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時候開機會遇到”DISK BOOT FAILURE,INSERT SYSTEM DISK AND PRESS ENTER”的提示,進入BIOS中也無法檢測到
硬盤,造成該故障原因其實有多種,需要對癥下藥。
原因一:硬盤數據線和電源線松動、氧化或斷針。
解決方法:可嘗試換電源接頭、數據線或者IDE\SATA接口。
原因二:有些主板默認關閉了SATA接口,因此在我們載入BIOS默認設置后會出現找不到SATA硬盤的情況。
解決方法:只要進入BIOS把SATA接口打開就可以了,由于不同的主板的設置方法不同,請參考主板說明書進行修改。
原因三:在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頁面中,如果把對應的硬盤設置為”NONE”,也會導致檢測不到硬盤。
解決方法:把對應的硬盤設置為”AUTO”即可。
原因四:IDE硬盤的跳線設置有誤。硬盤和其他共用數據線的IDE設備都交跳線設成了”Master”或”Slave”。
解決方法:更改其中一個IDE設備的跳線即可。
原因五:對系統進行超頻也可能會導致硬盤無法正常工作。
解決方法:恢復默認頻率或降低超頻幅度即可。
原因六:電源的質量欠佳或者負載太多的設備,有可能導致+12V電壓輸出偏低造成硬盤無法正常工作。
解決方法:更換品質好或功率更大的電源。而且硬盤長期運行在供電不穩定的環境中,非常容易引發硬盤出現大面積壞道
而導致數據丟失,所以大家在選擇電源時切不可馬虎了事。
原因七:長時間在潮濕的環境下不使用電腦,導致硬盤上的元器件受潮。
解決方法:斷開電源,拿吹風機均勻地給硬盤加熱去濕。在加熱進程中切不可以停留在某一切,要一邊吹一邊移動,防止因
過熱而損壞硬盤元件。
原因八:電腦上的IDE設備過多導致其初始化時間增加,但相應的自檢時間并沒有增加,造成系統無法檢測到硬盤或檢測
超時,在連接有多塊硬盤的系統上問題更加明顯。之后再按下RESET復位鍵,由于各IDE設備均已經完成初始化,因此故障不再出現。
解決方法:在BIOS中找到”BOOT DELAY TIME”選項(或”IDE DELAY TIME”),將其延遲時間適當延長即可。對于沒有此選項
的主板BIOS,也可以將內存自檢次數設為三次,延長自檢時間。
原因九:硬盤長期使用后,背面電路板的金手指上的氧化導致的接觸不良。
解決方法:需要拆下電路板,清除掉金手指上的氧化物,建議找專門的維修人員幫忙清理。
原因十:硬盤物理損壞。
解決方法:如果上述方法都還不能解決問題,最好送廠維修。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硬盤里有重要數據,應該先到有信譽的數
據恢復公司去恢復數據,然后再送廠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