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個治“疹”妙方——消風散。它是治療皮膚病的常用方劑,像風疹、濕疹、蕁麻疹、皮炎等屬于風熱或風濕所致,均可以用這個方子加減治療。皮膚病常見的癥狀:癢,是由于風邪走竄不定,時隱時現的特征決定的,當風邪游稽肌膚腠理之間,皮膚就會瘙癢,疹出色紅或者抓破后津水流溢。癢自風而來,所以治療時應以疏風為主,清熱除濕為輔。方中的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之辛散透達,疏風散邪,使風去則癢止。蒼術祛風燥濕;苦參清熱燥濕;木通滲利濕熱,可除濕邪。石膏、知母清熱瀉火,以抗熱邪。由于風熱郁于體內,易耗傷陰血。濕熱浸淫,又易瘀阻血脈,又以當歸、生地、芝麻仁養血、涼血、活血。再用甘草調和諸藥,全方以祛風為主,配伍祛濕、清熱、養血之品,祛邪之中,兼顧扶正,使風邪得散、濕熱得清、血脈調和,則癢止疹消。
具體怎么應用呢?以我之前接診過的患者為例,詳細講一下。患者,女,40歲。一到晚上,身上、臉上起風團,并伴瘙癢,用手抓皮膚起一條條的紅腫,過一會癥狀就會消失。舌紅苔,薄黃邊,有齒印。月經平時正常,但近一個月推辭10天。辯證后給她用了消風散去木通、蒼術,加赤芍、川芎、土茯苓。服藥后,風團瘙癢發作頻率變少,程度減輕。加減治療了一段時間,病情基本被控制住了。消風散臨床運用時,中醫會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加減運用。比如:風熱偏盛者,可加銀花、連翹;瘙癢甚病情遷延難愈者可加烏梢蛇、全蝎、僵蠶等蟲類藥搜風止癢;脾胃虛寒者可去石膏、知母,加黃芪、黨參。所以建議大家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此方法,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