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希臘有巴黛農,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競技場,巴黎有巴黎圣母院,東方有圓明園。——維克多·雨果 |
2019年4月15日晚,紅色的火光照亮法國巴黎的上空。
從這一刻起,全世界的目光都被集中到了這里——巴黎圣母院。
這座與凱旋門、埃菲爾鐵塔一樣著名的標志性建筑。
伴隨著雨果的小說、歌劇、電影……種種文藝形式而成為一種文化象征的巴黎圣母院。
始建于1163年,并于1345年完工的巴黎圣母院,高聳入云的塔頂在烈焰中墜落。享年856歲。
曾經,我們以為她會永垂不朽,
曾經,我們相信她會天長地久,
……
其實,很多人可能并沒有到過巴黎圣母院,很多人也并不曾完整地讀過小說《巴黎圣母院》。但是,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夢想——去巴黎,在卡西莫多藏身的鐵塔前拍一張照。
然而,就在昨晚,夢想破滅了。
也許,巴黎圣母院還有修復的一天,
但是,那還需要等上多少年……
修復后的巴黎圣母院,即是建筑可以復制,玫瑰花窗里鐫刻的歷史、故事,還會安好如初嗎?
巴黎圣母院,亦譯“巴黎圣母大堂”。法國天主教大教堂,世界著名的教堂。位于法國巴黎塞納河中的城島東端,為歐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藝術的代表。集宗教、文化、建筑藝術于一身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筑之一。
石頭的交響樂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點是高聳挺拔,輝煌壯麗,整個建筑莊嚴和諧。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站在塞納河畔,遠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門四周布滿了雕像,一層接著一層,石像越往里層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長,與上部尖尖的拱券連成一氣。
中庭又窄又高又長。從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體加上頂部聳立的鐘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種向藍天升騰的雄姿。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諧的,水平與豎直的比例近乎黃金比1:0.618,立柱和裝飾帶把立面分為9塊小的黃金比矩形,十分和諧勻稱。后世的許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樣子。
玫瑰花窗
大火中,巴黎圣母院中的玫瑰花窗也破碎落地。
玫瑰花窗(the rose window),也稱玫瑰窗,是哥特式建筑的特色之一,指中世紀教堂正門上方的大圓形窗,內呈放射狀,鑲嵌著美麗的彩繪玻璃,因為玫瑰花形而得名。
巴黎圣母院的玫瑰花窗久負盛名。這些直徑超過10米的圓形窗口,經過高度繁復設計的像多瓣的玫瑰花,呈放射狀,鑲嵌著美麗的彩繪玻璃,在陽光的照耀下,把教堂內部渲染的五彩繽紛、眩神奪目。玫瑰窗忽明忽暗,斑駁陸離光影中,讓人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卡西莫多的鐘聲
每天我敲的鐘,是我的愛、是我的情。我要她們高歌,愛斯米拉達在何方?昭告天下——我!卡西莫多愛著她!
——《巴黎圣母院》
讀過《巴黎圣母院》的朋友,一定不會錯過巴黎圣母院的鐘樓,想要尋找到小說中敲鐘人卡西莫多敲響的大鐘。
大鐘位于建筑南北兩座鐘樓內。整座圣母院最大的鐘(Bourdon)被安置于南側的鐘樓里,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叫“艾瑪紐埃爾”(Emmanuel),鑄造于十七世紀。這口鐘絕對是一個重量級的“巨無霸”!
大鐘主體部分平面呈十字形,向所有的哥特式建筑一樣,兩翼較短,中軸較長,中庭的上方有一個高達90米的尖塔。塔頂是一個細長的十字架,遠望仿佛與天穹相接,據說,耶穌受刑時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這個十字架下面的球內封存著。
大火后的教堂內部
馳名世界的大教堂也遭受過許多災難。18世紀,在反基督教的自由思想時期,它受到過“理性時代”人們的攻擊,內部建筑、彩色玻璃、雕刻等被破壞。以后,法國大革命時期,破壞更為嚴重,其主教甚至被送上斷頭臺。把損傷最嚴重的部分修繕完畢,整個修復工事徹底完工,已是19世紀中期的的1864年。
而如今,一場大火又讓這座人類文明偉大的成果在烈焰中呻吟。
不過,稍微能夠讓人感到一絲安慰的是,據說大火中建筑的主體部分得以幸存。我們只能祈禱:未來,這座夢幻般的建筑,有重生的一天吧。
文|聞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