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來說,他們所有人的詩都適合膜拜,學習?對不起,收到題后是這種狀態:
大腦:嗯,都好學,理論妥妥的,可以支持!
眼睛:嗯,都好學,已經都看過,寫就對了!
手:嗯?怎么下筆?
其實都不好學。
李白李賀王勃,這幾個人天生是詩人,他們的瀟灑豪闊飄逸奇特,沒有天賦掌握不來,最多只能學學技巧,實際操作難如登天。
杜甫杜牧或沉雄慷慨或清麗峭健,這內里的堅韌不是那么好學的,杜甫在技巧上不是很難,但是要做到渾厚圓融沒有什么痕跡,那就太難了。杜牧詩的題材廣闊,沒大能力駕馭不來。
王維詩的田園味,佛味,李商隱的含蓄,沒有同樣的生活經歷,還真寫不下,要有淡然悠遠,也有瑰麗的想象,這不是好掌握的技能。
陳子昂,一句:念天地之悠悠,沒有大格局,寫不來。
相較而言,白居易的詩的確可能好學一點點,只是一點點。因為他的詩歌接地氣的地方很多,比較適合下手。正如蘇軾曾經說過的,“元輕白俗,郊寒島瘦”,白詩淺俗,婦孺皆能看懂,他在當時,已經到了“童子解吟長恨曲,牧兒能唱琵琶篇”的境界,相當了不得,是詩王。正因為他寫詩能做到平易通俗,所以,相對來講,技巧上不是太難學習,只要有心,多讀多揣摩,也許是可以學到那么一些的。但是咱也得注意,平易也是最難體味的一種,大雅若俗,真要學好,不下苦功可不行。
唐時作詩是風氣,上至帝王下至販夫走卒,都能來那么幾首,有氛圍,學起來估計不太費事,咱們現在大環境下的詩歌學習,說實話,有點難,沒有才氣支持,沒有眼光沒有毅力,想學成,真的有難度。
祝詩友們好運吧。(文/宛如清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