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懷古詩。納蘭性德的懷古詩多創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扈駕南巡途中,此行由北向南依次經過泰山、曲阜、揚州、鎮江、江寧、無錫、蘇州等地。性德本就對歷史抱有濃厚興趣,其同事韓菼曾說:“間嘗與之(納蘭性德)言往圣昔賢修身立行,及于民物之大端,前代興亡理亂所在,未嘗不慨然以思。”當詩人親身經歷這些興亡之地時,他更是感慨萬千,詩中多抒發歷史興亡之感,倏忽易逝的人生悲慨,亦有對歷史風流人物的追懷。如歷史上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曾建都金陵,金陵繁華一時,被稱為“六朝金粉”之地。但六個王朝統治時間都不長,盛而復衰,故詩人常以金陵為題,寄托歷史興亡之感。性德此詩并未著力描繪當年金陵“宮女如花滿春殿”的繁華景象,僅以“勝絕”、“圖畫”二詞簡單帶過,避免了雷同,繼而直寫“興廢”主題,直接發問:昔日霸業如今何在?令人深思,卻不忍回答,只有那亙古不變的月亮依然高懸空中。此處以月之永恒反襯世事之無常,有李后主“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悲慨,能使人于今昔對比中遙思當年之盛,蘊意無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