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執行裁定書
(2015)滬一中執恢字第1號
(2005)滬一中執字第1049號
申請執行人上海某銀行,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南路xxx號。
負責人xxx,行長。
委托代理人xxx,上海某銀行員工。
委托代理人xxx,上海市某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執行人上海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慶路xxx號。
法定代表人xxx。
被執行人上海某信息網絡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xxx號xxx室。
法定代表人xxx,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xxx,上海市某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xxx,上海市某律師事務所律師。
申請執行人上海某銀行申請執行被執行人上海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上海某信息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乙公司)一案,本院依法處置乙公司為本案所設抵押權的房地產后,上海某銀行與乙公司就該抵押物所負本案的債權數額發生爭議,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現已審理終結。
申請執行人上海某銀行訴稱,本案系金融借貸合同糾紛,債權人為上海某銀行,主債務人為甲公司,抵押人為乙公司,抵押物為抵押人名下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xx號xx室。因兩被執行人拒不履行還款義務,截至2014年11月4日,本案債務總額為人民幣(以下幣種均同)21,742,510.56元。其中,貸款本金為10,000,000元,貸款利息11,544,902.56元,案件受理費62,299元,財產保全費52,809元,房地產評估費45,000元,變賣公告費25,500元,執行費12,000元。上海某銀行還舉證指出,在本案執行中,乙公司涉嫌與案外人通過虛假訴訟等方式,來規避本院執行,嚴重損害到了申請執行人權益,故一并請求本院依法對乙公司及相關人員啟動反規避執行查處程序,以期制裁失信人員和凈化執行環境。
被執行人甲公司對上海某銀行所提債權數額未提異議。
被執行人乙公司對此持有異議并辯稱,本案于2008年6月20日即已取得對該抵押房產的處置權,故本案債務利息的計算截止日期應當截至該日。乙公司還辯稱,所拖欠的利息不應再計算利息。乙公司就此主張,抵押人所應承擔的本案債務總額應為12,764,321元。其中,貸款本金為10,000,000元,貸款利息2,764,321元(計息截至2008年6月20日),其它的諸如訴訟費、保全費、房產評估費及案件執行費等費用,均應由主債務人甲公司承擔,不應計入抵押人所應承擔的債務總額中。
本院經審理查明,上海某銀行與甲公司、乙公司因借款合同糾紛,經本院一審后,于2005年7月22日作出(2005)滬一中民三(商)初字第233號判決。判定:一、被告甲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上海某銀行借款人民幣1,000萬元并支付至貸款本息清償之日止的利息(自2004年9月21日至2004年10月7日止的利息按合同約定的月利率4.20375‰計付;之后至借款清償之日止的逾期貸款罰息按合同約定的日萬分之二點一計收);二、被告甲公司屆期不履行上述第一項付款義務的,原告上海某銀行可以與被告乙公司協議,以座落于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xxx號xx室房屋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抵押物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后,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被告乙公司所有,不足部分由被告甲公司清償;三、如被告乙公司履行上述第二項義務后,有權向被告甲公司追償;本案案件受理費人民幣62,299元、財產保全費人民幣52,809元,均由被告甲公司負擔,應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向本院繳納。同年8月,該判決生效。因甲公司、乙公司均未自動履行上述判決,上海某銀行遂申請本院強制執行。
2005年11月7日,本案立案執行后,未發現被執行人甲公司名下具有可供執行的財產,而被執行人乙公司名下的本案抵押房產,則因乙公司在另案訴訟中敗訴,該抵押房地產已在先被本院另案(2005)滬一中執字第100號案所首次查封。因本案依法未能獲取該房地產的處置權,本院遂于2005年11月25日依法裁定中止對本案的執行。
本院還查明,乙公司在本案執行立案之前的2004年4月29日,以本案房地產與案外人簽訂了一份長達10年的房屋租賃合同,且雙方在合同中言明,該10年期間的房屋租金,案外人通過免除債務的方式已全部支付給乙公司。2011年3月,本案經上海某銀行申請予以恢復執行。執行中,房屋承租人等多次對該房屋的處置等提出執行異議,本院為此多次啟動相關異議處理等程序。恢復執行中,本院經依法委托評估拍賣,均遭流拍,遂于2014年11月26日依法變賣成交,得款18,810,000元。
本院認為,綜合上海某銀行與乙公司在債權數額確定爭議中的訴辯意見,本案爭議焦點可歸納為以下三項:一、本案抵押債權利息計算的截止日期當截至何時?二、本案抵押債權計算欠息復利行為是否合法?三、本案抵押債權最終數額應為多少?
對于上述三項爭議焦點,本院逐項評析如下:
一、本案抵押債權利息計算的截止日期當截至2014年11月4日止。本案執行立案后,及時依法采取了強制執行措施,因本案抵押房地產被(2005)滬一中執字第100號案在先查封,致使本案無法獲取處置權而依法中止執行。2011年3月,本案經上海某銀行申請而予以恢復執行。但乙公司就此抗辯認為,(2005)滬一中執字第100號案的申請執行人,于2008年6月20日在該案談話筆錄中同意終結該案的執行,故本案在該日即取得了對該抵押房地產的處置權。乙公司還認為,本案自獲有該財產處置權之時起,即當視為被執行人乙公司就此履清了償債義務,抵押債權的利息當計算至此為止。本院認為,本案的恢復執行系依當事人的申請而啟動,而本案于2011年3月方收到申請執行人的恢復執行申請書,故乙公司所持利息計算截止日早于本案恢復執行之日的主張不僅于事實不符,也與事理邏輯相悖。在此之前,假若本案已符合恢復執行的條件,如申請執行人存有怠于申請恢復執行的行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本案被執行人亦具有請求本院予以恢復執行的權利,以免使其權益遭受損害。但,本院從未收到過乙公司等就此所提出的申請或異議。況且在該抵押房產之上,還另有多家法院對其采取了輪候查封措施,本案在當時并未實際取得對該財產的處置權。故本院對乙公司要求債務利息計算當截止至2008年6月20日的抗辯理由不予支持。
對于本案抵押債權利息的計算截止日期,本院認為,判決第一項清晰判明“并支付至貸款本息清償之日止的利息”。而對于清償之日的界定,根據法律規定,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財產拍賣、變賣或者以物抵債的,計算至成交裁定或抵債裁定生效之日。據此,本案貸款本息清償之日應界定為變賣成交裁定生效之日。而本案變賣成交裁定生效于2014年11月26日,故債務利息計算應當截至該日為止。由于上海某銀行自愿計算至買受人向本院交付競買款的2014年11月4日,本院認為,上海某銀行該項減縮計息日期的行為系其對自我權利的減損,且有利于被執行人,根據權利可予處分之原則,本院對此予以認可,并確認2014年11月4日為本案抵押債權計息的截止日期。對于上海某銀行要求追究乙公司等涉嫌規避本院執行的訴請,本院將視情決定應否予以啟動相應的查處程序。
二、本案抵押債權計算欠息復利的行為符合生效判決和法律規定。本案《借款合同》第8條利息計取第8.3款規定:對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計收復利。該項事實,亦被本案執行依據——(2005)滬一中民三(商)初字第233號生效判決所確認,且在判決的第一判項中判明:被告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借款10,000,000元并支付至貸款本息清償之日止的利息(自2004年9月21日至2004年10月7日止的利息按合同約定的月利率4.20375‰計付;之后至借款清償之日止的逾期貸款罰息按合同約定的日萬分之二點一計收)。該項判決對欠息復利應否計算,以及當按照何種利率進行計算均判決得清晰明了,不應存有歧義。上海某銀行還就此申明,其依判決內容計算利息后,還主動放棄了民訴法所規定的被執行人應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加倍債務利息,故其計息結果,充分兼顧到了雙方權利與義務的平衡。本院認為,本案計算欠息復利的行為,乃系依生效判決所為,作為法院強制執行程序而言,應當嚴格按照執行依據所明確的內容進行執行,故對乙公司所持不應計算欠息復利的異議,本院難以支持。
三、本案抵押債權總額為21,627,402.56元,抵押物實際償還本案債務18,810,000元。在雙方各自計算的抵押債權數額中,乙公司因將利息計算至2008年6月20日,且主張不應承擔本案執行中實際產生的房地產評估費、變賣公告費及案件執行費。本院認為,其主張有悖于判決和法律規定。因本案中的房地產評估費、變賣公告費,均系本案在實現該抵押債權過程中所必需支付的費用,依法當由抵押人負擔;而對于本案的執行費,法律亦明確規定由被執行人負擔,故本院對其所主張的12,764,321元債權數額不予支持。對于上海某銀行所申報的債權數額,本院認為,其不僅包括貸款本金10,000,000元、貸款利息11,544,902.56元、房地產評估費45,000元、變賣公告費25,500元、本案執行費12,000元,而且還包括案件受理費62,299元,財產保全費52,809元。而根據生效判決,該62,299元的案件受理費和52,809元的財產保全費,應歸主債務人甲公司承擔。故上述兩項費用應在抵押債權中予以扣除。
由于雙方互不認可對方的債權計算數額,本院基于本案執行有近十年之久,且其中還需涉及到欠息復利的計算及本金與利息并還等金融專業問題,擬決定委托專業機構進行精算,但雙方均堅決拒絕委托精算。上海某銀行就此認為,經其初步計算,本案抵押物所得款已遠不足以償還本案債權,若還從執行款中支付委托精算等費用,勢必攤薄其債權,損害其利益。上海某銀行還提出,其乃專業金融機構,其所出具的利息計算結果,乃按人民銀行規定所開發的計算軟件得出,再行委托精算純系資源浪費。而乙公司則認為,計算債權利息乃執行法院之義務,故堅拒承擔委托精算之義務。在此膠著狀態下,本院遂秉承謹慎之心,嚴格依照判決計算出本案抵押債權數額為:21,627,402.56元(貸款本金10,000,000元 貸款利息11,544,902.56元(計息截至2014年11月4日) 房地產評估費45,000元 變賣公告費25,500元 本案執行費12,000元)。為防止本院計算可能存有誤差進而戕害到當事人權益,本院特將該計算結果提交雙方確認,不予認可者,可申請委托精算,本院將以精算結果為本案抵押債權數額。對既不認可,又不委托精算者,本院將依本院算得結果為本案的抵押債權數額。提交雙方確認后,上海某銀行對本院計算結果予以確認,乙公司對此不予認可,但仍拒絕申請委托精算。故本院在盡足審判機關應盡之注意義務,以及充分暢通雙方訴權保障渠道的情況下,遂確定本院所算得的上述21,627,402.56元為本案抵押債權金額。因本案抵押物實際變賣所得款為18,810,000元,不足償還上述所有抵押債務,故乙公司實際償還上海某銀行的本案抵押債務18,810,000元,剩余部分上海某銀行可依法向主債務人主張。
綜上所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之規定,裁定如下:
乙公司名下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xxx號xxx抵押房地產經變賣后償還本案抵押債務人民幣18,810,000元。
本裁定送達后立即生效。
審 判 長 唐榮剛
代理審判員 余運所
代理審判員 康鄧承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日
書 記 員 阮偉倩
獲獎點評:
本裁定書,不僅邏輯清晰、層次分明,說理充分、情法相融,而且通過層層遞進、剝筍見芯之方式,不偏不倚、中立公允地評析和取舍雙方當事人的合理訴求,駁斥其超越法定或約定的非分主張,較好地彰顯了執行權中立兼強制性雙重屬性。與此同時,該裁定還較好地研究解決了執行實踐中常遇的四方面問題:
一、明晰了被執行人在申請恢復執行中的權利和義務。本案系經依法中止執行后再經申請人申請恢復執行。但被執行人認為申請人怠于申請恢復,致其權益受損,故不擔恢復前的債務利息。本案論述,雙方均依法享有申請恢復執行的權力,并非申請人的單方義務。故,在無證據證明申請人怠于申請,且被執行人又未及時異議之狀下,被執行人應擔債務償清之日止的本金和利息之責。此舉,為往后反制被執行人施此種伎倆提供了有益借鑒。
二、探索了對執行依據理解產生歧義時的解釋方法。本案對執行依據中“并支付至貸款本息清償之日止的利息”的“本息”二字產生歧義,本案對此未單作文義上的理解,而是進行整體性闡述和解釋,綜合原抵押擔保合同的約定、執行依據中的本院認為,以及申請人為此放棄法定的遲延履行期間雙倍債務利息三個方面進行整體評判后,認定本金和所拖欠的利息均應計算利息,系執行依據的原意之所在,為后續類似問題的解決探索了路徑。
三、創造性地解決了訴訟僵局時的債權數額的確認程序。本案因持續近十年,期間銀行利率變化頻繁,雙方互不認可對方計算出的債務數額,但又均不愿擔委托精算之費用,而執行款已不足償還本案債務,進而出現訴訟僵局現象。本案遂采本院概括計算后提交雙方確認,不予認可則可委托精算,既不認可又不委托者,則以本院計算結果為最終債權數額。此舉,既可有效保障當事人的救濟渠道,又可反制以此拖延執行和破解訴訟僵局等現象。
四、展示了裁判文書中實施執行威懾的文字表述技巧。執行中,被執行人向本院提交了6份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書,要求優先從執行款中償付被拖欠的200余萬元員工工資,申請人則認為系虛假訴訟,涉嫌規避執行。本案在雖有基本證據印證,但證據尚不完全確實的情況下,在文書的本院認為部分特意載明:將視情決定應否對涉嫌規避執行行為予以查處。此舉,法律手段的威懾效應及可能啟動的絕殺后果,令相關人員深感震懾,從而令該項措施的實施有效達成了不怒而威的效果,非但未引發群體性矛盾,反而令其主動放棄該項訴請。有效達成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