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實用菌
我們經常說成長,其實成長有兩層含義:
一個是年齡的增長。
另一個是內心的成長。
一般來說,年齡越大的人,內心會更成熟一些。當然,這并不是絕對的。也有一些時候,或者在一些事情上,很多成年人的表現更像一個孩子。
比如有一位朋友,他的家庭環境很好,父親有一家自己的公司。這位朋友畢業后進入到了父親的公司做事,父親期望他將來有一天能接自己的班。
富二代接班,按說這是讓無數人羨慕的事情,但他看來卻很苦惱,準確地說是非常痛苦。
原來,父親對他的要求很苛刻,只要他做事的過程中有一點問題就很會嚴厲地批評指責,絲毫不留情面。
這讓他工作的時候總是畏手畏腳,生怕什么地方做不好惹來訓斥。
他想不明白,為什么父親要這樣對待自己,為什么就不能看到自己努力和好的一面呢?
關系總是相互的,當父母們對自己的孩子懷有某種期待,希望孩子能夠活成自己期望的樣子時,往往忽略了孩子對父母也是懷有某種期待的。比如,期望父母能用自己接受的方式來愛自己。
剛才那位朋友的痛苦根源就在于,希望父親能夠多鼓勵自己,而不是貶低打擊。
天天被罵,正常人也會變得不正常。
但問題是,父母似乎永遠也不會改變。
而更讓人痛苦的是:
如果對方是陌生人,你可以去爭辯甚至是大吵一架,實在不行還可以遠離。但是面對父母,你會覺得既吵不得又逃不了,左右不是,非常的難受。
這樣的問題確實很棘手,但并非無解。
只要你明白這個道理:
一個人之所以可以傷害到你,除了TA攻擊性的言行外,還需要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那就是你認同這種傷害。
比如,有一個人罵你:你就是個孬種, 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
聽到這樣的話,你可能會有兩種反應:
第一種,如果你也覺得自己很差勁,就會認同對方的看法,結果就是很自卑;
第二種,如果你覺得自己并不是那樣的人,就不會認同對方的看法,那么雖然也會生氣,但并不會把它當成多嚴重的事情,因而情緒比較容易恢復正常。
這就是認同的作用,一個人是否認同對方的看法就最終決定了,對方發射到你身上的是一枚能讓你粉身碎骨的真炮彈,還是一枚虛張聲勢的臭子兒。
這點很重要,因為別人是否會攻擊你,是否會貶低你,這些都是你無法掌控的;但是你怎樣看待別人的言行,是認同還是不認同,卻是可以自己決定的。
因此,在面對來自家人給自己的傷害時,你其實也有主動權的。
就拿之前的例子來說,雖然他無法改變父親對自己的過分態度,但在被罵時,完全可以像一個獨立的成年人一樣,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認同這種傷害。
他可以對自己說:“我并不是像父親說的那樣一無是處,我有我自己的做事方式,我也有我自己的優點,只不過他看不到而已。”
當他這樣想時,內心就不會那么脆弱和無助,然后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打拼,去一步步提升自己。
當然,可能有的人會感到很委屈:
“憑什么?明明是對方的錯,為什么要我來調整自己?”
講究對錯本身不是一種錯,但問題是,現實生活本身就不是完美的。
成年人之間遇到問題時,很多時候并沒有第三方來給你主持“公道”,你或許是對的,但對了又怎樣?
由于各自立場的不同,以及自尊心的存在,沒有人會輕易的認為自己有問題,更別說主動去改變。
這樣的情況下,你以受害者心理自居,等待著對方去改變,很可能等來的只是更多的痛苦而已。
面對這樣的情況,更現實的態度是:
我要為自己的痛苦負責。
這句話的意思是:
雖然他人的一些言行讓我痛苦,但是他們并不會主動為此負責,這時我與其傻傻地等待,不如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自己去解決自己的痛苦。
積極的做法是,不斷地提升自己,學會多角度地看待問題,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有彈性,更強大。
這樣,即使對方不改變,我們也可以主動擺脫痛苦。
能做到這點的人,才可以說內心真正的成長了。
當有一天,你成了一個能為自己的痛苦主動負責的人時,就會發現,不管別人對你有什么樣的貶低和傷害,你都能夠坦然處之的人了。
因為,生活的決定權已經牢牢握在你的手上。
留言互動區
有人打擊你時
你通常是怎么做的?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好物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