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有3個普遍性挑戰:
(1)企業如何獲得持續穩健的發展和增長?
(2)企業的高速發展如何和員工的個人成長和身心健康有機結合?
(3)企業如何在經營的過程中同時實現對社會商業文明的促進?
吳丹老師用一個觀點、一個視角、一個公式助你解答企業成長困惑。
一、從華為看企業生命進化
案例:企業生命體進化-華為實踐
狼性文化
早期的華為,企業文化叫狼性,這個文化可以表示企業處在早期的生存狀態中,比較適合當時的創業環境,主要模式是欲望驅動,競爭方式很鮮明。這時,企業充滿了激情,員工有血性。
這個模式對華為公司當時的發展非常有價值,因為那時的環境,國外的競爭對手非常強大,他的規模比較小。于是這種生存狀態、企業文化非常實用。
千手觀音文化
但企業很快發展形成規模,在2003年前后,華為公司進入持續發展階段,將這個階段的企業文化稱為千手觀音。
在這個階段,華為開始做大量的規范性管理工作,包括基本法、IPD(集成產品開發)、管理咨詢公司的導入等。公司特點開始變得規范、理性、嚴謹和協作。
為什么?當企業規模發展到十幾萬人、幾十萬人,就需要管理,需要對人的組織、集合能力,華為的強大之一就在于能夠形成這種大規模的現象。進行這種管理后,華為公司便能夠在幾年內,持續進行投入千人的大規模研發,使技術領先成為可能。
在這個階段,華為公司從早期的野蠻式——以銷售攻堅能力為核心的生存、發展狀態,開始轉變為深入研發狀態,企業的特點開始形成。這是華為的第二個生存狀況:千手觀音文化背景下的持續發展的階段。
目前,中國的大多數企業,都處于第一個狀態到第二個狀態之間。很多傳統型企業并沒有有效地達成規范性規劃。
奮斗者文化
目前的華為已經進入第三個階段,構建企業價值,提出“奮斗者”企業文化。
我們再探究一下這個企業文化與它內部的經營哲學,學習其中的“耗散結構”。耗散結構是關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結合層面的體系,任正非創造性的把它用在華為的管理中。
耗散結構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矛盾的對立,任何部分都有兩個力量左右。比如:
第一,要求企業進取,同時企業要有規范;
第二,企業是奮斗的,要不斷突破,同時為了維持這個奮斗,要有相應的激勵體系。
從目前的結果看來,華為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依然需要解決很多問題。現在最該思考的問題就是怎樣能夠讓大家持續奮斗。
組織這么大了,怎樣保持持續創新?現在有很多企業對持續創新進行著探討,用到最多的就是進化組織。我們從華為的成功3要素來看這個命題:
任正非說過,“華為公司最寶貴的是無生命的管理體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花了二十多年時間,終于弄明白了西方管理。
只要公司不垮,就能無敵天下,如果公司垮了,這個文化就報廢了,管理體系也沒用了。我們要維持管理體系有活力地持續運行,保持有動能,所以我們要保持盈利,逼大家不能搞低質量、低價格的經營。”
“當然,也不能強調大幅度的激進改進,提出些莫名其妙的口號來。現在全世界沒有哪家公司像華為一樣,凝聚了十五萬人團結起來沖鋒。未來的大數據流量越來越恐怖,我們代表人類爭奪大數據流量未來制高點,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勝利。”
二、一個觀點
東方生命哲學+西方管理科學=未來商業精英
“十億級的企業要勤奮,百億級的企業要懂教練技術,千億級的企業要懂哲學”。商業的發展將越來越關注整體系統,在商業的實踐上,東方生命哲學和西方管理科學將逐漸交融。
因為管理要解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人的工作動力、創造力和自我發展的問題。因此在商業實踐上,西方管理科學和東方生命哲學的融合是大勢所趨。
三、一個視角:企業生命體
企業是一種生命體,隨著社會整體的演進不斷進化,適應的就生存,不能適應的就會打碎重組。
市場競爭的價值是使得對于某一個社會功能領域具有最優DNA的企業生存下來。企業的DNA就是企業可以傳承的文化、流程和運作機制。優秀的標準是使得整體有序性最高,系統能耗效率最高。
西方管理是把內外、你我分開,客觀分析規律;東方哲學從整體上考慮問題,整個系統就是“一”,彼此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人類發展到今天,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整個世界的運動速度越來越快,全球經濟化一體化加速,企業的競爭愈演愈烈,要想跟上整個勢頭,組織的發展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管理問題。
企業的管理,最基本要解決的是如何讓員工持續充滿動能。就如華為,任正非最近也說華為的發展不能再靠以前的物質激勵來刺激員工了,更多的需要員工的使命感,而使命感這個東西,更多的需要我們了解生命本身的價值和意義,才能自然發生。
1.企業生命體
談到“企業生命體”,首先企業家要解決關于自己生命價值和生命成長的問題。
近些年我遇到過一些大中型企業,有些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已經走出了剛開始時的生存困境的企業,他們正面臨“做企業這么艱苦,為什么還要做?為什么持續?我所追求的是什么?”等問題,其實都是有關商業之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我們看自然,可以發現動植物在不斷進化。人類社會也在整體進化,從企業生命體的角度,在商業環境中,一個企業就如同一個生命體,它隨著社會整體的前進,適應的就生存,不適應就被淘汰。
淘汰的是這個組織的機體,它的員工可以去到另外一個企業,它的資本可能被別的企業吞并。即打碎和重組。
企業組織結構的發展,正從傳統經營結構型組織向社會功能型組織演進。社會功能型組織是為了解決一個社會的功能,所以每一個企業都是為了完成某一項社會功能。
最后,具有社會最優DNA的企業會生存下來,它的成功模式很快會被學習。我們可以看到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的管理模式,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企業的DNA。
我們可以學習、整合到我們企業中,幫助我們自己的企業變得優秀,即整體有序性最高,系統能耗效率最高。
華為是用這樣的基礎來思考企業生命體構建方式的。做企業、構建企業生命體的三個問題:
問題一:你的企業是為了解決什么社會問題?功能是什么?
“代表人類爭奪大數據流量未來制高點”是華為的使命,也是它的社會功能定位,這個功能定位也就是它在這個社會系統中存在的價值。圍繞著這個價值要完成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維持管理系體系有活力的持續運行,要盈利。
很多企業實際上只思考了這一個部分。華為的成功在于他還思考了另一件事:在達成的經營的同時,建立一個無生命的管理體系。也就是在企業經營達成的同時,也完成企業生命體的發展。
在對華為經營管理模式的思考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太極,忽然理解任正非的耗散結構管理模式,跟太極有相通的內涵:
太極講究虛實的變化,表示在任何一個意識或物質出現我們眼前的之前,都會先隱含在潛態里。有勝于無,從潛態到顯態。
同時太極,又是不斷地對立統一,螺旋發展的。
問題二:企業戰略是什么?
企業戰略是對未來發展藍圖的構建,也就是說企業未來發展成什么樣,以及如何達到目標。
在構建戰略的時候,企業要明白想要的未來是什么樣的。華為公司在2010年的營銷額大概是300億美金,此時任正非把華為公司一分為三,他說,我需要華為在未來能成為千億美金的公司,然后分成了三大項目:運營商,企業網和消費者。
那時,華為公司的手機在國內的品牌影響力還不高,全球銷售額只有300億美金多一些,而制定的戰略就已經是千億級的了。但因為這個戰略目標的牽引,2016年的銷售額是800億美金。
同時,也因這個戰略,華為的高端手機已經發展起來。因此,企業的管理者內心一定對企業未來發展有了明確藍圖,才有可能創造一個外在的結果。
華為管理模式中還有個“雙螺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曾經認為這是講個人修養的,現在我覺得它也同樣適用在企業管理上,在企業生命體成長的意義上是一樣的。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表示的是一個企業要不斷地追求高增長,要發展。但又有“地勢坤,厚德載物”,一個企業的“德”是什么?德,就是符合客戶規律。
對企業來講,它的“德”就是符合企業當前發展階段企業文化的業務流程和運作機制。所以,企業管理者要在經營發展的同時一定要地滲透企業文化,從而優化它的流程和運作機制。
我讀了馬云在阿里巴巴這些年的內部講話,發現里面80%的內容都在談企業文化。因為對于企業來講,文化是保證優秀的人能夠在這個平臺上一起努力最有效的,也是最基本的原則。只有站在企業文化的基礎上才能談管理流程。
問題三:如何做落實戰略,實現企業功能?
在下方的文字中詳細講述。
三、一個公式:企業商業成功6s模型:
用以下6個維度推動企業文化:
1.企業文化,表現形式是愿景、使命和企業核心價值觀;
2.領導力;
3.戰略;
4.執行;
5.激勵體系;
6.創新能力。
其中,我發現一個企業的創新能力權值是非常大的,所以做了一個指數形式。上面6項每項可以從0到1打分,可以得出這個企業的成功指數,這個數據可以對企業優化管理起到指導作用。
不同企業的基本的思路都差不多,下面以華為為例逐一闡述六個維度:
維度1:能量場域-企業文化
任正非很久以前說過,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一切工業產品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
華為沒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精神是可以轉化成物質的,物質文明有利于鞏固精神文明。我們堅持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的方針。
這里的文化,不僅僅包含知識、技術、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無形因素。
這也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就像現在很多的創業者、企業家,都是從零開始創業的,但他們有很多優秀的內在品質,他們以這種優秀品質為核心,結合他所在行業的特點,形成他所在的企業的文化。所有成功的企業擁有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無非如此,例如騰訊、阿里巴巴。
企業文化大概包括這三個問題:
愿景:由組織內部成員共同制訂,描繪企業期望成為什么樣子的一幅圖景;
使命:企業使命是企業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明確企業的使命,就是要確定企業實現愿景目標必須承擔的責任或義務;
核心價值觀: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堅持不懈,使全體員工都信奉的信條。
維度2:領導力
領導力的本質就是克服人性弱點的能力,他在企業的衡量標準就是能否帶領團隊把握戰略機會點,完成戰略任務。
華為講干部的3感。即,高層要有使命感;中層要有危機感;基層要有饑餓感。
維度3:戰略聚焦
戰略的本質是集中優勢兵力攻打關鍵點。華為的打法是戰略聚焦,即: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競爭力量。
在互聯網時代,很容易浮躁和冒進,耐得住寂寞,專注和穩健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品質。
維度4:執行
華為公司的戰略規劃每年都會進行,將戰略規劃和年度規劃結合起來,由公司推動。
華為的運營系統講求管理的科學,通過流程拉動整個企業的系統運作,其中的大部分是通過IT市場,包括市場管理流程、客戶關系管理流程、集成產品開發流程、集成供應鏈流程、客戶服務流程,以及現在的財務IFS流程等。
華為最喜歡的就是不斷優化流程,那是企業生存的關鍵命脈。
任正非指出,對企業進行科學的經營管理,必須依法遵循自然和社會法則,不斷求是。我們能做的就是認識和遵循這些規則,而不是違背和破壞,以此在公司落實管理和流程。
什么是流程?
流程就是與共同客戶創造價值的活動相關聯的全部進程,從客戶需求的輸入到服務的產出,每一個環節中包含的內容。從這點來看,它已然是一個貫穿企業核心的重要功能。
優秀的流程能夠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即Fast、Right、Cheap、Easy);流程是對業務運作的規范,可以不斷總結和固化優秀經驗。
維度5:有效激勵
激勵體系是企業動力機制的實現和保障。華為的激勵體系中,最初有一個純樸的思想:不讓雷鋒吃虧。
維度6:不斷創新
創新的兩種機制,源創新和流創新:
源創新:一種新的理念,創造一個新的生態。
流創新:價值鏈上各環節的優化,不斷提升效率。
四、如何運用企業生命體
& 6s模型提升企業管理
基于以上6s模型,我們應當如何幫助企業發展?
企業家的醒覺:企業家的生命成長是企業生命樹的關鍵,因為企業要不斷發展,企業家本身也要不斷提升。
企業家的成長路徑可以吸取陽明心學的核心,在企業的具體實踐中開發內在智慧,達到內在生命的成長。很多優秀的企業家,任正非,喬布斯都是這類在實踐中成長的企業家。
在企業家成長方面,現在還有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企業家教練。通過深層的對話,尤如禪機叩問,幫助企業家深入內心,啟發內在本有的智慧,幫助企業家在企業的經營中伸展生命品質,活出生命本來。
企業家的生命境界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格局。
戰略共識:核心團隊的心的統一,用企業微觀系統(發展藍圖)帶動企業宏觀系統;
關鍵任務:對戰略共識會的成果,建立關鍵任務,帶動企業整體進化,在關鍵任務的達成中運用教練技術支持團隊內在成長。
流程和組織優化:優化組織架構和流程,提升組織生命進化。
在完成關鍵任務達成的同時一定會產生一些有效的成功模式,這些成功模式可以用來優化組織架構和流程,從而提升組織的生命力。
激勵體系:正反饋,形成良性循環。
企業文化:落到企業文化,流程和運作機制,達成自我進化。
五、展望:社會發展的趨勢
及企業管理的未來
人類進程的3個趨勢:
1.自動化、自組織化、智能化的社會在逐漸形成;
2.國家之間的對立沖突在對話中將逐漸走向融合和共贏;
3.平等、和諧的大同世界將越來越多的得到人類的共識。
企業的4個生長趨勢:
1.大數據和AI將取代大部分的人類工作,工業管理時代的管理方法將逐漸實現智能化;
2.組織如何能夠充分激發成員的創新能力,使其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
3.員工的個人價值實現和企業的社會功能實現將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4.“東方哲學+西方科學技術”融合下的企業將成為新經濟的引領力量。
例如,蘋果公司,雖然是一個美國的企業,但蘋果公司的喬布斯禪宗思維,在產品中對人性需求的洞察以及對內在智慧的開發是非常成功的。未來企業家的哲學思維在企業管理中將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