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吃辣條
熟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蜀國名將魏延一出場就帶有濃厚的悲劇色彩。他足智多謀、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深得劉備信任。但在諸葛亮去世之前,他卻看出了魏延有“反骨”,日后必然造反。所以,諸葛亮還是用遺計殺死了魏延。
魏延,字文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魏延早年只是劉備帳下的一名小兵,負責喂喂馬的散事當然,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魏延的理想絕不在于燒飯砍柴。后在,劉備部署入蜀戰役,魏延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于是奮勇臨陣,數有戰功。這一切,自然被劉備看在眼里,不久,魏延就被提拔為牙門將軍。在劉備做了漢中王后,就需要一位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軍事重鎮漢中。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張飛是不二人選,連張飛自己也都是這么覺得的。但是,劉備卻沒有選擇張飛,而是拔魏延為都督,總督漢中,封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在劉備被東吳的陸遜大敗后,導致蜀國政權岌岌可危,曹魏隨時有可能進攻漢中,但是由于魏延治軍有方,守衛得當,使得曹魏不敢窺視漢中。可見,魏延能力還是不簡單的。
雖然劉備沒有什么才,但是他卻會用人。劉備一直把魏延視為特達卓異之才,委以重任,讓他長期鎮守漢中,屏障益州,可謂用之不疑。一直讓魏延積功封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自從劉備死后,諸葛亮卻始終沒有給魏延過任何重要任務,每次對于一些費力不討的任何卻都扔給了他。
蜀漢的五虎將中沒有魏延的名字。這是為什么了?主要是魏延的出身不好且諸葛亮一直對于魏延存有偏見,其實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成為五虎將之一。魏延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將領的,并不同于蜀漢的五虎將,從劉備把魏延任命為漢中的鎮守將領就可以看出來。同時他為蜀漢的功勞中也可以看出來。如在諸葛亮平定西南孟獲的戰役中,七擒七縱孟獲當中。魏延就曾幾次獻計,但均被做事保守的諸葛亮以計謀過于激進為由否決。六出祁山,魏延就根據當時形勢,大膽提議由自己帶一萬精兵取道子午谷直插魏國的重鎮長安,這在當時的情況下,絕對不失為一條出奇致勝的妙計,但卻被諸葛亮否決。為何諸葛亮會如此這般對待魏延呢?
這其實跟諸葛亮性格有很大關系,奉行德治至上的諸葛亮,在用人方面極為苛刻。他要求群臣都要忠心不二,絕對服從。但是魏延恰就是一個特立獨行、桀驁不馴的人,這一點就很讓諸葛亮討厭。因此,就算在蜀漢的君子大營里,魏延被視為“韓信再世”,被公認為繼諸葛亮之后的軍事奇才,他依然難以在劉禪的地盤上難獲重用,隨著劉備許多親信去世,蜀中已無人,諸葛亮自恃功高蓋世,對相反的意見相當厭惡。對處于絕對領導地位的諸葛亮來說,魏延自然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剌了。
諸葛亮死后,他把兵權交給了跟魏延有矛盾的部將楊儀,利用楊儀與魏延的矛盾,去逼有“反骨”的魏延,最終除掉了魏延,使其“口愿”得逞,仍是神機妙算之人。魏延一生英雄,終于沒有逃過諸葛亮的“陷阱”,而做了刀下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