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翔翔
很多朋友參加過
我們翔元的申時茶會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申時喝茶到底有什么好處
說到申時茶,讓我們先對茶做個了解。“茶圣”陸羽是這樣概括和贊賞茶的,“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字,人在草木中,既合情理,又寓意境。
中國,自神農氏日嘗百毒,發現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是茶之古國,是茶及茶文化的發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飲茶的國家。
上圖就是云南已有1700年歷史的“茶樹王”,樹干高13米。
茶的天然韻味以及沖茶中所能給人的恬淡、幽遠意境,與文人名士修養心性的追求不謀而合。《茶經》將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中,探討飲茶藝術、茶道精神。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在文人雅士的心中,茶道,猶如人生之道,品茶,就是品味人生。喝茶,是一種獨特的境界。
茶文化的萌芽期是兩晉南北朝時期,形成時期是唐代,興盛時期是宋代,持續發展時期是元明清時期,當代卻是再現茶文化的輝煌期。
茶道從宋代開始流行布置精巧的茶室,“插四時花,掛名人畫”成為當時茶室的標準配置。
隋唐時,茶葉多加工成餅茶,飲用時加調味品(薄荷、鹽、紅棗等)烹煮湯飲,對茶和水、烹煮方式、器皿以及飲茶環境也越來越講究。
自陸羽著成《茶經》,闡述了茶學、茶藝和茶道思想后,茶人輩出,將飲茶之道上升到一定高度。而陸羽因為對茶的熱愛、研究和貢獻,被后人尊稱為“茶圣”。
而唐代另一位詩人,盧仝,他寫的詩浪漫唯美,并喜好品茶,他著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傳唱千年,膾炙人口,尤其是“七碗茶歌”之吟: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他的“七碗茶歌”和飲茶方式,不僅在國內廣泛流傳,而且在日本也廣為傳頌,日本人對盧仝十分崇敬,經常把他和“茶圣”陸羽相提并論。
盧仝還著有《茶譜》,亦被世人尊稱為“茶仙”。
翔元的申時茶會,就源自盧仝的七碗茶詩和喝茶的方式。
選在申時也就是下午三點到五點,是人體十二主經中陽氣最足,排毒總通路的膀胱經當值的時候。
此時是身體氣血最旺,功能最好的時候,一起喝上七杯熱熱的茶湯,可通經達絡,疏肝補腎,耳聰目明,神清氣爽,同時可以幫助身體完成一次徹底的排毒和清理。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里,翔粉們不妨選一個悠閑的午后,品味七碗茶,在茶道師的引導下,完全的放松、安靜下來,開啟一場自己和茶的旅程,與每一杯茶深入對白,觀照自己的內心,“以茶為師,我在杯中”,品茶、觀己、悟人生!給身體和心靈注入全新的能量。
因為每個人茶、水需定量,大約煮制50分鐘左右,所以想參加申時茶會的朋友,要提前預訂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