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點號“精誠名醫匯”原創,經一點資訊平臺全網首發)
本文理論依據:《本草正》、《本草經疏》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走進“精誠名醫匯”。列位看官,說起萎縮性胃炎,我們都知道它是胃炎當中比較嚴重的一種了。有些人甚至斷言,萎縮性胃炎和胃癌之間僅僅一步之遙。這話也并非沒有道理。今天,我們要為你介紹一張經驗方,對于治療萎縮性胃炎,阻止其向癌癥發展,有著不錯的效果。閑言少敘,先把組方奉上——
列位看官,此方并非筆者憑空杜撰,而是源于我國近現代名中醫、上海杏林名宿張鏡人老先生的經驗方。此方由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葉向廣大中醫界同仁宣傳、介紹、推廣,后學屢屢應用,證實的確是一張好方。
怎個好法?
列位,說起這萎縮性胃炎,其病機是十分復雜的。由于胃病日久,患者有血虛,有淤熱,有氣郁,凡此種種,夾雜其中,令人難以下手。這是萎縮性胃炎難治的根由之一。但是,這張方子,卻體現了醫家對此病的獨特理解,這就是以太子參和炒白術入藥來健脾益氣。這個太子參,雖然不如人參藥性強,但是對胃病患者來說,確十分適合。它可以實現清補的目的,鼓舞胃中清陽,是補氣中的清品。那炒白術,能健脾燥濕,培補脾氣。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要先補脾胃之氣?實際上這也不難理解——生血也好、活血也好、化瘀也好、清熱也好,哪一個不需在脾氣健運的前提下實行?如果人中氣不足,做任何治療都事倍功半。所以,前兩味藥的應用,看似出其不意,實則切中病機。
氣足了,血活了,下一步則是要將脾胃的氣機運轉開來,改善從前中焦氣機不運的狀態。所以,我們看到了柴胡和黃芩。這兩味藥有意思。柴胡疏肝解郁,黃芩清熱解毒,對胃炎患者來說都很必要,而且,柴胡性上升,黃芩性下沉。兩者一上一下,仿佛兩只大手,將脾胃氣機調節開來。
最后,用白花蛇舌草和徐長卿為使藥,達到止痛和清熱的目的。
所以你看,這個張經驗方,止疼的、清熱的、調氣的、活血的、養營的、健脾益氣的,都包含在內,又以健脾益氣為治療思路的開端,對患者的體恤和對治療的謀劃,都非常到位。這也就難怪它成為治療萎縮性胃炎的經驗方了。
服用前,我們最好經中醫師辯證指導,根據病情加減變化。但基本方就是如此,萬變不離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