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代了封建主義生產方式,使社會生產力從封建制度的束縛下解放出來,獲得迅速發展。隨著資本積累的不斷增長,生產資料以空前的速度和規模集中起來,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化廣為發展,手工生產勞動轉變為大機器工業生產,從而促進了生產規模進一步迅速擴大和產品數量的急劇增長。而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不僅促使分散的地方市場逐漸匯合成統一的國內市場,而且進一步向國外擴展,形成了世界市場。所有這一切,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社會化的水平,使社會生產力獲得了空前迅猛的發展。列寧曾充分評價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他說:“資本主義的進步的歷史作用,可以用兩個簡短的論點來概括: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和勞動的社會化。”資本積累的不斷發展,促進了社會化生產的發展。生產的社會化,表現為出現了規模巨大的社會化生產企業。企業中集中了大量工人共同生產勞動,生產資料由許多人共同使用而形成生產資料使用的社會化,生產過程成為由許多人協同進行的社會化生產過程,勞動產品也是由許多人共同協作生產出來的社會化產品;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生產的不斷發展,形成了日益密切的社會化分工協作關系;由地方市場到國內市場再到世界市場的發展形成了社會化的市場。生產社會化的發展,客觀上必然要求由整個社會占有生產資料,以便對社會化的生產按照社會需要由社會實行有效的宏觀調控和計劃管理,并按照社會需要配置社會資源和分配勞動產品。這樣,生產關系才能適應生產力的社會性質。但是,資本家憑借對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卻把社會化的生產力變成資本家高效生產剩余價值的資本生產力,把已經社會化的生產過程由私人資本家按照追求剩余價值的一己私利進行控制和管理,把勞動者共同創造的已經社會化的勞動成果的大部分攫為己有,變成他們的私人財產。這樣就產生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矛盾,這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具體表現。隨著生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在資本積累過程中生產資料越來越集中在少數私人資本家手中,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日益加劇。這個矛盾的日益尖銳化,表明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嚴重束縛了社會化生產的發展,因而,用和生產社會化性質相適應的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就成為資本積累發展的必然歷史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