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依稀記得2018年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立明教授課題組在BMJ旗下期刊《心臟》上發表的研究成果[1]:一天一個雞蛋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18%,出血性中風死亡風險降低28%有關。但由于該研究缺乏因果關系,總不那么讓人對雞蛋的保護作用放心。
所幸,近日北京大學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余燦清團隊在eLife雜志上發表了關于雞蛋攝入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性的巢式病例對照的研究成果,找到了食蛋有益的確鑿證據:適度的雞蛋攝入或許能夠通過增加血液中心臟健康代謝物的數量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2]!
缺血性心臟病(HD)、缺血性腦卒中(IS)和腦出血(ICH)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越來越嚴重。隨著對心血管疾病負擔的關注,吸煙、飲酒、體育活動、飲食等危險因素影響心血管系統的具體分子生物機制是研究的重中之重[3]。
其中,雞蛋和心血管疾病的關系啊,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提及雞蛋,大家不由自主的想到膽固醇[4],進一步又聯想到了“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因而對雞蛋望而生畏。
2022年4月年發表在Advances in nutrition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利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雞蛋攝入與全因和病因特異性死亡風險的劑量-反應關系,發現高雞蛋攝入與全因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風或呼吸系統疾病死亡風險增加無關[5]。而又在同年5月份的Circulation上,研究團隊發表了膳食膽固醇、血清膽固醇和雞蛋攝入量與總死亡率和病因特異性死亡率之間關系的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研究對27078名男性進行了前瞻性分析,發現膳食膽固醇和雞蛋攝入量增加與心血管病相關的整體死亡率和死亡率增加呈現相關性[6]。
所以,到底該不該吃雞蛋呢?雞蛋究竟是如何影響心血管系統的呢?
為了解答大眾的疑惑,研究人員試圖通過研究雞蛋在人體引起的代謝變化來做出分子機制上的解釋,因此,此研究主要聚焦于人攝入雞蛋后血漿樣本中代謝物的變化,得出結論:雞蛋或許能通過改變人體代謝物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4778名參與者均來自中國嘉道理生物庫,年齡分布在30-79歲之間,其中340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余1377人未患病。研究人員使用靶向核磁共振的技術檢測了參與者血漿樣本中225種代謝物,分析雞蛋攝入量與代謝標志物、代謝標志物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相關性,從而探索雞蛋攝入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
雞蛋攝入與代謝標志物的相關性以及這些標志物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相關性
到目前為止,很少有研究聚焦于血漿代謝物在雞蛋攝入與心血管疾病中的聯系。該研究團隊創新性地以脂質代謝物為著眼點,梳理雞蛋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找到了24種與雞蛋攝入量相關的代謝物,有14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其中,雞蛋攝入與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呈現正相關。這些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清除血管中的膽固醇,改善膽固醇代謝特性,從而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相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酯與雞蛋攝入呈負相關。
除脂質的絕對濃度外,在高密度脂蛋白中總膽固醇和膽固醇酯的百分比與雞蛋攝入量呈正相關。另外,雞蛋攝入量與乙酸酯和載脂蛋白A1(它是高密度脂蛋白的組成部分,也被稱為“好脂蛋白”)呈正相關。換言之,適量食用雞蛋的人血液中有益脂質代謝物的含量較高,而有害脂質代謝物的含量較低。
總而言之,雞蛋攝入量改變了機體代謝標志物的表達,而這些改變的標志物恰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成負相關,因而可以推測雞蛋的攝入改變機體代謝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與雞蛋攝入相關的代謝標志物往往和低風險的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相關
可喜可樂,以上結果不僅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脂質代謝代謝物可能在雞蛋攝入對心血管疾病的有益影響中發揮作用,而且為制定基于中國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和政策提供了依據。
此研究為先前基于50萬國人隨訪9年得出的“食蛋有益”結論做了完美的解釋,但后續仍需更多的研究來驗證脂質代謝物在雞蛋攝入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關系中發揮的因果作用。
目前中國的國家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一個雞蛋,但數據表明平均食用量低于此水平。此研究結果為吃適量的雞蛋與預防心臟病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潛在的解釋,相信此研究的結果,可以糾正那些“望蛋興嘆”的人對雞蛋的恐懼,擺正人們對雞蛋營養價值的認識,促使更多的人適度食用雞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總體風險!
參考文獻:
1. http://heart.bmj.com/content/early/2018/04/17/heartjnl-2017-312651#DC1
2. Pan, L.; Chen, L.; Lv, J.; Pang, Y.; Guo, Y.; Pei, P.; Du, H.; Yang, L.; Millwood, I. Y.; Walters, R. G.; Chen, Y.; Gong, W.; Chen, J.; Yu, C.; Chen, Z.; Li, L., Association of egg consumption, metabolic marker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Elife 2022, 11.
3. Liberale, L.; Badimon, L.; Montecucco, F.; Lüscher, T. F.; Libby, P.; Camici, G. G., Inflammation, Ag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ACC Review Topic of the Week. J Am Coll Cardiol 2022, 79 (8), 837-847.
4. Puertas, G.; Vázquez, M., Advances in techniques for reducing cholesterol in egg yolk: A review.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19, 59 (14), 2276-2286.
5. Mousavi, S. M.; Zargarzadeh, N.; Rigi, S.; Persad, E.; Pizarro, A. B.; Hasani-Ranjbar, S.; Larijani, B.; Willett, W. C.; Esmaillzadeh, A., Egg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Adv Nutr 2022.
6. Zhao, B.; Gan, L.; Graubard, B. I.; M?nnist?, S.; Albanes, D.; Huang, J., Associations of Dietary Cholesterol, Serum Cholesterol, and Egg Consumption With Overal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Updated Meta-Analysis. Circulation 2022, 145 (20), 1506-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