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劉海粟為何一生鐘情畫黃山
整點政事昨天11:55
摘要:“昔日黃山是我師,今日黃山是我友。”
從1918年至1988年,畫家劉海粟十上黃山,從“昔日黃山是我師”,到“今日黃山是我友”,黃山見證了劉海粟波瀾壯闊的藝術人生。
劉海粟為何一生鐘情黃山?看完正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辦的“十上黃山絕頂人———館藏劉海粟黃山精品研究展”,或許會有答案。
中西融合
1912年,年僅17歲的劉海粟與畫友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美術學校:上海圖畫美術院,即上海美專的前身,成為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
年輕時,劉海粟就重視寫生,倡導學校開設寫生課。在今人看來,寫生并不稀奇,但中國繪畫自古就重視臨摹。在上世紀之初,少有人提倡對景寫生。
1918年,劉海粟首上黃山寫生,可惜并無畫作存世。上世紀20年代,他第二次登臨黃山,也并未留下畫作。1935年,劉海粟從日本歸國。在日本接觸到歐洲繪畫后,他開始于創作中嘗試印象派的技法。他三次登上黃山,留下了一批珍貴的作品,如油畫《黃山》、國畫《古松圖》《朱松》《孤松》。
1954年秋,劉海粟第六次登臨黃山,在散花塢和玉屏樓住了三個多月。他從不同角度,把黃山的奇松、怪石、云海、飛瀑、泉潭收入筆下。他一手拿國畫筆、一手拿油畫筆,將中西繪畫互相滲透,融會貫通。
在《黃山西海門圖卷》中,能夠明顯地感覺到他的“融合”實驗。他采用了傳統中國畫干濕筆并用的方法,但又有油畫的筆觸,體現了印象派的光影效果。劉海粟曾在《黃山談藝錄》中說:“如果當時沒有進行這樣的嘗試,就不會有80年代后大潑墨和大潑彩的出現。”
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阮竣告訴記者:“海老畫黃山畫了70年,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藝術之路的變遷:從早年中畫、西畫的涇渭分明,到中期中西融合的實驗,晚年他雖然將兩者分開畫,但他的中國畫已經充分吸收了油畫的技法、用色和構圖,而他的油畫又呈現出東方哲學的韻味。”
《黃山天門坎風云》
動之以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劉海粟兩次中風。他以驚人的速度康復,并埋頭作畫、寫字,苦練基本功,反復思考如何闖出新路。他憑著早年六上黃山所積累的素材憶寫黃山。潑墨、潑彩的新技法,正是在那段艱苦歲月里探求磨煉出來的。
1961年,劉海粟創作了油畫《黃山天門坎風云》,這幅畫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力量感。紅、綠兩種對比鮮明的顏色自然舒暢地結合在一起,在藍色天空與火紅山峰的對應下,仿佛可見太極圖案的走勢。
劉海粟曾經這樣講述《黃山天門坎風云》的創作:“我用‘離形得似’的手法,以虛的云流來傳神,來說明生命里微妙得難以描繪模擬的真實感,不追求表面的光滑圓滿,而突出蓬勃向上的壯偉氣息。”石濤《畫語錄》中“動之以旋”四個字對他處理這幅畫頗有啟示,整幅畫“每塊平面、每條線都是必要的‘句子’,使松樹呼呼有聲,看過之后,能常常往來于心中,希望使人先感到寧靜肅穆,繼而奮發,產生熱愛祖國山川的情操。”
1976年的《黃海一線天奇觀》,是劉海粟潑墨潑彩的代表作,那份“筆所未到氣已吞”的境界與黃山的氣韻相得益彰。潑墨和潑彩的妙相契合,不僅顯示了他的魄力和膽識,更為當代中國山水畫的創作提供了一個新的范例。
《黃海一線天奇觀》
不息變動
上世紀80年代,“寫遍晴巒我始還”的劉海粟四次登臨黃山,他夜以繼日,對景揮毫,和自然較量,和自己較量。劉海粟的女兒、畫家劉蟾說:“盡管父親當時年事已高,但他一上黃山就熱血沸騰,筆停不下來。”
《桃花溪》作于劉海粟七上黃山之際,在款識中自稱“年方八五”的海老以潑墨法意寫溪水之湍。表現水勢向來是繪畫中的難題,劉海粟巧妙地運用了水潑法,濃厚的墨色不但表現了水之形,更有水之勢。其間還以赭石繪就溪石加以點綴,水之洶涌呼之欲出。
劉海粟對文人畫曾進行過深入研究,直到晚年仍然熱情不減。當時,清初“四王”的繪畫廣受抨擊,他卻能夠辯證地取其精華,將王原祁如飛如動的中鋒用筆加以改造利用,創造了長線大皴與渲染之法綜合的國畫寫生方法,這種方法在《桃花溪》中得以充分體現。
《雷瀑奔騰圖》是劉海粟九上黃山期間的佳作之一。他借此作品遙思石濤凝重幽深的畫風,對前人致以敬意。在《黃山談藝錄》中他曾言:“藝術表現應該像蠶吃桑葉,吐出來是絲。要畫山則靈之,要畫水則動之,得筆墨之會,能絪缊之兮。”
《雷瀑奔騰圖》
在《黃山桃源賓館》中,他以細筆寫賓館主體,四周潑墨寫群山綠映,賓館如世外桃源一般出落于仙境之中。落款中的第一句寫道:“似董非董,似米非米。”這句話出自《石濤畫語錄》:“似董非董,似米非米,雨過秋山,光生如洗。今人古人,誰師誰體?但出但入,憑翻筆底。”劉海粟借石濤之語,表現他超越古人之心,他想畫出自己眼中的對象,同時也表現心中的對象。
1988年,“年方九三”的劉海粟開啟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黃山之旅,登上了其個人藝術的“天都峰”。十上黃山的他在兩個月的時間里,作畫不輟:“我愛黃山,畫天都峰都畫了好多年,它變之又變,一天變幾十次,無窮的變化……我每次來,每次都有新的認識,有畫不完的畫。”
劉海粟為何一生鐘情于黃山?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黃山畫中有許多自己的影子,具體而言一是豁達、豪邁的品格契合,二是天真爛漫的情懷寄托,三是不息變動和創新精神的應和。”“不息的變動”是劉海粟早年在上海美專時期就留下的名言。這句話后來也成為他曾出任院長的南京藝術學院校訓中的一句。
劉海粟一生十上黃山,留下的作品有小景,也有大畫;有油畫,也有國畫。他用潑墨、潑彩、白描等諸多手法來表現黃山的奇幻景色,用不同的藝術語言追求他心中的黃山。從依形寫真,到任心創造,從“搜盡奇峰打草稿”到暮年的雄視千古、氣吞乾坤,在他的黃山作品中可以窺見一個大時代的親歷者于中西藝術兼容并包的海納胸襟。
延伸閱讀
這些畫家為何都愛畫黃山
黃山自古就是畫家們的“山水庫”。石濤被張大千譽為“得黃山之神”。
而無山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無奇不有的黃山也深深吸引著張大千,成為縱貫其一生的繪畫主題。他在對黃山奇特風景的探尋和描繪過程中,走出傳統,破格自立。晚年的張大千曾對友人說:黃山風景,移步換形,變化很多。別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作,黃山前后海數百里方圓,無一步不佳。
1936年后,張大千再也沒有去過黃山,但他的心中“每憶天都均欲去”。為解相思之苦,他一氣呵成12幅《黃山山水冊頁》,還篆刻了一方圖章“別時容易”。
如果把張大千的畫比作糖水,那么黃賓虹的畫就是茶水,而且是濃茶、苦茶。黃賓虹一生九上黃山,他觀察山體非常細致,不但在白天看山,還在夜里看山;晴天看,刮風下雨也看,自稱是“黃山山中人”。
黃賓虹《黃山湯口》
黃賓虹將積墨、水墨的表現力發揮到極致,使其畫面呈現出前無古人的黑。他用筆墨的實驗和不斷探索,尋求中國畫的突破。1952年,89歲的黃賓虹患白內障,幾乎失明的他畫下了一幅《黃山寫景》。“年底開始,右目近乎失明,左目視物影影綽綽。當此之際,作畫猶孜孜不倦,畫面呈現一派前所未有的靈光,一點一橫均臻天真爛漫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神明之境。”92歲時,他將自己一生對黃山的眷戀融入《黃山湯口》中。
《黃山西海》周碧初 布面油畫  1983
周碧初是中國現代油畫的拓荒者之一,也鐘情于黃山。年輕時,周碧初畫《黃山之云》,用筆與繪畫造型都較為西化。50年后再畫黃山,在《黃山西海》中,他把西方的繪畫技巧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畫中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意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畫家妙筆畫天下(1)——險峰上的奇景
他十上黃山,把奇松、怪石、云海、飛瀑、泉潭收入筆下,中西滲透,太震撼!
劉海粟的繪畫藝術
黃山巧遇劉海粟
劉海粟十上黃山及繪畫作品欣賞
藝術叛徒劉海粟潑彩精品《旭日江山圖》欣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英吉沙县| 商南县| 苏尼特左旗| 桂林市| 襄垣县| 福贡县| 大丰市| 娄底市| 曲水县| 晋城| 醴陵市| 连州市| 平江县| 平度市| 临湘市| 开阳县| 巫溪县| 景洪市| 肇源县| 波密县| 铜川市| 澄城县| 六枝特区| 横山县| 和龙市| 叶城县| 东乡县| 丹东市| 台江县| 陆丰市| 青田县| 克山县| 汽车| 浪卡子县| 普格县| 临泽县| 罗甸县| 漳州市| 汝州市| 大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