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精選小故事讀后感]故事一:寧愿錯殺一百個秀才,也不放過一個衣冠敗類有天,一個串通串子會的秀才--林明光被抓,曾國藩精選小故事讀后感。而通過林明光敘述他與魏逵之間的過節,林明光可能是被誣陷,從他房間里搜出來的串子會令牌亦不能作為定罪的鐵證。曾國藩經過一番心理斗爭,決定判處林死刑,他的依據是--《明史》中講李自成在牛金星、李巖兩個舉人投歸李自成后,李氣象與以前迥然不同,結果推翻明王朝,做了大順朝的皇帝。“讀書人附逆匪,則逆匪有可能成大事”。他要借林的頭教訓其他不安本分的讀書人。 后感:①處理事情以史為鑒很重要。歷史上的具體事件也許不足以讓人效仿,但由很多事件總結出來的規律就很有說服力了。文化傳統都是一代代繼承下來的,考慮、處理事情的思維已經不知不覺的深入我們的骨髓,再結合現代的環境加以變通即可解決好許多問題。②臭知識分子從來都不臭,出謀劃策起來豈可小覷。 故事二:靖港之敗曾投河自棄,左宗棠怒斥曾此舉靖港之敗讓曾國藩很是感到窩囊,竟然病倒。左宗棠來到曾的指揮船上勸誡:太史公說:“顧著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計,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漢高祖與項羽爭天下,屢戰屢敗,最后垓下一戰,項羽自刎;諸葛亮初輔劉備,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最后才鼎足三分。左一番慷慨激昂的議論給曾平添百倍勇氣,使其振作。 后感:再厲害的人物也有“窩囊”的時候,不要盲目崇拜以為他們事事順利。這不曾滌生也想自殺過嗎?要不是當年左宗棠對他的一番勸慰,估計就沒有他的名垂千古了吧?但是,遇到再大的困難、屈辱也不要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凡事都有變數,時好時壞,活著就有機會享受成功。 故事三:一箭雙雕一盜寇名叫申名標,被曾收容在軍隊中后舊習不改,私自挪用五千兩銀子,怕被曾查賬查出受懲罰,他就用從太平軍那兒收繳的一個里面嵌有牡丹花的珍貴瑪瑙賄賂曾國藩。曾擺宴席宴請多隆阿(皇帝派來監視曾的將軍,很貪財)時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了出來并將此瑪瑙送與了多隆阿,但沒提申名標的名字。宴會上的申名標恨不得將頭鉆進地里去,事后他跪在曾面前,坦白認罪請求寬大處理,讀后感《曾國藩精選小故事讀后感》(http://www.05935.com)。曾撤了他的營官之職留在軍營以觀后效。 后感:①妙用一箭雙雕。大部分情況下,事情的發生總會對多人多事產生影響,不妨多動動腦子借用一件事來實現兩個目的,提高效率,節省資源。②領導還是要給下屬留面子的,批評理當面后進行。領導的主要任務還是管理下屬而不是管理事,下屬也是個常人,愛面子,作為領導你總需要下屬幫你完成工作,當眾批評倒是很解氣,下屬憤怒了還會給你好好干活嗎?私下嚴厲批評呢,下屬知錯了,還會感謝你給他留面子呢,當然會好好工作。 故事四:康福的絕密任務康福被曾派去京城打探皇城對曾組建湘軍的看法,這在兩湖是永遠無法知道的。如果不了解朝廷的真實意圖,再好的作為行事,都有可能成為瞎碰亂撞。康福對此非常佩服曾派他進京打探消息的決策。 后感:作為下屬,努力工作不一定能得到上司的肯定。這需要了解上司的真實想法和同事對你工作的評價(尤其是同事向上司如何反應你的工作成果)。因為你的工作可能威脅到上司和同事的利益,怎么說呢?最終目的是大家間利益的平衡吧,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在此,曾組建湘軍是為了滅掉太平軍(假如他沒私心的話),但皇上就會考慮他是不是要掌握軍權強大自己,所以,曾處理時就要把握好分寸,自己建業的同時也要讓皇上對他放心才行。 故事五:石達開三敗曾國藩,曾再次選擇自棄石達開抓住湘軍的弱點后三次打敗湘軍,曾不堪其辱再次選擇自殺,但此時傳來好消息“太平軍撤了”,援軍也從各方趕來。曾感慨萬千的說:“前幾天聞春風之怒號,則寸心欲碎,見賊船之上駛,則繞屋彷徨,真不料還有今日相逢之一天” 后感:世間萬事瞬息萬變。看透這個世界的本質--變,也就會淡定的接受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時一事的失敗總會過去,一時一事的成功也不會長久。總之,nevergive up!
〔曾國藩精選小故事讀后感〕隨文贈言:【受惠的人,必須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則不可記住它。——西塞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