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耕時代,重男輕女的社會現象是很明顯的。那個時候,男性作為家里的主要勞動力,自然是多多益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重男輕女的社會思想已經大大改觀,無論是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孩子,甚至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生女孩,因為女孩相對來說更為體貼。
寶媽群里一位寶媽給我們分享了她的經歷,她頭胎生的是男孩,所以她和丈夫商量之后,便決定再生一個女孩。經過備孕,終于懷孕了,他們覺得這次孕期反應與第一次明顯不同,身邊的人也老說會是個女兒,夫妻兩非常高興。但是結果卻讓兩人非常失望,因為二胎依舊是個兒子。但沒有辦法,自己的孩子自己總得養著。
那么只有男孩的家庭,有哪些問題是需要父母深思的呢?父母以后會面對哪些殘酷現實呢?
教養與經濟上的付出:母親大都抱著這樣的想法,當有了兒子,這輩子便只能給兒子當牛做馬。男孩小時候,調皮好動,幾乎沒有安靜的時候,而且男孩心理成熟較晚,不聽父母的話,爭強好勝,相信每一個生男孩的寶媽都深有感觸。當把兒子拉扯大后,兒子便要娶妻生子,車子、房子……,這一筆筆的花費對于很多家庭來說應該都是很困難的。
隔代照顧與婆媳關系問題:一些只有男孩的母親反應,很多孩子長大都會在其他城市上大學,畢業之后一大部分選擇留在那里,并且定居。當小夫妻兩有了孩子之后,由于孩子們工作忙,只能由男方母親去帶孩子。由于生活觀念與想法都不同,兒媳則會經常挑男方母親的毛病,認為男方母親帶孩子不夠用心。但是礙于兒子工作辛苦,又不得不留下來繼續幫媽照看孫子。
兒子不懂照顧人的問題:一些只有男孩的母親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身體也會一日不如一日。當生病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兒子都是大大咧咧的,做不到事無巨細,不懂得如何照顧別人,遠還不如女兒貼心。如果讓兒媳來照顧的話,更添了一些尷尬。
對于這些母親的心里話,也反應出了現在的現實生活。很多老人希望自己是老有所依的,但是孩子長大后也會有孩子,如果有一些母親不愿意幫兒子帶孩子的話,孩子可能會埋怨自己,甚至產生隔閡。而生女兒不僅不用帶孩子,女兒還特別貼心。當然了也不是說生男孩不好,畢竟多一個男孩便多一個男人保護自己,這也是值得生男孩的寶媽們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