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舉例2(玻璃體積血):
王某,男,25歲,1985年1月19日初診,右眼突然視物不見2年余,由當地醫院診為右眼視網膜靜脈周圍炎、出血性青光眼。在北京某醫院用降壓眼藥,前房穿刺術、睫狀體透熱術,放射性鈷60、中藥治療,眼壓暫時控制在2.27—4.13千帕之間,爾后又多次復發出血,某醫院建議摘除右眼球。檢查:右眼視力光感,右眼輕度睫狀充血,瞳孔極度散大,直接對光反應消失,虹膜密布新生血管,玻璃體呈紅光反射,眼底不能窺見。眼壓3.87千帕。診為右眼玻璃體積血,出血性青光眼。證屬陰虛熱伏,目絡灼傷,治以滋陰清熱,涼血散瘀。方藥:育陰涼散湯加減:生地15克、夏枯草12克、百部、沙參、山藥、白芨、阿膠、藕節各10克;白芍、丹皮、知母、天冬、黃芩炭、大黃炭、梔子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上方服60劑,右眼眼壓1.60千帕,玻璃體積血較前有所吸收。繼服前方40劑后,復查虹膜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縮,玻璃體內積血明顯吸收,眼底可見視盤及部分網膜血管。上方加木賊、蟬蛻各10克。三個月后復查,右眼視力手動眼壓2.27,玻璃體積血全部吸收,眼底清楚可見。觀察4年未再發生出血,右眼視力0.1,眼壓正常。
病案舉例4(黃斑囊樣變性)
王某,男,42歲,1985年4月20日初診。主因左眼視物不清半年余,曾用碘化鉀、維生素類及血管擴張藥;肌注眼明等療效不明顯 ,轉投中醫求治。檢查視力:右眼1.0,左眼0.4.左眼底黃斑區自中心凹分界處有—橫形膜狀物.,向上呈放射狀皺折,病變位于網膜血管下,網膜上有兩個暗紅色小圓點,前置鏡檢查上述暗紅點為囊樣變性,黃斑部有放射狀皺折。診斷:左眼黃斑囊樣變形。全身無明顯兼癥。證屬肝腎陰虛,神光失養,擬滋陰明目法。服六味地黃湯加味,水煎服日1劑。5月6日復診,左眼視力0.5,眼底檢查大致同前,前方加丹參、當歸、五味子、女貞子、決明子各10克。服10劑后左眼視力增至0.7,因服中藥不便,故囑其改服明目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服用1丸,服藥4個月復查視力左眼1.0,但仍視物變形,眼前伴有黑影。檢查眼底,黃斑區仍可見到暗紅色斑點,但周圍似有色素環繞,網膜上皺折大多吸收,僅顳下方可見4—5條。全身仍無明顯兼癥,慮其病程較長,多傷氣挾郁,故改擬益氣開郁活絡明目法,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丹參、葛根、川芎、羌活、防風、當歸尾、炒桃仁、紅花、王不留行、路路通、連翹各10克、銀花15克。服20劑后復診,右眼視力1.5,左眼1.2,視物變形好轉,囑其隔日1劑,以善其后。
病案舉例5(黃斑囊樣變性)
馬某,女.50歲,1979年8月5日初診,主因右眼視物不清,伴頭痛、腹脹1個月。檢查視力右眼0.3,左眼0.7,雙眼眼壓5.5/4=2.73千帕。右眼底黃斑區可見—邊界清楚之黃白色斑,在其附近血管處可見—紅色斑點。診斷為右眼黃斑囊樣變性。全身兼見腰酸腿脹,雙眼干澀,頭暈頭痛,口干口苦,面色虛浮,痰多不爽,舌淡苔白微滑,脈細弱。病人己進入更年期,情志多不穩定,肝郁日久,累及脾腎,證屬脾腎陽虛,濕邪內阻。治宜疏肝健脾,溫陽化濕。方選逍遙散加味,處方:當歸9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白術9克、柴胡12克、甘草9克、車前子10克、陳皮10克、杏仁10克、五味子、枸杞子各15克、菊花、桔梗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20劑后視力增至0.4,全身兼證好轉,眼底情況基本同前,前方加葛根6克、丹參10克。間斷服藥至1980年5月6日復查,右眼視力0.6,左眼0.7,眼底無明顯變化。囑其仍可服用上方,以鞏固療效。1年后復查,視力右眼0.5,左眼0.7。眼底僅見黃斑區色素紊亂,中心凹反射彌散,繼以肝腎虧損,精血不承,目絡郁滯辯證,擬益腎明目、疏肝健脾法,方藥:當歸、白芍、茯苓、白術各6克、銀柴胡、丹參、麥門冬、香附、荊芥、防風各10克、熟地、夏枯草各15克、龍膽草5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劑。囑其隔日1劑,以鞏固療效。
病案舉例7(慢性單純性青光眼):溫某,50歲,軍人。患者于1961年,發生頭痛、虹視、朦朧不清,某院診斷為雙眼開角型青光眼,施行保守療法。此后經常發作,每次發作均與疲勞、失眠精神因素有關。及至藥物亦無法緩解時,則行手術療法。從1975至1978年,雙眼先后行抗青光眼手術達3、4次之多,眼壓降而復升,雖用1%匹羅卡品眼藥水點眼,但眼壓始終未得到控制。于1978年10月6日到我院就診.視力右眼0.4,左眼0.3,雙眼視乳頭生理凹陷擴大,顏色淡白,平面視野生理盲點擴大,周邊視野向心性縮小,顳側尤著,眼壓右眼5.5/2=3.86千帕,左眼7.5/2=4千帕,兼見頭暈目脹,口干心煩,腰酸無力,有時失眠,舌紅苔薄、脈沉細數,診斷為慢性單純性青光眼,證屬心腎虛弱。治宜滋陰養血,安神明目。方擬三仁五子湯加減。處方:熟地、薏苡仁各15克、山藥、茯苓、沉香、車前子、五味子、復盆子、枸杞子、菟絲子、炒棗仁、柏子仁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配合1%毛果云香堿點眼,每日點眼三次。上方服用150余劑,眼壓遞減在正常值內。1年半后復查視力可以矯正到右眼0.6,左眼0,5,視野無明顯擴大,眼壓在正常值內。
病案舉例10(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李某,男,53歲,1983年3月20日初診,眼前有黑影半個月,有高血壓病史。檢查:雙眼視力1.2,雙眼底視網膜動脈細,反光強,動靜脈1:3,交叉壓迫輕度,右眼顳上方有較多大小不等之火焰狀及不規則出血斑,伴少許棉絮狀滲出,黃斑中心凹反光隱見,血壓22.7/14.7千帕。診斷:右眼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根據頭暈眼脹,口微干,舌質紅苔薄白,脈沉弦細之體征。辯證其病由于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而致。治以滋陰降火,活血通絡。方用舒肝破瘀通脈湯加減:生地15克、沙參12克、麥冬12克、白芍、丹皮、知母、黃柏、杞果、牛膝、丹參各10克、赤芍5克、銀柴胡12克、川芎5克、珍珠母15克。先服10劑后復診,眼底出血明顯吸收,繼用原方加菊花、木賊、蟬蛻,又進30劑,網膜出血完全吸收,黑影消失。
病案舉例11(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張某某,男,44歲。左眼底出血,于1977年7月28日就診。檢查視力左眼0.7,右眼1.2。雙眼呈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的眼底改變,靜脈無變化,沿顳上動脈旁片狀出血,約2pD直徑的范圍,可見白色病灶。口苦咽燥,舌紅苔薄,脈弦細數。辯證為肝腎不足,虛火上炎,熱郁目絡所致。治宜滋陰清熱,活血止血。方擬滋清活絡湯加炒槐花、連翹。服27劑,出血基本吸收,視力恢復到1.5。1個月后,因過度疲勞,左眼視力0.2。仍遵循前方加白茅根、藕節。服90劑,左眼視力1.0,出血全部吸收,遺留滲出及色素斑,改服明目地黃丸鞏固療效。
病案舉例12(視神經萎縮):李某某,男,9歲。于1979年8月15日因發燒、頭痛、嘔吐、腹瀉就診于內科。10日后,雙眼先后失明。8月30日以急診收住我院。診為雙眼急性視神經乳頭炎。視力:右眼0,左眼光感不確。經用激素、抗生素、維生素、血管擴張劑治療半月,病情好轉。視乳頭炎癥基本消退,顏色變淺,視力恢復到右眼0.02,左眼0.06。于9月14日帶藥出院。繼用中西藥治療2月余,視力毫無進展。診見雙眼視乳頭顏色淡白,邊界不清,血管變細,視網膜后極部較暗,中心凹反光不清。病系邪熱傷陰,目絡阻滯,精血不能上承,目系失養所致。治宜滋陰養血,舒肝解郁。選用舒肝解郁益陰湯去磁石、焦曲、梔子,加車前子。連服20余劑視力開始提高。治療5個月,服藥130余劑以后,視力為右眼0.8、左眼1.0,便終止治療。治療期間,間斷伍用維生素及血管擴張劑,3個月后復查視力鞏固。
病案舉例13(視神經萎縮):呂某某,男,15歲,于1986年4月7日初診。主訴:雙眼視物不清2月余,曾在當地醫院診為球后視神經炎,經用激素、抗生素和維生素類藥物治療稍有好轉。檢查:視力右眼0.1,左眼0.2。雙眼前節正常,眼底視乳頭顏色淡白,邊界清,網膜血管稍細,中心凹反光可見。視野:雙眼生理盲點向顳側擴大。診斷:雙眼軸性視神經萎縮。證屬邪熱傷陰,目絡郁滯,治以滋陰養血解郁明目。給予復明丸,每次服2丸,每日2次。并配合維生素類藥物治療2個月余,雙眼視力均提高到1.5,視野恢復正常。觀察1年半未見復發。
病案舉例14(中毒性弱視):
肖某,男,53歲,1982年3月10日初診,雙眼有黑影,視物不清2年。經常飲酒20多年,每天50~100毫升,30年來—直吸煙,每天1盒煙,又加少許煙葉,自覺記憶力差,并有上、下肢竄疼,麻木。檢查:視力右眼0.1,左眼0.4,新福林散瞳,裂隙燈觀察:玻璃體有小星狀混濁,左眼視神經乳頭色蒼白,邊緣清楚,顳側有小弧形斑,血管于視神經乳頭上,血管偏鼻側,視網膜動脈變細,走行較直,呈豹紋狀眼底,黃斑中心凹反射隱若可見。左眼底視神經乳頭色同右眼,顳下靜脈向視神經乳頭邊緣進入,其他血管靠鼻側乳頭,邊緣清.上側顳側可見弧形斑,視網膜血管,黃斑部大致同右眼。視野:中心部暗點,紅色更明顯。色覺(紅綠色覺)障礙。診為煙酒中毒性弱視,玻璃體混濁。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當歸、白芍、茯苓、白術、柴胡、五味子、梔子各10克;丹皮、升麻各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4月10日視力右眼0.8,左眼0.7,雙眼視盤顏色較前稍紅,血管走行正常。生理盲點稍擴大,右眼顳側上方視野縮小20度,左眼顳側上方縮小30度,更方如下:熟地、生地、元參、沙參、麥門冬、天門冬、石斛、枸杞子、菊花、丹參、當歸、銀柴胡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羚羊明目丸,每日2次,每次1丸。1984年3月27日,雙眼視力0.9,視野基本正常。
病案舉例15(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靳某,女,52歲,農民,1984年11月14日就診,主訴:視物不清3月余,糖尿病史10余年。檢查:視力右0.2,左0.05,近視力右0.2,左0。用2.5%新福林散瞳可見右眼視盤正常,靜脈紆曲怒張,血管末稍可見微血管瘤及灰白色滲出,黃斑中心凹反射彌散。左眼玻璃體混濁,眼底模糊不清。診斷:雙眼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證屬燥熱絡阻,治宜滋陰潤燥、涼血散瘀,方用育陰涼散湯加減:熟地12克、山藥12克、山茱萸、玉竹、白茅根、藕節、大小薊各10克、丹皮、黃連各6克、蒼術、炒茜草各9克、花粉12克,水煎服。1984年12月7日雙眼視力均0.3,服上藥14劑視物較前清楚,但自覺四肢無力,手腳發麻。繼服前方,共服80余劑,雙眼視力0.6,眼底得到改善,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
病案舉例16(原發性視網膜脫離):石某某,男,25歲,干部。患者于1976年雙眼視力突然下降,在省某醫院診斷為視網膜脫離行手術治療。術后雙眼視力無明顯恢復,2個月后要求服中藥治療。術后雙眼視力無明顯恢復,2個月后要求服中藥治療。檢查:視力右眼0.08,左眼光感。雙眼視力均不能矯正。雙眼前節無異常發現,眼底雙眼玻璃體混濁,視乳頭邊界不請,動脈稍細,靜脈略紆曲,雙眼顳上方視網膜呈灰白色隆起,下方周邊部視網膜可見皺折,黃斑區污穢,中心凹反射消失。雙眼情況大致相同,左眼較右眼嚴重。雙眼視網膜處均未見到裂孔。全身無明顯兼證,僅脈象浮弦。診斷:雙眼視網膜脫離術后,治宜舒肝健脾滲濕利水,佐以益陰明目。方選四物五子湯和補中益氣湯加減,處方:黃芪15克、白術10克、柴胡12克、陳皮9克、茯苓12克、女貞子12克、菟絲子15克、決明子15克、車前子10克、薏苡仁20克、白茅根15克、蒲黃9克、牡蠣15克、菊花10克、丹皮6克,以本方為基礎,加減服用100余劑,視力較前增加,后又改為健脾疏肝滲濕之法。處方:茯苓12克、車前子15克、菟絲子10克、決明子15克、薏苡仁15克、白術9克、柴胡12克,女貞子12克、白茅根15克、牡蠣20克、珍珠母15克、夜明砂10克、丹皮6克、楮實子10克,當歸15克、黃芪15克、菊花10克。服藥1個月,視力增至右眼0,3,左眼2尺指數。前方加黃連6克、紅花5克改為隔日兼服石斛夜光丸。3個月后,又將本方劑加五味子15克、枸杞子10克、黨參15克制成成藥,每丸重6克,早晚各服2丸。3個月后,視力明顯好轉,改服明目地黃丸。治療1年后,視力恢復為右眼0.8,左眼0.1,眼底檢查視網膜脫離區復位。
病案舉例17(視神經炎):李某某,女,52歲,農民,于1984年10月20日初診,主訴:雙眼視物模糊2年,近半年來逐漸加重。現病史,患者2年前,自覺視物發昏,眼內干澀,頭痛頭暈,視力下降較重,特別是近半年,經用藥治療(藥物不詳)無效,故來我院就診。既往有高血壓病史6年。檢查:視力:右眼0.1,左眼眼前指數。雙側外眼未見異常。眼底:右眼視盤色澤稍紅,邊界清楚,血管走行尚可,中心凹反射可見,左眼視盤淡白,顳側尤著,余同右眼。舌尖紅,無苔,脈弦細。血壓22.7/13.3千帕。視野:雙眼向心性縮小。診斷:雙眼慢性球后視神經炎繼發左眼視神經萎縮。辨證:肝腎陰虛,陽亢于上,精光受損。治則:滋陰潛陽,活絡明目。處方:白芍、赤芍、麥冬、山藥、枸杞、青葙子、知母、鹽黃柏、木賊、川牛膝各10克、丹參、生地、生龍骨、牡蠣、珍珠母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同時配合維生素B1、B12,肌肉注射每日1次。
治療經過:服用上方30劑,右眼視力0.6,左眼0.4,眼底檢查大致同前。血壓21/13千帕,諸證減輕,效不更方,繼服前方,共服70劑,右眼視力1.0,左眼0,6,眼干頭暈消失,血壓20/13千帕,眼底情況大致同前。視野恢復正常。囑其停服湯藥,改用明目地黃丸,以鞏固療效。
病案舉例18(急性視神經炎):邱某某,女,45歲,于1985年2月28日初診。主訴:右眼突然視物不清1月余,曾在當地醫院診為:”球后視神經炎”,經用激素、抗生素和維生素類藥物治療20天,無明顯好轉。檢查:視力右眼光感,左眼1.0,雙眼結膜無充血,右眼瞳孔稍大,直接對光反應遲鈍。眼底靜脈紆曲,余未見改變。全身伴胸脅脹,舌淡紅,苔薄少津,脈弦細。診斷:右眼急性球后視神經炎。證屬肝郁化熱,郁熱傷津,治宜清肝解郁,生津明目。處方:銀公逍遙散加生地、山藥、枸杞子、五味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用20劑,右眼視力增至0.3,服至40劑,視力提高到0.9。共服100劑,視力恢復到1.2,視野正常。
病案舉例19(視盤血管炎)
李某,男,40歲,干部,于1978年8月27日就診。右眼視力突然下降20天,在某醫院診為'視盤血管炎”,曾用西藥治療效果不佳,故求治中醫。檢查:視力右眼0.2,左眼1.2。右眼視乳頭充血,邊界模糊,網膜動脈正常,靜脈紆曲怒張,呈節斷狀,以視乳頭為中心呈火焰狀,點片狀出血,中間伴有滲出,病變波及黃斑部,中心凹反射不見。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數。診斷:右眼視盤血管炎二型,證屬肝經瘀熱,血溢脈外。治宜清熱涼血,散瘀止血。方用凊熱散瘀湯加減:生地15克、夏枯草、炒茜草、大小薊各12克、丹皮、黃芩、白芍、地丁各10克、銀花20克、歸尾、川牛膝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上方服15劑,右眼視力達0.5,視網膜出血較前吸收,視乳頭邊界欠清,靜脈紆曲,黃斑中心凹反射不見,脈弦細數。此系瘀熱傷陰,故前方加銀柴胡10克,沙參10克以養陰清熱。又服30劑,右眼視力0.7,眼底網膜出血大部分吸收,視乳頭邊界較清,靜脈充盈,黃斑部仍存在點狀陳舊性出血,中心反射隱約可見。繼服前方至10月25日,共服60劑,右眼視力恢復1.2,眼底出血及滲出全部吸收,黃斑中心凹反射正常。停用湯藥,改服杞菊地黃丸,鞏固療效。
病案舉例20(視盤血管炎) 宋某,男,46歲,干部。主訴,雙眼視物模糊,逐漸加重20余天,當地診為”眼底出血”,用藥不詳,曾有—過性黑朦史。眼部檢查:視力右眼手動,左眼0.3,雙外眼未見異常。眼底:右眼視盤不清,輕度水腫,盤內外均呈放射狀出血,靜脈紆曲怒張,顳上下支靜脈均有點片狀出血,動脈無著變,黃斑區有散在出血,中心凹光反射不見。左眼底除顳上可見白色滲出物外余同右眼。平面視野:左眼呈向心性縮小,生理盲點擴大。全身檢查:血壓17.3/9.33千帕,胸透:心肺正常,血常規、血常規、血沉、尿常規、出血及凝血時間、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圍內。診斷:雙眼視盤血管炎。辨證:全身伴有煩燥面赤,舌紅,苔黃,脈數,證屬熱郁傷絡。治則:清熱涼血化瘀。處方:清熱散瘀湯加白茅根12克,茺蔚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經過:上方服7劑,雙眼底水腫基本消失,出血部分吸收。視力右眼0.3(近視),左眼1.2。經4年觀察未見復發。
病案舉例21(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王某某,男,58歲,1981年2月5日初診。右眼診為缺血性視乳頭病變月余,視神經萎縮,視野仍可見以生理盲點在內的水平半盲,視力右眼0.4。給以滋陰舒肝之劑,10余天后視力雖增為0.6,但出現胃納欠佳,腹脹、肢冷,便溏每日2~3次,舌潤苔白膩,脈沉遲細弱。此為寒冷過甚傷及脾胃,中焦虛寒之證。治宜溫中健脾,佐以舒肝明目。方用八珍湯加減:當歸、白芍、茯苓、焦白術、銀柴胡、草寇、附子、干姜、檳榔、黨參各10克,丹參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劑,服9劑,全身癥狀改善,視力增至0.7。效不更方,又連服50劑后復查,視力右眼1.0,視乳頭顏色淡,視野恢復正常。
病案舉例22(良性視乳頭水腫):
周某,女,32歲,工人,1982年10月5日突然左眼失明,右眼視力減退,伴有頭痛、眩暈。檢查:視力右眼0,4,左眼0.06,雙眼視乳頭水腫,邊緣模糊,高度隆起,靜脈擴張,腰穿時顱內壓升高。印象:顱內壓增高,視乳頭水腫。患者全身兼有體胖虛浮、眩暈、惡心、嘔吐,每次發作約1小時,周身汗出,神疲乏力、嗜睡,抱頭呻吟、飲食減少,下肢浮腫、舌苔白膩、脈沉弦滑。證屬脾不健運,水濕上泛。治宜健脾祛濕,引水下行,方用實脾飲加減:白術、黨參、赤芍、金銀花、懷牛膝各12克,干姜、炒麥芽、漢防己、炒桃仁、清半夏、竹茹、車前子、連翹、大青葉、馬勃各10克,當歸15克,代赭石3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4劑后,頭痛、眩暈癥狀明顯減輕,共服20余劑,全身癥狀皆除,周身輕爽,雙眼視力均恢復至0.7,視乳頭水腫消失,顏色正常,邊界清楚,視野恢復正常。2年后隨訪病人,未見異常。
病案舉例23(視皮質盲):
杜某,女,2歲,1980年6月21日初診。家長代訴:于2個月前,患兒頭痛嘔吐,發熱抽風,在省某醫院診為腦膜炎,現雙目失明。檢查:雙眼視
力無光感,雙外眼及眼底正常。診斷:雙眼視皮質盲。處方:加減逍遙散。服藥54劑雙眼在1米距離能準確看到針灸針,前方繼服,9月7日復診,雙眼視物清楚,即停藥。
病案舉例24(葡萄膜大腦炎):
劉某某,男,干部,主因右眼視物不清以中漿病于1987年10月6日收住院。
兩天前,患者因勞累飲酒后出現右眼視物模糊,在我院門診檢查,診為中漿病收中醫病房住院治療。入院檢查:全身無陽性征發現,眼科檢查:視力右眼0,5,左眼1.0,雙眼前節無異常發現,眼底雙眼視神經乳頭邊界清,色正常,網膜血管無明顯異常,右眼底后極部可見—約視盤徑大小水腫區,中心凹光反射不見。左眼未見異常,診斷:右眼中漿病。
給維生素C、B1口服,中藥服清肝利濕之劑。次日,患者自訴左眼視物不清,查眼底左眼后極部網膜出現水腫,兩天后雙眼視力降為0,2,雙眼后極部網膜大面積水腫,靜脈紆曲怒張,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報告:雙眼視乳頭周圍及黃斑區有大量散在針尖狀強熒光點,后期擴大增濃呈糊狀。造影結果:原田氏病。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紅霉素,中藥給予養陰清熱湯,治療十天后,視力增至右眼0.7,左眼0.7,眼底水腫減輕,遺有網膜皺折,激素減量改口服,中藥繼服上方加青黛、蘆薈各10克。服藥2個月,雙眼視力恢復至1.5,眼底水腫消失,皺折吸收,網膜色澤略淡,中心凹光反射可見,出院后多次門診復查未見復發。
病案舉例25(葡萄膜大腦炎): 劉某某,男,19歲,河北沙河市人。于1988年1日22日,因火藥爆炸左眼球穿通傷,球內容脫出,在我院行急診縫合,術后應用抗菌素、激素治好,半月后帶藥出院。 出院20天后,右眼視力突然下降,視力由原1,0降為0.08,以交感性眼炎收住院。檢查:左眼球明顯萎縮,結膜混合充血。右眼結膜混合充血中度,角膜點狀混濁,房閃陽性,瞳孔藥物性中度散大,眼底視乳頭邊界清,色正常,視網膜靜脈紆曲、怒張,后極部視網膜呈灰白色水腫,且有放射狀折,中心凹光反射不見。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報告:早期像視網皺膜上多數細小強熒光點,逐漸增強擴大,后期病變區呈不均勻強熒光遺留。診斷:交感性眼炎。住院后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并用紅霉素點滴。全身癥見口干,便秘,舌紅。給養陰清熱湯加青黛10克,治療半個月,右眼視力增至0.5,眼前部充血減輕,視網膜水腫較前吸收,激素減量改口服,中藥繼服。用藥20天后,右眼視力增至1.2。眼前部充血消退,視網膜水腫吸收,中心凹光反射出現,帶藥出院。
病案舉例26(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
趙某,男,40歲。1978年5月12日初診。左眼患中漿病6年之久,反復發作,視物變形。診見:左眼視力0.1,外眼無異常,屈光間質清。眼底黃斑區散在滲出黃白色物,色素紊亂,無水腫,中心凹反光消失。伴有胃脘脹滿,飲食后則綿綿作痛,便溏,舌淡苔白,脈沉澀,此為中焦虛寒,氣虛血郁,寒滯肝脈,目絡阻滯所致的目暗變形。治宜溫肝暖中,益氣活血。處方:吳茱萸、干姜各12克,黃芪、雞血藤各24克,當歸、川芎、紅花、丹參、陳皮、砂仁各10克。連服20余劑,飲食倍增,諸癥悉除,視力增至0.6。后以滋陰明目法繼續治療。
病案舉例27(閃輝性暗點):
周某,女,44歲,干部,1985年3月12日初診。雙眼—過性視物模糊,伴周身發冷,惡心,欲嘔,納呆,頭痛5年。檢查:雙眼視力1.2,眼前節及眼底未見異常。診斷:雙眼閃輝性暗點。處方:吳茱萸、黨參、白術、枳殼各10克,荊芥、防風各12克,生姜3片,大棗5枚,水煎服。服藥20劑,癥狀緩解。1986年5月14日診,眼前發黑,惡寒、頭痛、乏力、心悸、惡心、舌淡、脈沉細。證屬厥陰虛寒,脈絡受阻。治宜益氣溫中散寒,疏通脈絡為法。處方:黨參、黃芪各12克,白術、茯苓、附子、吳茱萸、干姜、半夏各10克,川芎、肉桂、甘草各6克,水煎服。5月26日,眼前發黑又復發—次,但頭痛、惡心較前減輕,脈弦細無力,證屬中氣不足,血行失暢,兼以肝陰虛寒。治宜補中活血,溫通脈絡為法。處方:黃芪、黨參、白術、川芎、當歸、吳茱萸、陳皮各10克,生姜、甘草各3克,水煎服。6月16日,服藥后發作—次較輕。6日23日,服藥后眼發黑未發心,口干,前方去附子、吳茱萸、生姜,加麥門冬、烏梅各10克,五味子5克。后以附子理中丸,每日2次,每次1丸善后,觀察3年未再發作。
病案舉例28(色盲):
王某某,男,17歲,學生,1978年6月10日初診。主訴:雙眼辯色不清數年,因今年參加高考提前檢查而發現雙眼均為色盲。檢查:視力右眼1.5,左眼1.5。雙眼前節無著變,眼底視盤色可,界清,視網膜血管正常,黃斑中心凹反光可見。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中醫診斷:視赤如白癥(雙紅綠色弱)。證屬氣虛火阻。治宜升陽降火。方用變色湯:炙黃芪、當歸、白術、陳皮、黨參、茯苓、白芷、鹽黃柏、鹽知母、連翹各10克,銀柴胡、升麻、炙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用25劑,雙眼辯色正常,俞自萍色盲表圖形均能辯認清楚。
病案舉例29(色盲): 李某某,男,17歲,于1982年3月29日初診。主訴:雙目辨色困難5年余。檢查視力右眼0.1,左眼0.1,近視力右眼1.5,左眼1.5。余自萍色盲表檢查:雙眼只辨示教圖。眼前節無著變,眼底視盤血管正號,網膜無異常,黃斑中心凹反光可見,舌質淡紅,苔薄黃,脈弦數。中醫診斷:雙眼視赤如白癥,能近怯遠(雙眼紅綠色盲、屈光不正)。證屬血虛郁熱,治宜養血清熱。方用歸芍四子湯加味:當歸、白芍、決明子、女貞子、茺蔚子、楮實子、黃芩、天花粉、菊花各10克,蒲公英12克,甘草3克。服用24劑,色盲表簡單的圖形可辨出。前方加菟絲子、桑椹子、生地各10克,又服40劑,雙眼色盲表圖形全部可辨認。
病案舉例30(色盲):
王某某:男,19歲,主因雙眼不能分辨紅、綠、黃色而就醫,在河北醫學院三院檢查診斷為重度色弱。眼科檢查:雙眼視力均1.0。雙眼前節及眼底檢查均無異常發現。俞自萍氏色盲表檢查不能辨紅、綠、黃等顏色。診斷為色盲癥。中醫診斷:視赤如白。全身無明顯兼證,擬益氣滋陰法,處方:黃芪15克、黨參、杞果、女貞子、菟絲子、菊花、楷實子、茯苓、白術、陳皮、蒼術、知母、鹽黃柏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50劑后,自述可辨紅、綠色,但黃色分辨不清。繼服前方20劑,辨黃色力較前增強而自行停藥。追觀察1年,療效鞏固。
病案舉例31(挫傷性眼底病變):
劉某某,男,8歲。主訴:右眼被石頭投傷1天。眼部檢查:視力右眼0.2,左眼1.5,右眼結膜混合性充血(十十),前房內有高約4毫米積血,瞳孔中度散大,直接對光反應遲鈍,眼底后極部視網膜水腫,黃斑區中心凹反射消失。診為右眼球鈍挫傷、前房積血、視網膜震蕩。服除風益損湯加減4劑后,右眼視力提高到1.0,前房積血完全消失,瞳孔仍大,眼底視網膜水腫有明顯吸收。上方繼服5劑,視力恢復到1.5,視網膜水腫吸收。
病案舉例32(挫傷性眼底病變): 武某某,男,12歲。右眼被土塊擊傷17天,曾在當地醫院給予維生素、抗菌素治療半個月,療效不佳,后來我院就診。眼底檢查:視力右眼0.1,左眼1.5,裂隙燈下右眼前部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淺正常,瞳孔中度散大,直接對光反應遲鈍,玻璃體內有浮游細胞及條狀出血,眼底模糊可見視盤及視網膜血管大致正常,后極部視網膜組織模糊,反光紊亂,黃斑區視網膜下有形狀不規則片狀出血,中心凹反射消失。診為右眼球鈍挫傷,瞳孔散大,玻璃體積血,視網膜震蕩。給以清肝解郁益明滲濕湯18劑,右眼視力恢復到1,0;瞳孔稍大,眼底恢復正常,為鞏固療效繼服上方7劑,視力恢復到1.5。
病案舉例33(挫傷性眼底病病變): 袁某,男,29歲,農民。主訴:左眼被拳頭打傷4天。于1989年3月25日入院。左眼被擊傷當時即感視物不清,次日來我院就診。門診以外傷性黃斑裂孔、缺血性視網膜病變收住院。入院檢查:全身—般情況良好,無陽性體征發現。眼科檢查:視力右眼1.5,左眼0.02。右眼外部未見異常,左眼充血不著,角膜清,前房存在,瞳孔略大,光反射存在,晶體透明,玻璃體無混濁。眼底視乳頭邊界清晰,顏色正常,黃斑區有—灰色,呈三角型,尖端向極部,基底向周邊,周邊視網膜有出血。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提示:左眼外傷性黃斑裂孔、色素上皮屏障功能損害、視網膜出血、脈絡膜缺血病變。視野檢查可見中心暗點。診斷:左眼球鈍挫傷、外傷性黃斑裂孔、外傷性視網膜出血、缺血性脈絡膜病變、外傷性瞳孔散大。經過治療:全身無明顯兼證,證屬外傷脈絡,水濕內停,絡破血溢,治宜清肝解郁、利濕活絡。方選清肝解郁益陰滲濕湯加減:銀柴胡、木賊、蟬蛻、白術、蒼術、羌活、車前子(包煎)、菊花各10克、生地、女貞子、茺蔚子各12克、防風6克,水煎服,日1劑。配以西藥50%葡萄糖60毫升靜脈點滴。治療5天后,左眼視力增至0.2,視網膜水腫減輕。繼服上方,10天后復查,視網膜水腫明顯減輕。更以活血利水方治之,丹參、茯苓、白術、山藥各12克、當歸、川芎、澤瀉、炒茜草、車前子(包煎)各10克、茺蔚子15克,水煎服,日1劑。服藥10劑,左眼視力增至0.4,眼底檢查同前,繼服上藥治療,出院觀察。
病案舉例34(挫傷性眼底病變): 邵某,男,22歲,工人,主訴:右頭部外傷后右眼失明8天。8天前該患者與別人斗毆時,被對方擊中頭部(致傷性不詳),背部—處刀傷,右眼當即失明,即送入鶴壁市某醫院,縫合傷口后轉五官科治療眼傷,用藥后不見好轉,于1988年6月4日以右眼視神經挫傷收入我院。檢查:全身情況尚可。右眼視力無光感,左眼1.2。右眼顳下結膜有片狀出血,角膜清,前房存在,虹膜紋理清,瞳孔中度散大,直接光反射消失,間接光反射存在,晶體及玻璃體未見明顯混濁。眼底視乳頭顳側蒼白,邊界清,血管比例及走行大致正常,黃斑中心凹反射彌漫,左眼外眼及眼底未見異常。診斷:右眼視神經挫傷。經西醫給予維生素類、擴張血管藥及組織代謝藥物治療20余天,查右眼視力10厘米,轉中醫科治療,診見該患者無明顯兼證,茲乃風阻目絡、氣血瘀滯、神光失養所致。治宜和血通絡,方選除風益損湯加減:當歸、川芎、白芍、菊花、熟地、釣藤、防風各10克、丹參12克、赤芍、全蝎、荊薺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共治療30余天,檢查視力右眼恢復到0.5、左眼1.5,眼底視乳頭顳側色淡。視野檢查可見周邊向心縮小。出院后繼續用藥治療,半年后復查,病情平穩。
病案舉倒35(白塞氏病) 侯某某,男,37歲。主訴:雙眼發紅,右眼視力減退2天,左眼視力減退6天。于1988年11月22日,以色素膜炎收入中醫眼科。既往史:有血紅蛋白尿病史10年,經常反復發作,服藥即好轉,口腔粘膜潰瘍及陰囊皮膚潰瘍經常發作。入院后檢查:全身情況,體溫36.6度,脈博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14,7/8.0千帕,口腔粘膜未見潰瘍,陰囊上有數個黃白色小潰瘍點,伴有結痂。皮膚針刺試驗:針刺處有紅色丘疹隆起,心肺正常。眼部情況:右眼視力0.5,左眼0.5,右眼結膜輕度混合性充血,角膜清,房水混濁(++),浮游細胞(++),虹膜紋理不清,瞳孔尚圓,光反射稍遲鈍,余未見異常。左眼結膜混合性充血(++),角膜后彈力層有皺折,房閃(++),浮游細胞(++),前房下方見—中央高1mm的積膿,虹膜紋理不清,瞳孔縮小,對光反應消失,玻璃體內有灰白色顆粒狀混濁,眼底模糊可見,未見明顯異常。診斷:白塞氏病。證屬瘀毒傷陰,治宜解毒護津。方用養陰清熱湯加減。給予中藥:金銀花、蒲公英、大青葉各30克、龍膽草、黃芩、大黃、生地、知母、花粉、連翹各10克,黃連6克,水煎服,每日1劑。激素、抗菌素局部點眼及靜脈滴注,擴瞳,口服維C、B1,2周后,雙眼視力恢復至1,5,雙外眼正常,房閃不明顯,眼底同前。口干,舌紅,少淚,改服養陰清熱湯加減,1周后病愈出院。
病案舉例36(視網膜動脈阻塞)
張某,男,40歲,1982年3月15日初診。右眼于3月5日視力突然下降,經用維生素、菸酸、妥拉蘇林、654—2以及血管舒緩素10余天,視力由0.02增至0.03。檢查:右眼視力0.03,視乳頭顏色略淡,視網膜動脈細,顳上、下動脈及后極部視網膜均呈灰白色混濁,黃斑部有輕度櫻桃紅斑及放射狀皺襞。眼底鼻側及周邊部較好。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報告:右眼視網膜顳下枝動脈阻塞。視野可見顳側及上方缺損。血、尿、血壓、胸透及心電圖檢查均未見異常。現頭暈、口苦、胸悶、舌潤苔薄,脈弦實。診斷:右眼視網膜動脈阻塞,證屬肝郁血虛,風攣阻絡。治宜舒肝解郁,散風活絡。方用舒肝破瘀通脈湯加紅花12克,炒桃仁10克,川牛膝15克,地龍12克。配合針灸,停用西藥。治療25天,右眼視力恢復到1.0,眼底基本恢復正常,唯遺留視乳頭顏色稍淡,顳側動脈微細,視野上方仍有縮小,伴視物模糊。繼用舒肝破瘀通脈湯加熟地15克、枸杞子15克、山藥12克、川芎6克,以鞏固療效。
病案舉例37(視網膜靜脈阻塞)
周某,女,56歲,1987年12月12日住院。左眼視物不清1月余。檢查:左眼視力0.4,左眼視盤邊界清,色澤正常,網膜靜脈紆曲怒張,呈斷續狀,并有散在點片狀出血,黃斑區下方可見片狀出血,中心窩反射消失。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診斷:左眼視網膜靜脈阻塞。處方:柴胡、茯苓、白術、白芍、丹參、蟬蛻、木賊、羌活、防風、丹皮、梔子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36劑,左眼視力1.2,左眼視盤邊界清,色正常,靜脈通暢,視網膜及黃斑區出血已吸收。
病案舉例38(視網膜靜脈阻塞) 李某,男、51歲,農民,初診日期為1981年1月31日。左眼突然視物不清1周。檢查:左眼視力0.3,眼底:玻璃體可見條狀物飄動,邊界不清,動脈細,反光強,靜脈紆曲怒張,以視乳頭為中心沿血管走向放射狀出血,網膜水腫,部分血管被淹沒,黃斑中心凹反光不清。診斷:左眼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舌潤苔白厚,脈沉弦細數。證屬肝郁脾虛,濕熱內蘊,脈道阻滯,氣血不暢。治宜:舒肝健脾,行氣活血。方用清肝解郁益陰滲濕湯加減:當歸、白芍、茯苓、白術、銀柴胡、丹參、木賊、蟬蛻、羌活、防風、枳殼各10克,赤芍12克,檳榔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 2月19日復診,左眼視力0.6,眼底出血漸吸收。自述頭痛,于前方加葛根30克,白芷12克。2月25日頭痛止,去白芷繼服,共服60余劑后,檢查視力左眼1.0,出血吸收,靜脈己通。
病案舉例39(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
李某,男,53歲,1983年3月20日初診,右眼前有黑影半個月,有高血壓病史。
檢查:雙眼視力1,2,雙眼底視網膜動脈細,反光強,動靜脈約1:3,交叉壓迫輕度,右眼顳上方有較多大小不等之火焰狀及不規則出血斑,伴少許棉絮狀滲出,黃斑中心凹反光隱見,血壓22.7/14.7千帕。診斷:右眼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根據頭暈眼脹,口微干,舌質紅苔薄白,脈沉弦細之體征。辨證其病由于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而致。治以滋陰降火,活血通絡。方用舒肝破瘀通脈湯加減:生地、珍珠母各15克、沙參、麥冬、銀柴胡各12克、白芍、丹皮、知母、黃柏、杞果、牛膝、丹參各10克、赤芍、川芎各5克,水煎服,每日1劑。先服10劑后復診,眼底出血明顯吸收,繼用原方加菊花、木賊、蟬蛻,又服30劑,網膜出血完全吸收,黑影消失。
病案舉例40(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
張某某,男,44歲。左眼底出血,于1977年7月28日就診。檢查視力左眼0.7,右眼1.2。雙眼呈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的眼底改變,靜脈無變化,沿顳上動脈旁片狀出血,約2PD直徑的范圍,可見白色病灶。口苦咽燥,舌紅苔薄,脈弦細數。辨證為肝腎不足,虛火上炎,熱郁目絡所致。治宜滋陰清熱,活血止血。方擬滋清活絡湯加炒槐花、連翹。服27劑,出血基本吸收,視力恢復到1.5。1個月后,因過度疲勞,左眼視力0.2。仍遵循前方加白茅根、藕節。服用90劑,左眼視力1·0,出血全部吸收,遺留滲出及色素斑,改服明目地黃丸鞏固療效。
病案舉例41(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
靳某某,女,50歲。于1980年9月2日初診,自述右眼于20天前因郁怒而視力突然下降。檢查視力右眼0.1,左眼1.0,雙眼呈老年性視網膜動脈硬化性眼底改變。右眼顳上第二分枝動脈旁有出血并波及黃斑區,有舟狀視網膜前出血,中心凹反射消失。體胖,面紅頭脹,胸悶,胃部怕冷,舌潤苔薄,脈沉弦細數。證屬肝郁犯胃,血阻目絡。方擬舒肝破瘀通脈湯加青葙子、茺蔚子、吳茱萸。服15劑,視網膜出血部分吸收,可見白色病灶。再進20劑,出血大部分吸收。服20劑,右眼視力1.0,遺留血跡及滲出,中心凹反射彌散,改服明目滋腎片鞏固療效。
病案舉例42(原發性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
李某,女,45歲,工人。1976年12日8日初診。右眼突然失明,有高血壓病史數年,伴陣發性眩暈,體胖肢麻。檢查:視力右眼指數,玻璃體可見積血,眼底不能窺見。舌尖紅,苔薄白而微燥,脈弦細。治宜滋陰清肝,涼血消瘀。方用育陰潛陽通脈湯加牛膝、槐花、珍珠母、當歸尾各10克,三七粉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右眼視力0.4,服用23劑后,玻璃體積血基本吸收,眼底影像較清,后極部視網膜,有陳舊性出血及白色滲出。視力升為0.7,1977年6月26日,右眼無誘因復發該病,用前方服13劑;視力右眼至0.7。為防止復發生,前方配制成藥丸,每日2次,每次服6丸。服用3個月,右眼視力恢復到1.0。
病案舉例43(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性視網膜病變)
李某,25歲,因妊娠6個月后全身出現下肢浮腫,高血壓,分娩后雙眼視力下降,1989年2月14日住院。檢查:雙眼視力0.1,雙眼視盤邊緣不清,網膜動脈細,反光弱,后極部滲出,黃斑星芒狀滲出。四肢輕度浮腫和少量出血,血壓16/10.6千帕。乏力懶言。證屬血虛氣滯,治宜和血行滯,益氣解郁。方用逍遙散加減:當歸、白芍、茯苓、白術、柴胡各6克,炙甘草3克,丹參12克,黃芪10克、黨參、牛膝、蟬蛻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9劑,雙眼視力增至1.2,眼底滲出明顯吸收。服藥30劑,眼底后極部仍有少量滲出,黃斑區色素紊亂,以明目地黃丸善后。60日后,病人來院復查,視力恢復正常,眼底滲出消失。
病案舉例44(大塊滲出性視網膜炎) 劉某,男,10歲,學生,1985年4月16日初診。左眼視物不清,視力下降半年余,曾在省某院眼科診為”大塊滲出性視網膜炎”,住院治療效果不位。經介紹來中醫眼科,檢查:左眼視力0,1,近視力0.2,左眼視力不能矯正。視盤邊界不清,色澤略淡,動脈細,靜脈紆曲,黃斑區污穢,中心凹反射不見。視網膜污穢,后極部視網膜有大量云霧狀隆起滲出,周邊部伴有星點狀滲出。舌淡苔白,脈弦數。診斷:左眼大塊滲出性視網膜炎。辨證:肝經郁熱,脾虛濕盛。治宜清肝解郁,健脾滲濕。處方:銀柴胡、菊花、蟬蛻、木賊、白術、蒼術、赤芍、生地、菟絲子、荊芥、防風、黃芩、枳殼、膽草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經過:4月22日,左眼視力0.4,前方去膽草,加夏枯草、珍珠母各15克。4月27日,左眼視力0.7,近視力0.8,前方繼服。5月3日,左眼視力1.2。5月18日,左眼遠近視力均1.5,阿托品散瞳檢查:左眼視盤邊界不清,色澤淡,動脈細,靜脈紆曲,視網膜后極部大量滲出,表面隆起,黃斑區污穢,隱約可見中心凹反射。8月31日復查:左眼視力1.2。觀察3年視力穩定。
病案舉例45(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
李某女,32歲,1984歲5月5日初診。右眼視物不清伴眼前黑影7天,全身伴有頭暈面赤,胸肋悶脹,口渴等,檢查:視力右眼0.3,左眼0.1,雙眼前節未見異常,右眼底后極部網膜可見多數位于血管下面的灰白色邊緣模糊白點,黃斑區色素紊亂,中心窩反光消失,左眼底未見著變,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報告,右眼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證屬熱郁肝經,上攻于目。治以清肝解郁,生津明目。方用清熱解郁湯加天花粉。藥用金銀花、蒲公英、蟬蛻、銀柴胡、菊花、木賊、天花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30余劑,右眼視物較前清楚,眼前黑影消失,視力雙眼均1.0,眼底后極部網膜斑點吸收,遺留色素紊亂,中心窩反光可見。囑其停服中藥,觀察4年未見復發。
病案舉例46(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 李某男,32歲,主訴右眼視物不清伴眼前黑影10余天。全身伴惡風、口苫、頭痛、便秘。檢查:視力右眼1.0,左眼0.8,雙眼前節正常,右眼底黃斑巨顳側可見—脫色素斑,左眼黃斑區約有1視乳頭大小的模糊區,有黃白色滲出及脫色素斑。舌質紅,苔黃燥,脈弦滑。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報告:雙眼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右眼退行期)。證屬熱毒挾風,郁熱攻目。治以清熱解毒,祛風明目。方以雙解湯加味:金銀花、蒲公英各15克,桑皮、天花粉、生地、黃芩、龍膽草、枳殼、荊芥、防風、大黃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上方20余劑,視力右眼1.2,左眼1,2。左眼黃斑區組織清楚,滲出有所吸收,中心窩反光彌散。全身兼見頭痛、咽痛、口干、舌質紅、苔白厚欠潤,系肺經燥熱上攻,改擬清肺潤燥湯。方藥:生地30克,元參、麥冬各15克,白芍12克,桔梗、青葙子、菊花、黃芩、決明子各10克,甘草5克,服此方3劑,雙眼視力均提高到1.5,左眼底可見少量陳舊滲出及色素紊亂,中心窩反光可見。囑其帶藥5劑以鞏固療效。在治療過程中曾間斷服用維生素C、B及蘆丁等藥。
病案舉例47(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
劉某男,45歲,1984年10月8日初診。右眼前有黑影視物不清1個月,全身伴頭暈、腰酸、心煩、口渴。檢查:視力右眼1.5,左眼0.4。雙眼前節正常,左眼底黃斑區組織模糊,并可見—簇暗灰色斑點,其間有色素脫失,中心窩反光消失。舌質紅,苔薄少津,脈細數。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報告:右眼急性視網膜色素上皮炎。證屬肝腎陰虧,目絡郁滯。治以滋補肝腎,清熱解郁。方用:知柏地黃湯加味。生地、熟地各15克,知母、鹽黃柏、茯苓、澤瀉、丹皮、山藥、山茱萸、麥冬、當歸、銀柴胡、蟬蛻、木賊、茺蔚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25劑,左眼視力提高至0.9,又服30余劑,左眼視物如常,視力1,5,眼底黃斑區顳上可見—脫色素斑,中心窩反光可見,觀察4年未見復發。
病案舉例48(中心性滲出性脈絡膜病變)
張某男,30歲,1984年10月29日初診。患者主因右眼視物變形、變黃10天。檢查:右眼視力0.4,近視力0.3,外眼未見異常,屈光間質清晰,眼底視乳頭色澤、大小,血管反光、比例、走行均正常。黃斑部可見黃白色滲出灶,約1/3視乳頭大小,其周圍伴有出血,并見約1.5視乳頭的水腫環,中心凹光反射彌散,左眼未見異常。初步診斷:右眼中滲癥。轉眼底病組進—步檢查,眼底病組同意上述診斷,約造影進—步確診,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結果:右眼黃班中心凹上沿早期呈—小顆粒狀環狀顯影,之后很快增濃擴散,晚期形成—不均勻強熒光灶(1/5視乳頭)且邊界變模糊(脈絡膜新生血管),病灶周圍有出血性熒光遮蔽斑塊和透見熒光斑點。印象:右眼中心滲出性脈絡膜炎(Rieger型)。辨證:該患者體征不著,此屬肝郁氣滯。治宜:清肝解郁。方用清肝解郁益陰滲濕湯加減,處方:銀柴胡、菊花、木賊、蟬蛻、防風、白術、赤芍、金銀花、蒲公英各15克,生地、丹皮、梔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服15劑后,右眼視力0.8,眼底病灶趨于好轉,效不更方。12月7日復查:右眼視力0.8,眼底遺留圓形白色斑塊狀物,其表面及周圍繞有色素,中心凹反射彌散。改用杞菊地黃丸,以鞏固療效。
病案舉例49(中心性滲出性脈絡膜病變) 梁某女,33歲。患者主因左眼視物不清變形、變色半年余,半年前由于生氣后,發現左眼視物變形變色,伴有胸悶不舒,便秘。檢查:右眼視力1.5,左眼0.2。雙外眼正常,左眼底黃斑區約有視乳頭直徑水腫圈,其中見有—圓形灰白色病灶,其周圍有深層出血環,中心凹反光不見。西醫診斷:左眼中滲病。辨證:面赤、口干、肋痛、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此屬肝經實火。治宜清肝瀉火。治宜清肝瀉火。方用逍遙散加減,處方:柴胡、赤芍、茯苓、白術、菊花、當歸、白芍、夏枯草、茺蔚子各15克,丹參、生地、薄荷各15克,防風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經服上方20劑,左眼視力0.5,眼底病灶未見縮小,但出血色變暗,水腫不消減,中心凹反光彌散。且全身癥狀不除。隨于4月10日改擬清熱散法:生地、元參、當歸、黃芩、黃連、梔子、木賊、蟬蛻、郁金各10克、夏枯草12克,甘草5克,每日1劑,上方連服60余劑后,左眼視力1.2,眼底水腫及出血吸收,灰白色滲出灶未完全消失。囑其原方返家服用。
病案舉例50(中心性滲出性脈絡膜病變) 段某女,46歲,于1985年5月13日入院,主訴:左眼視物不清,眼前黑影1年余。既往有結核病史。檢查:右眼視力1.0,左眼視力0.8,雙眼外觀正常,左眼底視乳頭、血管正常,黃斑區有—視乳頭直經大小病灶,顏色發白,偏外下方有—片暗紅色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西醫診斷:左眼中滲病。辨證:口干,腹部脹痛,便溏,舌淡紅,苔白,脈細弱,證屬脾虛氣弱。治以健脾升陽,方用東垣升陽益胃湯加減,處方:黃芪、白薇、苡仁各10克,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各6克、升麻、柴胡、葛根、羌活各3克,每日1劑。上方服13劑后,左眼視力1.0。時有失眠,上方加夜交藤10克,又服20劑,左眼視力1.2,左眼黃斑區病灶基本吸收,遺留圓形萎形萎縮灶及色素沉著,改服明目地黃丸,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