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的農村地區,玉米的收購價格低的嚇人。市場決定了玉米的收購價格。農民還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農民手里的糧食收購價格低而種地難賺錢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糧食的進口數量正在逐年增加,這讓很多農民朋友很不理解。既然國內糧價已經低迷了,為什么還要進口那么多糧食來影響農民的利益呢!誰還愿意在農村辛苦種地呢!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我國農村、農業和農民都需要參與國際化的競爭,產品進出口越來越頻繁也是大勢所趨。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低,生產成本高,農業技術低,所以外國農產品的價格更低,質量更好,大量進入中國跟中國農民競爭是基本趨勢。
最新有關農業的政策方向,指向了農產品供給側的改革。這種改革至少包括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數量方面,供應多但生產率低,浪費了農村的勞動力和土地。質量方面,農民提供優質的農產品,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歸根到底來講,想要維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在農村種地的農民獲得讓自己滿意的收益,走出一條新型的農業道路勢在必行在這條新道路的探索中,農民恐怕要經歷一番不可避免的陣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