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時下正是一年中吃野菜的最好季節。
中醫素有“藥食同源”之說,很多野菜既是絕佳的食材,也是極好的中藥。
馬齒莧
馬齒莧在民間被稱作長壽菜,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耐旱亦耐澇,生命力強,可見于我國南北各地。
推薦吃法:馬齒莧炒雞蛋。
馬齒莧性寒涼,味酸,入肝和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的功效,是治療痢疾、疥瘡的一味良藥。
現代研究發現,馬齒莧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E、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尤其是它的ω-3脂肪酸含量很高,能降低膽固醇。
有助于控制血脂、改善血管壁彈性,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很有利。
但由于馬齒莧性寒涼,脾胃虛寒者及孕婦不宜食用。
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蒲公草,在全國各地均有產出,既有觀賞價值,又有食用、藥用價值。
推薦吃法:涼拌蒲公英。
蒲公英性寒,味甘微苦,歸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治療熱毒癰瘡、濕熱黃疸等疾病。
現代研究發現,蒲公英中含有蒲公英醇、膽堿、有機酸、菊糖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可謂“天然抗生素”。
除此以外,蒲公英還可以疏通乳腺,促進泌乳。
由于蒲公英性寒涼,陽虛者尤其是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過多,否則會傷及陽氣,加重陽虛癥狀。
魚腥草
魚腥草,又名折耳根,在我國中部、東南至西南部各省區多有分布,是西南地區人們愛吃、常吃的一種蔬菜。
推薦吃法:涼拌魚腥草。
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有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濕、止痢的功效,主治腸炎、痢疾、腎炎水腫及乳腺炎、中耳炎等疾病。
但由于魚腥草性寒涼,故虛寒證者及陰疽患者不宜食。
對以前很少食用、或拿不準名稱的野菜,不要輕易食用,只有那些有長期食用經歷、被證明無毒且容易辨認的野菜,如馬蘭頭、薺菜等可以放心食用。
有明顯苦味、澀味的野菜應該少吃或不吃。
挖野菜要有豐富的辨識經驗,地方也要選好,最好選擇開闊的郊外。
在有污染的河溝、垃圾場、工廠、公路附近土壤中生長的野菜,因其生長中吸收了對人體有害的毒素,不宜采摘食用;
公園、路邊綠化帶中的野菜不要采摘,因為園林部門經常會對樹木噴灑藥物以防止病蟲害,野菜上可能也會有藥物殘留。
并不推薦大家大量食用野菜,先民們之所以把如今的野菜從日常食譜中剔除出去,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野菜的植物纖維一般多且較粗,寒性較大,過量食用可能會傷脾胃。
食用野菜,無論是買來的還是自己挖來的,食用前一定要用開水燙一燙,最好能用淡鹽水浸泡兩個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