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新的122億現金不翼而飛,在資本市場引起軒然大波,那么它到底去哪了?沒有人知道。只透過會計報表上一堆冷冰冰的數字,我們真的能窺見背后的真相嗎?恐怕只能看到一團迷霧。但是通過這個事件,我們應該要認識到,財務報表上的現金不一定是真的現金,你不能把它當成事實來看待,它僅僅反映了一個信息。從某種意義上講,會計只是記錄下來的信息,是真實事件的“影子”,這是會計最核心的本質。
本文改編自饒鋼老師的課程《會計漫談:從“康得新122億現金不見了” 說起》。2019年10月14日開啟新課共學,文末有免費報名方式哦~
我們從小米上市開始說起。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團(01810)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市值約480億美金,成為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然而,小米招股書顯示,2017年虧損高達439億元人民幣。
但是小米公司相關人士回應:
“實際上,公司并沒有這樣的虧損發生,對公司實際運營也沒有影響….這種虧損的數字越大,其實越說明這家公司被大家認可的價值高。”
那么問題來了,小米的虧損到底在不在?我是不明白。比如說我們在小米這家公司上市的時候,虧了439個億,但是雷布斯說:“我沒虧那么多,我掙50多個億,都是會計上的,跟我沒關系。”
他說完這個話以后我就很納悶,如果我要去買小米股票,我需要知道一件事情,如果他虧400多個億,我買他股票以后,他的賬上這400多億虧損還在不在?如果這400多個億虧損還在的話,那這個公司永遠都翻不了身,每年掙的錢都填窟窿了,對不對?我作為股東什么時候能掙錢呢?可是他說這跟我沒關系。
雷布斯不出口則已,開口就一鳴驚人,引起一片嘩然。
因為大家都聽不懂,也看不明白,不知道怎么回事。后來廈門大學的黃世忠教授,會計圈的大腕,寫了一篇萬字長文來解釋小米的報表。我看完以后的感受是:黃世忠教授雖然都解釋了,但是最終也沒告訴我,這400多億虧損到底還在不在?
我不得已就問找香港上市公司CFO,找香港上市的這些會計事務所的簽字合伙人。
他們告訴我:不在了。
我問:什么時候不在的?
他們回答說:就在上市前的稍早一刻,這個虧損就沒了。
這個回答很藝術:雷布斯敲鐘的一剎那,這個幾百億虧損就不見了。從這個角度講,你覺得我們會計是科學還是藝術?
所以,會計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從定義來看: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主要的依據,借助于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單位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營管理、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每一個字你都能看懂,但是結合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這也是我們說會計難學的原因。它把容易理解的事情,不用人話告訴你,所以你弄不清楚這個事情。
打個比方,柏拉圖在《理想國》里講過這么一個寓言,是蘇格拉底和他學生的對話,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
在一個洞穴里,有一條通道通向地面,在洞穴里面,有一些人一生下來就被囚禁在這里。他們面對著洞穴的墻壁,手腳都被固定在身后的矮墻上,以至于沒有辦法回頭看,也不知道身后有一條通向地面的通道。有一些人舉著模型在矮墻外面走來走去,發出一些聲音,但是這些被囚禁的人只能看到墻上的影子。
蘇格拉底就問他的學生,這些人終生只能看到這些東西,因為他們沒法回頭,那他們是不是就認為他們的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當然是這樣的,因為他們不能出去,甚至不能動。
蘇格拉底又說了,假如有一天,有一個人掙脫繩索,沿著通道跑了出去,來到地面上,他看到了外面的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然后回去對其他人說,你們看到的都是假的,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實的,其他人會怎么看待他的說法?
這個人是瘋子,他在胡言亂語。我們站在上帝視角,知道他說的都是真相,但是其他人沒有這個概念。其他人只會認為,我堅持了一生的東西,你告訴我是假的?我不信。
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寓言,更是一個預言。哥白尼為什么臨死才敢發表日心說?布魯諾為什么被燒死?因為他們表達了“真相”,至少是相對的真相,但是其他人不承認。他們只會認為,你布魯諾企圖動搖世界的根本,是異端,不燒你燒誰?
這個故事是講人的認知結構,但是跟我們的會計有什么關系?我們設想一下我們的會計是干什么的?是提供會計信息,來幫助管理層或者什么人進行決策的。它第一個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提供一個會計信息。那么我問大家,會計信息是哪里來的?
比如說我們有一個企業,這個企業只有一個人,所有企業的信息是在這一個人腦子里,這個企業一旦有兩個人,這個企業另外的活動就不是全局性的了。對其中一個人來說,他不可能全局性地知道,還有一個人做了什么事情。他只能靠記錄。我今天用了幾斤面粉,我做了多少包子,我收了多少。
我們的會計信息是為了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但是我們并不是直接看到企業的經濟活動。
當你去做審計的時候,你只能在報表上看到,這個公司把錢花哪了,現在賬上還有多少現金,有多少存貨,但是你看到他花錢的行為了嗎?沒有。你唯一能知道的是什么?是一些影子,這些影子是企業活動留下的記錄。
我今天賣了一臺車,我有一張憑證,我并沒有看見這個背后的事情是怎么發生的,我只看到了銷售人員給我了一張單據,說今天我賣掉了一輛車,我收進來錢了。
我銀行有一個憑證過來,我收到錢了,這些是不是這個活動本身?當然不是,它只是一個影子,這就是我們會計的一個最核心的本質。
既然只是影子,跟事實有出入也就見怪不怪了。而且還有更夸張的,你親眼看到的“事實”,也不一定是真的,我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其中一個故事是,我有一次在國家會計學院演講,講到網銀造假的時候,因為我沒有實際案例,一個同學主動說,我告訴你實際案例是什么。一個外商獨資企業,貨幣資金造假,董事長總經理是個美國人,非常嚴謹。公安局找他的時候,他說:“我們不可能造假的,我每天都點網銀,我每天都看見的錢。”
那么是怎么回事?一調查才知道,公司的IT部門給他做了一個專用的網站,從他電腦點出去的網銀,就是他們做好給他看的。
你以為這就算登峰造極了?還有更狠的。前幾年我參加省里監管機構開的監管第一課會議,就是給這些公眾公司的董事長、董秘、財務總監上課敲警鐘,就講你們不要違法,其中就說到一個案例,有一個領導說現在上市公司造假,極其猖獗。
“我們轄區內有一個上市公司,裝修了兩家銀行營業部。好了,去到以后,門口有保安,進去以后里面有客戶經理,柜臺里面有穿著制服的小姑娘,從她電腦上打出我要的東西,我親眼看著她打印,“啪”給我蓋上章,但是全是他們自己的人,我要什么,他們就給我打什么。”
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所以,最后再強調一次,千萬別把會計報表上的數字當成事實看待,因為連“事實”都可能是假的,更何況報表上的數字,只是事實的影子,這是會計最核心的本質。另外,要時刻謹記這句話:
當你看財務報告的時候,你看的不是報表數據,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