝通,調查公司與主要供應商之間是否存在重大訴訟或糾紛;
(5) 調查采購部門負責人與公司實際控制人的關系;
(6) 如果存在影響成本的重大關聯采購,判斷關聯采購的定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股東與公司之間的利潤輸送或資金轉移的現象。
(七)  公司生產環節業務調查
1. 調查目標
調查公司生產工藝、生產能力、實際產量;生產成本分析;調查公司生產的質量控制、安全、環保。
2. 調查程序
(1) 了解公司主要產品生產工藝,獲取公司產品生產工藝流程圖,調查公司在同行業中工藝、技術方面的領先程度;
(2) 實地調查公司生產過程的組織形式,是屬于個別制造或小批量生產還是大批量生產或用裝配線生產、流水線生產,與同行業競爭對手進行比較;
(3) 調查公司生產是否外包,若存在外包情況,驗證外協廠與公司外協關系的真實性;
(4) 調查公司主要產品的實際產能,測算公司變更產能的成本;實地調查主要競爭者的實際產能;
(5) 通過現場察勘,調查公司主要設備購入時間,機器設備的成新率,是否處于良好狀態,預計尚可使用的時間;現有的生產能力及利用情況,是否有大量閑置的設備;
(6) 制造成本的橫向比較。查閱公司歷年來產品成本計算單、同類公司數據,分析公司較同行業公司在成本方面的競爭地位;
(7) 制造成本的縱向比較。獲取或編制公司最近幾個會計年度主要產品(服務)的毛利率指標,分析公司主要產品的盈利能力;如果某項產品在銷售價格未發生重大變化時,某一期的毛利率出現異常,分析單位成本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動力、制造費用等成本要素的變動情況,確認成本的真實發生;
(8) 查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或省一級的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證明或其他有關批復,調查公司的產品質量是否執行了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近3年是否因違反有關產品質量和技術監督方面的法律、法規而受到處罰;
(9) 調查公司保障安全生產的措施,成立以來是否發生過重大的安全事故;
(10) 了解公司生產工藝中三廢的排放情況,調查公司產品是否符合行業標準,是否因產品質量問題受過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處罰;
(八)  公司銷售環節業務調查
1. 調查目標
調查公司營銷網絡的建設及運行情況;銷售回款、存貨積壓情況;銷售業務涉及的訴訟及關聯交易。
2. 調查程序
(1) 了解公司的銷售渠道,對自營零售的,調查公司銷售專賣店的設置;對通過批發商進行銷售的,調查經銷或代理協議,是否全部委托銷售代理而導致銷售失控?
(2) 查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的商標注冊證,調查公司是否是其主要產品的商標注冊人;
(3) 調查公司的主要競爭者及各自的競爭優勢,從權威統計機構獲取公司產品與其主要競爭者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資料;
(4) 獲取或編制公司近幾個會計年度各項產品占銷售總收入比重明細表、各項產品產銷率明細表;
(5) 獲取公司近幾個會計年度對主要客戶(至少前5名)的銷售額、占年度銷售總額的比例及回款情況,調查其客戶基礎是否薄弱,是否過分依賴某一客戶而連帶受到客戶所受風險的影響;
(6) 是否存在會計期末銷售收入的異常增長,采取追查至會計期末幾筆大額的收入確認憑證,判斷是否屬于虛開發票、虛增收入的情形;
(7) 是否存在異常大額的銷售退回,查閱銷售合同、銷售部門與客戶對銷售退回的處理意見等資料,判斷銷售退回的真實性;
(8) 測算公司最近幾個會計年度的應收賬款周轉率,調查公司壞賬、呆賬風險的大小;
(9) 對于銷售集中于單個或少數幾個大客戶的情況,需追查銷貨合同、銷貨發票、產品出庫單、銀行進賬單,以確定銷售業務發生的真實性。如果該項銷售系出口,尚需追查出口報關單、結匯水單等資料,以確定銷售業務發生的真實性;
(10) 調查是否存在大量的殘次、陳舊、冷背、積壓的存貨,判定存貨跌價準備是否足額計提?
(11) 抽查部分重大銷售合同,檢查有無限制性條款,如產品須經安裝或檢修、有特定的退貨權;
(12) 調查關聯銷售的情況。如果存在對主營業務收入有重大貢獻的關聯銷售,抽查不同時點的關聯銷售合同,獲取關聯銷售的定價數據,分析不同時點的銷售價格的變動,并與同類產品當時市場公允價格比較。如果存在異常,分析其對收入的影響,分析關聯銷售定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股東與公司之間的利潤輸送或資金轉移的現象。
(九)  技術與研發調查
1. 調查目標
調查公司專利、非專利技術;調查公司研發機構、人員、資金投入;調查公司正在研發的項目;
2. 調查程序
(1) 調查公司核心技術,與同行業其他企業在技術方面的水平比較 ;
(2) 調查公司核心技術在公司主要產品中的應用及核心技術產品對主營收入的貢獻度;
(3) 關注其核心技術是否為其他新技術所取代;
(4) 獲取公司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等權利證書、在有權管理部門的登記文件以及相關協議,了解公司的專利技術、非專利技術有哪些?了解公司和新技術的來源,是屬于自主開發、購買或擁有使用權。調查公司對于上述技術擁有的權限,并且關注公司是否存在與上述技術相關的重大糾紛,核心技術是否超過法律保護期限;
(5) 了解研發機構設置,獲取公司目前的研發人員構成、近幾年來用于研究開發的支出、研發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等數據;
(6) 了解公司是否存在與科研院所的合作開發,有哪些機構,合作項目有哪些,合作方式,合作項目的進展情況;
(7) 了解公司研究人員的薪酬情況,包括公司核心技術人員的薪酬水平、公司主要競爭者同類技術人員的薪酬水平。了解公司研究人員歷年來的流失情況,公司是否實行了包括股權激勵的其他激勵措施;
(8) 調查公司新產品研究開發周期(從產品開發到進入市場的周期),主要研發項目的進展情況,并對項目的市場需求做出描述。
(十)  商業模式調查
1. 調查目標
行業商業模式的演變與創新;公司現有商業模式及未來創新模式;通過商業模式理解與評估企業價值。
2. 調查程序
(1) 結合公司所處行業發展歷程及行業內的企業商業模式演變發展,分析行業內商業模式演變歷程,及未來新的創新商業模式;
(2) 判定公司現有的商業模式,其他企業是否能夠容易模仿和超越;
(3) 結合公司的商業模式的定位,及行業內的標桿企業對比,評估公司未來公司價值。
(十一)  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調查
1. 調查目標
(1) 是否存在同業競爭,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避免同業競爭;
(2) 關聯交易是否公允,是否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的利益;關聯交易是否履行了法定批準程序。
2. 調查程序
(1) 檢查公司與控股股東及其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否相同或相近,是否在實際生產經營中存在同業競爭;如存在或可能存在同業競爭,公司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避免同業競爭;
(2) 關聯方及其與公司之間的關聯關系調查。檢查所有關聯方,包括:公司能夠直接或間接地控制的企業、能夠直接或間接地控制公司的企業、與公司同受某一企業控制的企業、合營企業、聯營企業、主要投資者個人或關鍵管理人員或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受主要投資者個人或關鍵管理人員或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直接控制的其他企業。獲取公司的主要采購、銷售合同,檢查公司的主要采購、銷售合同的合同方是否是關聯方;
(3) 調查公司與關聯企業是否發生以下行為:購買或銷售商品、購買或銷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資產、提供或接受勞務、代理、租賃、提供資金(包括以現金或實物形式的貸款或權益性資金)、擔保和抵押、管理方面的合同、研究與開發項目的轉移、許可協議、關鍵管理人員報酬;
(4) 檢查關聯交易的詳細內容、數量、金額;調查關聯交易是否必要;該關聯交易是否對公司能夠產生積極影響;關聯交易的內容、數量、金額,以及關聯交易占同類業務的比重如何;
(5) 關聯交易定價是否公允,是否存在損害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的情況,如該交易與第三方進行,交易價格如何,檢查關聯價格與市場價格(第三方)的差異及原因;
(6) 公司是否為控股股東及其他關聯股東提供擔保。
三、 財務調查
(十二)  銷售環節財務調查
1. 調查目標
(1) 了解并核實各期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利潤的真實性;
(2) 了解并核實各期期末因銷售活動產生債權債務余額。
2. 調查程序
(i) 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毛利率調查
(1) 取得前兩年及最近一個會計期間主營業務收入、成本和毛利明細表,并與前兩年及最近一個會計期間損益表核對是否相符;
(2) 價格調查:取得產品價格目錄,了解主要產品目前價格及其前兩年價格變動趨勢,搜集市場上相同或相似產品價格信息,并與本企業進行比較;
(3) 單位成本調查:比較各期之間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變化幅度,對較大幅度的變動(>10%),應詢問原因并證實;
(4) 銷售數量調查:比較各期之間主要產品銷售數量的變動比率,對較大幅度的變動(>10%),應詢問原因并證實;
(5) 毛利率調查:比較各期之間主要產品毛利率的變動比率,若變動幅度較大(>10%),應詢問原因并核實;與行業平均的毛利率進行比較,若發現異常,應詢問原因并核實;
(6) 主要客戶調查:取得前兩年主要產品的《主要客戶統計表》,了解主要客戶,檢查主要客戶中是否有關聯方,對異常客戶進一步詳細調查。
(ii) 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預收賬款調查
(1) 取得前兩年及取近一個會計期末“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預收賬款”余額明細表,檢查大額應收票據、預收款項、應收賬款的客戶是否為主要客戶明細表中的主要客戶;若不是公司主要客戶,詢問原因。
(2) 結合銷售結算方式,判斷各客戶賬齡是否正常,對異常情況,查明原因;對長期掛賬款項,判斷可回收性。
(3) 了解前兩年壞賬準備計提方法是否發生變化,并了解變化的原因;結合賬齡分析,判斷壞帳準備計提是否充分。
(4) 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與同行業進行比較,異常情況進一步調查原因。
(iii) 期間費用調查
計算各期期間費用變化比率,結合銷售收入的變動幅度,分析期間費用變動幅度是否正常,對異常情況,應詢問原因并證實。
(十三)  采購與生產環節財務調查
1. 調查目標
(1) 了解企業生產能力利用率、產銷比率;
(1) 了解并核實各期期末存貨價值;
(2) 了解并核實各期期末采購活動產生債權債務的余額;
(3) 了解并核實各期期末應付工資及福利費;
2. 調查程序
(2) 了解前兩年及最近一個會計期間主要產品生產能力利用率、產銷比率,初步判斷生產設備利用情況、生產經營情況是否正常
(3) 取得前兩年及最近一個會計期間主要產品生產能力、產量、銷量統計表;
(4) 結合產量、產成品庫存,計算產銷比率;
(5) 了解并核實各期期末存貨價值,為核實年銷售總成本提供依據;
(6) 了解并核實各期期末采購活動產生債權債務的余額。抽查因采購原材料而發生的大額債權債務的對應方是否是本公司的主要客戶,若不是,應抽查采購合同,了解業務發生的原因,判斷是否正常。對其他大額長期掛賬款項,要查明原因;
(7) 了解并核實各期期末應付工資及福利費;
(8) 分析前兩年及最近一個會計期末資產負債表中“預提費用”“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損溢”金額是否異常,若為異常,進一步核實。
(十四)  投資、融資環節財務調查
1. 調查目標
(1) 了解并核實各會計期末短期、長期投資余額、跌價準備(或減值準備);
(2) 了解并核實各會計期間投資收益的真實性;
(3) 了解債務融資的規模、結構
(4) 了解權益融資
2. 調查程序
(1) 取得前兩年及最近一個會計期間短期投資及跌價準備余額明細表,委托貸款及投資收益明細表,判斷投資風險;
(2) 取得前兩年及最近一個會計期間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及投資收益明細表,關注大額及異常投資收益;對現金分得的紅利,關注是否收現,有無掛賬情況;
(3) 取得前兩年及最近一個會計期間短期及長期借款增減變動及余額表,并與會計報表核對是否相符;
(4) 取得前兩年及最近一個會計期間應付債券明細表,并與會計報表核對相符;
(5) 取得財務費用明細表,與貸款合同規定的利率進行復核。
(6) 取得前兩年及最近一個會計期間長期應付款及專項應付款明細表,與會計報表核對是否相符。
(7) 取得前兩年及最近一個會計期間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及余額表,與各年增資、配股情況和各年利潤分配方案相核對。
(十五)  資產調查
1. 調查目標
了解并核實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
2. 調查程序
(1) 取得前兩年及最近一個會計期末“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并與會計報表核對是否相符。
(2) 調查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的成新度、產權歸屬。
(3) 了解有無設置抵押的固定資產,并與了解到的借款抵押進行核對。
(4) 了解并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充分。
(5) 了解在建工程規模,若規模較大,進一步調查在建工程價值、完工程度,判斷完工投產后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6) 了解并核實無形資產入賬依據及價值的合理性;
(7) 取得無形資產清單及權屬證明;調查每項無形資產來源;判斷各項無形資產入賬及入賬價值的合理性;關注與生產密切相關的土地使用權、商標權、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權利狀況。
(十六)  公司稅收調查
1. 調查目標
調查公司執行的稅種和稅率;公司執行的稅收及財政補貼優惠政策是否合法、真實、有效;公司是否依法納稅;
2. 調查程序
(1) 與公司財務部門人員訪談,調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所執行的稅種(包括各種稅收附加費)、稅基﹑稅率,調查其執行的稅種﹑稅率是否符合現行法律﹑法規的要求;
(2) 調查公司是否經營進口、出口業務,查閱關稅等法規,調查公司所適用的關稅、增值稅以及其他稅種的稅率;
(3) 如果公司享受有稅收的減、免的優惠政策其他各種形式的財政補貼,查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法規或文件,調查公司提供的產品(服務)的稅收優惠是否合法、合規、真實、有效,該項稅收優惠的優惠期有多長;
(4) 獲取公司最近幾個會計年度享受的稅務優惠、退回的具體金額,依據相關文件,判斷其屬于經常性損益,還是非經常性損益,測算其對公司各期凈利潤的影響程度;
(5) 查閱公司最近兩年的增值稅、所得稅以及其他適用的稅種及附加費的納稅申報表、稅收繳款書等文件,調查公司最近3年是否依法納稅;調查公司是否存在偷、漏稅情形,是否存在被稅務部門處罰的情形,是否拖欠稅金。
四、 發展規劃、業績預測與估值
(十七)  發展規劃
1. 調查目標
調查公司業務發展目標與現有業務的關系;調查公司業務發展目標實現的可行性以及潛在風險
2. 調查程序
(1) 取得企業所提供的商業計劃書,調查公司未來3-5年的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發展重點、發展措施。
(2) 取得企業計劃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
(3) 評價企業未來3-5年經營計劃、投資計劃和融資計劃是否妥當,融資金額和投資項目應當與公司現有生產經營規模、財務狀況、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適應。根據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現有的生產能力,分析預測計劃執行的可行性,判斷企業的成長價值。
(十八)  業績預測
1. 銷售預測
說明銷售預測的假設基礎。
項目
歷史數據
未來數據預測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1.主營業務收入
業務板塊一
收入
毛利
毛利率
業務板塊二
收入
毛利
毛利率
2.其他業務收入
收入
毛利
毛利率
3.收入合計
4.毛利率
5.%增長率
2. 利潤預測
說明利潤預測的假設基礎
項      目
歷史數據
未來數據預測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一、營業收入
減:營業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
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資產減值損失
加:投資收益
三、營業利潤
加:營業外收入
減:營業外支出
四、利潤總額
減:所得稅
五、凈利潤
3. 現金流量預測
說明現金流量預測的假設基礎
項      目
歷史數據
未來數據預測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一、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
凈利潤
加:折舊
攤銷
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的損失(減:收益)
財務費用
投資損失(減:收益)
存貨的減少(減:增加)
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減少(減:增加)
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減少)
三、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
四、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
五:現金流量凈額
(一)  估值
1. PE、PB法估值(相對成熟企業可用DCF法驗證)
2. 投資方案
(1) 本輪的融資是股份轉讓,還是增資擴股。
(2) 企業估值、本輪融資的金額、所占的投資比例。
(3) 擬引入的投資者。
(4) 募投項目及資金的具體用途。
(5) 本輪融資時間計劃。
(6) 融資后的管理制度安排及人事安排。
(7) 企業能夠接受的對賭協議的內容。
(8) 是否有管理層或核心技術人員的股權激勵計劃及具體內容。
(二)  退出分析
1. 公開市場銷售股權退出可能性分析
新三板做市退出要分析之前的交易情況。轉板退出,A股,創業板,中小板,納斯達克,港股等分析企業未來能否達到他們的要求,能滿足哪個板塊投資者行業偏好、風險偏好,估值偏好。
2. 被并購退出、產業整合可能性(選定流動性好的資產及行業)
3. 企業回購退出的可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PE投資盡職調查
股權投資之財務盡調與業務盡調核心內容與方法
PE投資盡職調查內容與程序
盡職調查清單-國內IPO專用版
盡職調查指引之:業務與技術情況篇
某會計事務所IPO財務盡職調查資料清單(詳細版本)投行DATA系列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峰市| 晋中市| 奉贤区| 涞源县| 象州县| 连江县| 望城县| 达孜县| 新闻| 渑池县| 景泰县| 新乡市| 平凉市| 综艺| 侯马市| 含山县| 乐安县| 五华县| 化州市| 四会市| 郯城县| 大渡口区| 长乐市| 乐陵市| 岳阳县| 乐都县| 甘泉县| 绥德县| 乡城县| 阆中市| 潜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永春县| 桦川县| 城市| 迭部县| 桂林市| 全南县| 手游| 仁怀市| 平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