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道加法:加工具還是加功力?
此前,互聯網界與傳統行業之間最大的爭議就是“互聯網的工具論”。現在如果再有秉持“互聯網工具論”的傳統,互聯網界估計一律會參照馬云的最新指示辦理——搶錢的時代,哪有那么多時間和原始社會的人講道理……當然,我們不要簡單地一棍子打死。“互聯網工具論”多年經久不衰,自然也有其內在邏輯。不過,如果這種工具像多啦A夢動畫片中那個著名的“伸手可得望遠鏡”呢?別的不說,單單大數據和云計算顯然就具備超遠距離獵殺的能力,更何況當下炙手可熱的社交平臺。當工具的增加帶來功力的極大補強,那么工具就工具吧。特別是像YOU+國際青年社區這樣能黏合大城市80后、90后創業者的工具。
You+的“無窮動”
在互聯網+的大潮之下,You+國際青年社區做的事卻是“將線上場景搬到線下”的逆推。通過將“虛擬”工具實體化,將大量年輕人黏合到一起。
文/本刊記者 王廷飛
在音樂術語中,“無窮動”是指以快速的音符演奏的器樂曲,從頭到尾貫穿急速節奏。2014年8月,互聯網風云人物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宣布領投You+國際青年社區(以下簡稱You+)的A輪融資。此后,在2011年就已正式啟動的You+由于被貼上“小米公寓”的標簽而進入了無窮動的旋律。You+創始人劉洋也坦承,其實You+已有多家投資者,但確實是“被雷軍送到了風口”。
或許是因為越來越忙,或許是速度過快時本能的“自我保護”,劉洋的采訪已經很難約到。You+的創業故事、You+和雷軍的故事、You+和車庫咖啡的故事、You+公寓個性居住細節的故事、You+號稱“三不租”的故事……已經統統被媒體翻了個底兒掉。我們希望從這些故事里剝離出一些You+最真實的價值所在。顯然,本刊關于“三不租”的認知引起了劉洋的興趣——我們意識到,所謂“45歲以上的不租、帶小孩的不租、不愛交朋友的不租”,并不是一個為吸引客源而打造的花哨噱頭,實際上它是一個戰略定位。聽本刊記者簡要解釋一番采訪目的之后,劉洋笑起來,“那我們就揀干貨聊。” You+象限
劉洋喜歡用“象限”一詞來描述他的創業思路。通過時間和空間兩條坐標軸,可以讓我們迅速理解You+目前的基本輪廓:
坐標原點——為大城市里的青年漂泊者提供一個“擋風遮雨、有愛陪伴的家”,降低漂泊者生活、工作的綜合成本。
空間坐標——You+國際青年社區將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為主戰場,快速進行連鎖擴張。
時間坐標:2011年10月,You+簽下了位于廣州海珠區鳳凰街道的原高露潔牙膏廠廠房,開始長達8個月的公寓改造;2012年6月,You+的第一個門店廣州鳳凰社區正式對外營業,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全部133間客房即已滿租;2013年6月,You+接受第一筆天使投資;2013年8月,You+廣州白云新市社區啟動,12月正式開業,一個月之后100間客房滿租;2014年6月,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全力加入You+,成為聯合創始人之一;2014年8月,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領投You+的A輪融資,馮波的策源創投跟投;2014年9月,You+密集簽署一系列租賃合作協議,半年內北上廣三地將投入3000多間客房;2015年,You+國際青年社區將同時在廣州、上海、北京三地開業10家門店,目前廣州海珠寶崗社區、北京海淀蘇州橋社區已開業。
時間坐標點上很清楚地顯示,2014年下半年開始,You+進入了爆發增長期,門店和客房總數遠遠超過創業前三年的總和。劉洋給了一個很實在的答案,“有錢和沒錢,干的事兒肯定不一樣啊。”但他也同時強調,資金并不是提速的最重要原因,“我們采取連鎖模式,需要建立可復制的模板,前期一直在打磨,這個很重要。”
You+是酒店嗎?是房屋租賃嗎?是創業孵化器嗎?You+僅僅提供住宿嗎?僅僅提供開放式的大客廳和健身房嗎?僅僅提供個性化的房間裝修方案嗎?如果不是,那You+到底是什么?以任何一個獨立的業務要素來定義You+,顯然都無法客觀描述出其互聯網化的特質。我們現在可以回到“三不租”的話題,以這個讓劉洋頗感得意的戰略開始,梳理You+獨特的互聯網骨架。
互聯網化的兩點論
“三不租不是一個簡單隨意的個性化營銷,而是我4年前剛剛開始做You+的時候就已考慮的人群劃分,其實是具有戰略意義的。”也曾在大城市漂泊過的劉洋通過這三個象限精準界定出了他最想得到的客戶群。“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需要可以擋風遮雨的房子,而僅僅有房子還不夠,有愛的地方才能稱之為家。”這是劉洋的創業初心,也成為You+最廣為人知的口號——“給城市漂泊者一個擋風遮雨、有愛陪伴的家”。You+給了入住者一個統一稱呼叫“家友”。
將這兩點轉化為商業語言,便是You+之所以被視為互聯網化典型案例的原因:一、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給用戶高品質居住場所;二、將這一場所變成線下社交工具,以頻繁互動來放大資源價值。
“互聯網企業的特性就是前期的主要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希望把基數做大。”劉洋說,“信息不對稱才產生了商業價格差。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可以瞬間掌握不同地方的價格信息,中間商就沒有了轉手余地。互聯網的世界是平的,還原了商業本質。砍掉中間環節之后,我們在同樣的產品品質和成本之下做到價格最低。”You+沒有銷售部,也沒有銷售激勵。“我們的價格是鎖定的,并不是業務人員銷出的價格越高,提成就越高。”劉洋很肯定這一點。
也許所有創業者的創業夢想都會糅雜了曾經艱辛的個人經歷。劉洋說他也曾長期在北京和上海漂泊,雷軍也曾經住過地下室。“你痛苦的時候需要有人傾聽,快樂的時候需要有人分享。社交不能僅存在于虛擬的網絡世界,我們需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需要有肢體語言的交流。”外形魁梧粗獷的劉洋在很多時候卻用了這樣文藝而細膩的表述。在You+社區,鼓勵家友將大部分時間消磨在臥室之外的客廳、食堂、健身房等公共區域。社區還會頻繁組織各種活動,并對入住者的參與積極性進行KPI考核,如果不達標,可能會“被退租”。將各種各樣的線上社交場景搬到線下,You+用逆推的方式激活了線上和線下的全面互動。這個反其道而行的過程,卻恰恰完全地體現出了其典型的互聯網思維。
不斷解決痛點
找到愿意去幫助的客戶群,然后去解決他們的痛點,這是劉洋想做的事。劉洋坦言自己是個“跟著感覺走的人”。他毫不諱言創業之初對未來的商業模式并沒有清晰的設想,只是直覺告訴自己大方向是對的。幸運的是,目前為止,劉洋的直覺一直被驗證為“正確”。不過看似偶然的成功,背后一定存在某些必然性。痛點即意味著市場,劉洋花費了大量心血去追蹤客戶的動態痛點,并據此隨時矯正業務象限。
You+的第一家門店定位是生活社區,但在第二家門店開張之后,劉洋就敏銳發現,30%以上的入住者都是創業者。基于此,You+新的客戶象限增加了“創業”要素,在青年生活社區之后打造了青年創業社區。在前文所述的近半年內的新啟動項目中,有60%將是后者。“You+青年創業社區將成為種子孵化器,但又不同于其他的孵化形式。”劉洋說,“我自己本身也是創業者,有深刻的感受。創業者最需要的其實不是天使投資人,而是一起共同成長的伙伴,可以隨時隨地交流、碰撞想法。”
劉洋認為,資源對接整合過慢以及溝通成本過高是創業孵化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創業者很難去快速融入一個可以互動的、能給你提供幫助的圈子。同時,現在所有的創業辦公場所都需要特意抽時間去參與。比如,在北京這樣的城市,你可能需要付出昂貴的交通時間成本去一個類似車庫咖啡這樣為創業者提供的開放式辦公環境。但創業者的生活和工作本來就是不分開的,24小時中的任何時段都可能有想法需要溝通交流。劉洋希望You+可以將壁壘全部打通,這樣的設想讓他很興奮:“我們要為創業者提供全天24小時無縫的溝通平臺。創業者‘邊同居邊創業’,最快速地對接資源。隨時隨地的高頻碰撞才能產生核裂變,這才是種子孵化器最重大的意義。”
這一想法讓劉洋和車庫咖啡的創始人蘇菂一拍即合。“蘇菂也正在考慮怎樣將創業者的時間和空間延伸到咖啡館之外。我倆算一見鐘情。”劉洋調侃道。2014年5月倆人在廣州偶遇,6月份蘇菂即已將車庫咖啡交接給專門的運營團隊,全力加入You+。事后來盤點這一合作的意義,劉洋也認可,車庫咖啡的用戶數據導流正是You+所迫切需要的。“但一開始沒有想這么多,就是覺得大家互相吸引,都想去幫助一些人。”劉洋笑言這仍然是憑直覺的結果。
“我們要去不斷地挖掘新的痛點。”劉洋認為,You+提供的工具必須要越來越多。他隨口舉出最近的一個案例:在創業社區運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創業者的交流還是不夠,異地的交流成本昂貴。目前,北上廣三地的創業社區已全部安裝了網真系統。借助這樣的工具,三地的創業者可以便捷地實現異地交流,“有很多前期的創業項目溝通,都可以在網真系統里實現,不用在不同城市之間飛來飛去出差了。” 網真系統是一種將視頻通信與溝通體驗融為一體的遠程會議技術,具有真人大小、超高清晰、低延時的特點,其注重的是真實面對面溝通的效果,實現過程涉及到網絡、通信、會商環境、功能應用等多個方面,最終呈現給會商參與者的是一種與事務應用相結合的一體化真實溝通體驗。在技術和工具方面,You+會不斷地做加法,完全打通線上和線下的時空。
和蘇菂的合作、雷軍的投資,是劉洋認為的到目前為止You+發展過程中的兩大里程碑式的節點。“當然,最重要的事件還是最初我從無到有把You+創造出來。”說完這句話,劉洋自己先笑了。創業者對自己得事業總會帶有“撫養親生兒子”的殷切感和自豪感,此言非虛。采訪的最后,劉洋仍然堅持“You+核心競爭優勢就是有愛陪伴的情懷”。他給了一個“任性”的總結:“未來和家友之間會有哪些可能成功的商業合作,我相信再過兩年會有很聰明的人來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