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看過了很多講案例檢索技巧的文章,卻為什么依舊做不好一個法律檢索?請問這是因為用戶的智商是硬傷嗎?當然不是!怪只怪你的檢索工具不會腦筋急轉彎,不夠聰明!(檢索工具憤怒臉:怪我咯?——小編傲嬌臉:沒錯!就怪你!)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越完善的功能就需要通過越復雜的檢索路徑實現,這似乎推導出一個結論——有“高級檢索”的檢索工具才是好的檢索工具。于是自無訟案例推出后,小編在不斷地回答一個問題:“無訟案例為什么沒有高級檢索功能?”,其實小編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誰說高級檢索就一定高級?我們好不容易通過技術簡化繁瑣的檢索步驟和流程,卻非要增加“高級檢索”導致歷史后退?既然能夠實現等同的、甚至更好的效果,法律人為什么不選擇事半功倍簡單易行的方法?
其實,我們平時常見的“高級檢索”功能無訟上早已悄悄實現,而這種自封的高級與“宇宙無限公司高級CEO/CFO/UFO/XXO……聯系方式請胡同口張大媽喊一聲”的高級并無區別,請問考慮過用戶體驗嗎?
當無訟的程序猿不舍晝夜地埋頭研發“更聰明的法律檢索工具”時,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只需要設計更復雜的功能?是否意味著我們只需要搜羅更多的法律文書?如果是這樣,那無訟案例與其他的法律檢索工具又有什么區別?無訟案例只會變成一臺越來越厚重的機器,把用戶捆綁其上,而讓用戶疲于學習那些繁雜的法律檢索技巧并不是一款優秀產品應提供的“附加值”。
華羅庚曾說讀書是一個“越讀越薄”的過程,要在多次重復閱讀中不斷刪除冗余信息,我們也始終堅信,做產品也是越做越薄的過程,一款更聰明的產品一定是主動適應用戶需求的輕薄型產品,通過前端簡潔有序的搜索界面到準確找到用戶所需要的結果,中間橫亙著的是無比復雜的算法、程序猿夜以繼日努力以及無訟法律知識專家無數次的邏輯建模,通過對上千萬份裁判文書的解構與重組,博學反約,厚積薄發,把千萬裁判文書“讀薄”,又把檢索結果積厚。
所謂案例檢索的一招制勝,其實就是要選準了工具,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正是此理。
我們見慣了這樣或那樣的“高級檢索”界面↓↓↓
這種高級檢索看似細致、信息量巨大,但卻讓用戶迷失在大量無謂的選擇上。無訟案例把更復雜的工作隱在后端,前端的展示盡量簡潔↓↓↓
所謂的“高級檢索”在無訟案例的左邊欄中早已低調實現,用戶可以通過點擊選擇而非輸入的方式進行檢索,并實現數據之間的互通聯動,這無疑是一種更為方便快捷的產品設計。
舉個栗子:您檢索到的案例結果可以在左邊欄進一步展開,甚至具體到基層法院的辦案情況,這種三級樹形圖的展開也是考慮到大部分用戶的需要,有沒有覺得很貼心呢?(此處應有掌聲~~)
我們一直在實現搜索簡潔化的路上狂奔,新一版的無訟案例再次升級,首次實現了在裁判文書中“法院認為”部分的限定檢索,但同樣不需要另行設置高級檢索,我們稱之為“案例檢索史上的驚嘆號!”
也許未來,無訟案例還會通過各種符號簡化大家的檢索過程,有木有很期待呀~
無訟案例上線已近三個月,用技術驅動法律進步的初衷得到了包括手機屏幕前的您在內的萬千法律人支持,而我們相信,技術的進步不是剝奪法律人檢索的主動性,不是將用戶捆綁在復雜而曲折的檢索工具上,我們也相信,Less is More,無訟存在的價值即在于此,無訟案例不僅僅是簡單的工具,我們想法律人之所想,急法律人之所急,每天進步一點點,讓法律精彩一點點。我們是誰?我們就是你。
(上文截圖請勿對號入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說了那么多,只想跟大家強調一個概念:生產工具的革新才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動力,客官還在猶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