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水量的不同
新茶一般含水量較低,故茶葉條索緊結,手感干燥,質硬而脆,用手指輕輕一捻則成粉末狀。
陳茶因存放時間過長,含水量較高,茶葉濕軟而重,用手指捏不成粉末狀,茶梗也不易折斷。
2、色澤的不同
新茶色澤一般都清新悅目,綠意分明,呈嫩綠或墨綠色,沖泡后色澤碧綠,而后慢慢轉微黃,湯色明凈,葉底亮澤。
陳茶由于不飽和成分已被氧化,構成茶葉色澤的一些色素物質也因光合作用發生緩慢地自動分解。通常陳茶的色澤發暗,無潤澤感,呈暗綠或者暗褐色。茶梗斷處截面呈暗黑色,湯色也變深變暗,茶黃素被進一步氧化聚合,偏枯黃,透明度低。
3、香氣的不同
新茶一般都有茶香,好的新茶茶香格外明顯,或清香,或濃香,或甜香,香味清新自然。
陳茶中芳香物質已揮發掉,類脂成分發生水解和氧化,香氣偏淡、低沉,并產生一種令人不快的老化味。
4、滋味的不同
新茶茶湯清澈碧綠,鮮亮透底,隨著沖泡時間會慢慢轉微黃,入口甘鮮,濃醇爽口,且帶有板栗香味。口中留甘,回味無窮,使人飲后舌感清純,心曠神怡。
陳茶由于茶褐素在儲藏過程中增加,湯色呈暗綠或暗褐色,枯黃暗沉,混濁暗淡。因茶中酯類物質經氧化后使可溶于水的有效成分減少,味道淡薄而無鮮爽感,甚至微有苦澀,飲后有時胃部有發脹的感覺。
1、明前茶
“明前茶”又稱早春茶,是指清明前1~30天內采摘炒制的春茶。茶樹經過了頭一年秋冬季的休養生息,體內的養分得到充分積累,芽葉細嫩飽滿,鮮爽醇香,養分足、口感好。且由于清明前氣溫偏低,茶樹發芽數量稀有,生長速度緩慢,能達到采摘標準的產量很少,坊間有“明前茶,貴如金”的說法。
2、明后茶
“明后茶”是指清明后5天內采摘炒制的春茶。由于陽光充足,茶葉長勢厲害,所以芽葉不厚實,做出來的茶容易散開。“明后茶”雖不及“明前茶”那么細嫩,但由于這時氣溫高,芽葉生長相對較快,積累的內含物也較豐富,因此“明后茶”往往滋味鮮濃而耐泡。
3、雨前茶
“雨前茶”又叫二春茶,是指清明過后到谷雨間出產的茶葉。采茶“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后,其時適中”,雨前茶的采制恰如其分,不嫩不老,泡出的茶湯明亮瑩黃,香氣醇厚,反復沖泡仍回味綿長。
4、雨后茶
“雨后茶”又叫春尾茶,是指谷雨之后采制的春茶。谷雨時節,江南地區氣溫漸暖,雨水充沛,茶樹從寒冬中徹底蘇醒,喚起潛藏的能量迅速向上。這種茶,采時葉片已經很飽滿,葉的味道蓋住了芽的味道,味道會苦澀些,更適合上了年紀的老人喝。
明前茶主要的品類是綠茶及少量的紅茶,而像鐵觀音、大紅袍、普洱等不存在明前茶。
明前茶上選品特征:
外觀: 碧綠新鮮,帶油光,白毫多,形狀扁直,尖端不彎曲。干茶香氣清純。
底: 茶香呈天然清香,幽雅飄逸。全葉淡綠清翠,形狀整齊。
沖泡: 湯色碧綠或呈清黃色。滋味清新刺激,有清新爽口之感。
除了明前茶,還有各類春茶上市時間需要了解下哦~
首先。這是一個細致的問題,從茶樹鮮葉,或是干茶,或是葉底,都是沒有辦法的。
其次。茶樹的頭春,因生長周期長,所以養分物質多,從我們品茶的四點方法,可以進行對比。
1、茶氣:氣屬于高揚明顯,濃郁,很容易感受得到。
2、茶湯香:茶湯香氣是最重要的一點,茶湯香氣濃郁,如是每一泡都有明顯的香氣,茶葉選料必定是好的。
3、茶湯口感:頭春茶,生長周期長,養分較多,茶湯入口,可以感知得到茶湯的濃稠度,在舌面上猶如包含著很多膠質物一般,而不是淡如水味(當然這點,是很多茶品都可以做到的,但是頭春茶湯,絕對是舌面的最好享受)。
4、回甘時間:回甘在茶湯入口后,會于整個口腔,或是舌面產生甜韻,而甜韻保留的時間相對較長。如果是二春,或是春尾茶,可以感受茶湯入口后會產生甜韻,但是停留的時間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