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騰訊、阿里、百度三家2014年的財報均已發布。對比一下不難看出,阿里在2014年成功上市,繼2013年依舊成為三巨頭里最賺錢的公司,騰訊的營收規模最大,在游戲、社交廣告領域依舊強勢,而百度在技術領域加大人員和資金投入布局,在未來的科技制高點爭奪上不容小視。
BAT財報數據對比:阿里騰訊爭霸
從2014年第四季度的數據看,阿里的營收趕超騰訊34.28億美元,達到42.22億美元,而在第三季度,阿里在營收額上離騰訊還有近5億美元的差距。
騰訊:游戲和移動社交強勢
騰訊2014年凈利潤獲得54%的增長,在三巨頭中最高,這主要得益于騰訊游戲和社交和網絡廣告的強勁增長。其中,騰訊第四季度網游收入119.64億元,同比增長41%,社交網絡收入51.73億元,同比增50%。網絡廣告收入單季增長最明顯,達到26.27億元,同比增長75%,主要來自視頻廣告收入增長及QQ空間手機版及微信公眾賬號所推動。
在移動端,雖然QQ月活躍賬戶同比只增長了1%,但QQ智能終端同比增長33%,微信和WeChat(微信海外版)合并月活躍賬戶同比增長41%。這樣顯著的增長都表明騰訊在向移動端轉移。
不過,騰訊在電子商務的收入有明顯的下滑,這主要是由于2014年3月騰訊與京東進行戰略合作后將流量轉移至京東,以及易迅業務由自營重新定位為交易平臺。
阿里:最賺錢,2015面臨眾多挑戰
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的凈利潤達到43.54億美元,成為三巨頭里最賺錢的公司。第四季度阿里巴巴移動端收入同比增長213%,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95%。
阿里巴巴2014年中國零售平臺交易總額2.3萬億,同比增長47%,承載了中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超過8%。尤其是到第四季度,淘寶商城上的交易總額為4940億元,同比增長43%;在天貓上的交易總額為2930億元,同比增長60%。
不過,阿里仍面臨著很大的憂慮,2015年初,淘寶大戰國家工商總局,被認為是阿里創建以來面臨的最大一次危機。
更大挑戰來自對手,隨著國內對假貨容忍度下降及消費升級,淘寶和天貓面臨著來自京東、蘇寧等B2C的擠壓。阿里集團日前免去王煜磊天貓總裁職務。同時,將旗下平臺(淘寶、天貓、聚劃算)進行統一管理,由張建鋒總負責,并向COO張勇匯報,準備集中精力全力應對挑戰。
百度:技術和人才大投入,劍指科技高點
百度不論是從營收額,還是從利潤上看,都難以與騰訊和阿里抗衡,不過對于一直強調“技術驅動”的百度來說,加大研發投入,搶占未來的科技制高點,是其重點工作。
百度在過去兩年吸引吳恩達、王海峰、余凱、張潼、賈磊、吳華、吳韌等一批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也吸納了前微軟資深副總裁張亞勤、云云創始人劉駿等外部人才。
同時,百度業務還進行大幅調整:百度現有業務群組和事業部整合為三大事業群組:移動服務事業群組、新興業務事業群組、搜索業務群組。其中,搜索業務是百度傳統基本盤,移動服務是百度未來核心,新興業務則擔任著百度“開疆辟土”的職責。財報顯示,移動營收的占比已達42%,12月份單月移動搜索收入已超過PC。
2014年全年百度的研發投入接近70億元,包括無人駕駛汽車、百度eye等更科技的產品也在陸續研發和推出。
李彥宏表示,2015年會拿出更多經費,進行研發投入,在人工智能、大數據、語音、圖像識別等領域進行深入地布局。
投資:從競爭到“聯姻”
在投資與生態布局方面,2014年BAT三家在不同的線上線下領域紛紛插旗,誓要覆蓋互聯網的各個方面。
隨著2014年4月阿里收購高德,BAT三家的地圖大戰一觸即發。同一時間阿里入股優酷土豆,又與百度旗下的愛奇藝、PPS,以及騰訊視頻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在移動支付方面,憑借“搶紅包”的巨大流量,微信支付對支付寶的沖擊有目共睹。
當然不僅僅是競爭,2015年2月阿里旗下的快的與騰訊旗下的滴滴宣布合并,市場份額超過90%,總估值高達60億美元,這充分顯示了資本力量在市場競爭中的“魅力”。另外,3月,騰訊和百度相繼在天貓上開店,也再次印證了那句老話——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