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真布魯茲老爺 (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倪匡說:《射雕英雄傳》(以下簡稱《射雕》)是金庸最重要的作品,霍老爺深有同感。
《射雕》是金老爺子第一部成功的武俠小說,當然,從第一部《書劍恩仇錄》開始,他就達到了極高的水準,但如果沿著《書劍》的路子走下去,金庸可能真的會泯然眾人,成為一個優秀武俠小說家。只有到了《射雕》,金庸才真正具有了宗師氣象。
在《射雕》里,金庸確立了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包括強化虛構主角和歷史的聯系,包括結構的飽滿,起頭平平無奇而暗蘊草蛇灰線,包括對主角成長和愛情的側重,這些形成了金庸的特色。
很難想象,在寫出了《碧血劍》這樣迷茫的作品之后,金庸馬上有《射雕》這樣成熟的作品,只能說,金先生確實有小說家的天賦。
而《射雕》的成功,成功就成功在郭靖這個人物立住了。
這歸功于金庸在這本書里,部分放棄了自己對于純文學的野心,開始尊重武俠小說這種類型文學。如果金庸保持跟《書劍恩仇錄》一樣的藝術追求,他不應該選擇郭靖做主角,他應該選擇楊康,楊康是個復雜人物,郭靖是個簡單人物,楊康的可寫性比郭靖要豐富得多了,但郭靖的代入感要比楊康要強得多,在《射雕》里,金庸收斂了自己的野心,認識到自己當時筆力的局限,寫了一個簡單人物,這是金庸的聰明之處。
這種尊重還體現在別處,相比較前兩部書而言,他更側重于人物的成長,而且不惜以奇遇的方式給主角開掛,這也是現在很多人詬病金庸的地方,認為金庸寫的也不過是爽文。但金庸區別于今日爽文作者的就是,他不會為了追求刺激背叛人物的性格。
郭靖這個人物,好就好在簡單。他是至樸至拙地,惟其至樸至拙,他反倒無欲則剛,赤子之心,從一開始就接近于圣人的境界,用一句話說就是,郭靖這個同志,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 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這世界上有很多正確的道理,但世界上的聰明人都是聽完就拉倒,點個贊,點個轉發,好像自己就做到了,只有郭靖這種蠢人,是真的會去做,即使因為天資的魯鈍,他不理解,也只是做。很有點曾國藩所言“不問收獲,只問耕耘”的境界。
郭靖就跟阿甘一樣,他只是打好自己手里的牌,做自己該做的事,不問其他。《神雕俠侶》里有個細節,郭芙郭襄在羊太傅廟遇襲,郭芙用的竟是韓小瑩的越女劍法,郭靖在學會降龍十八掌之后,竟然對七怪的功夫還不拋棄不放棄,也只有他能披沙見金,讓越女劍這個劍法大宗還傳下來。
郭靖簡單,然而志向高遠,所以足夠篤定,不會被人帶走了方向,同樣是憨直,袁承志見了李巖,學他的衣冠,學的是皮相,郭靖純粹,學的都是人最好的東西,母親李萍的堅韌,江南七怪的俠義,洪七公的嫉惡如仇,都成了他性格的一部分,他因為自己魯鈍,只要別人有一言尚可,就會聽從,只是記取人的好處,毫無爭名奪利之心。直到襄陽大會時,聽聞有一個厲害的神雕大俠,郭靖也聞賢則喜,表示甘愿讓出武林盟主給這神雕大俠,真真是把自己活成了傳奇。
郭靖一個粗蠢的少年最后站在了俠義的巔峰,是當之無愧的俠之大者,他一個人重新定義了武俠。
金庸的小說都是悲劇,金庸筆下的愛情也多是悲劇,但這個規律只有一個例外,就是郭靖。郭靖夫婦最后在襄陽戰死,固然是一個悲劇,但這個悲劇是郭靖主動選擇的結果,所謂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也只是郭靖人生一個自然的終點。
至于兩個人的愛情,則只能用圓滿來形容。
郭靖和黃蓉完全稱得上琴瑟和鳴,郭靖厚重,黃蓉靈巧,郭靖有原則,黃蓉知通變,是互補型的性格。
網上流傳一種說法,黃蓉初見郭靖,是被郭靖用錢砸暈的,并煞有介事的計算郭靖請黃蓉吃飯花了多少錢,汗血馬多少錢,黑貂裘多少錢。然而,黃蓉不是東北扒蒜老妹兒,郭靖也不是戴金鏈子挎小包的金鏈子大哥,靠貂兒是征服不了見慣奇珍異寶的桃花島島主之女的。
黃蓉是絕頂聰明人,如果別人對她用計謀,用心機,她一眼就能看穿,所以她對于聰明人是本能提防的,包括對歐陽克,楊康,以及楊過。
要追黃蓉,對她用套路,下場是很難看的,郭靖卻是全無套路,只有真情。
她初見郭靖,這個傻大個就對自己一個臟兮兮的小乞丐打扮的少年推心置腹,贈衣贈金贈馬,這樣的關懷是別人從沒有給過的,郭靖固然粗笨,可在去趙王府那樣的龍潭虎穴,還想著給黃蓉帶點心出來,所以黃蓉說“我生下來就沒了媽,從沒有誰這樣記著我過”,這個誰,包括黃藥師在內。
黃蓉傾心于郭靖,與黃藥師有關。黃蓉的母親馮衡為默寫九陰真經,在產下黃蓉后心力交瘁而死,黃藥師傷心欲絕,性情大變,對幾個徒弟痛下狠手,弄成殘疾,連島上的仆人也都是擄來的惡人弄成聾啞。黃蓉固然被驕縱,但他的成長環境是十分惡劣的,黃藥師偏激狂妄,又心懷憤懣,遇到長相酷肖其母的黃蓉,恐怕兩人相處并不融洽,而那些島上的仆人,對于黃蓉雖然敢怒不敢言,但私下對黃蓉大概只有恨意,所以黃蓉的成長過程是缺愛的,她自己行事也有邪氣。
子女的感情模式通常受原生家庭影響,與父母的感情模式有很大關系。
對于女孩子而言,能吸引她的男人要么跟她父親完全一樣,要么跟父親完全相反,而選擇哪種,要取決于與父親的關系是否融洽,黃蓉與父親的相處并不那么融洽,又目睹父親的偏激所為,這樣的人是不能帶給她安全感的,她更傾向于選擇情感穩定,為人老成穩重的郭靖,連帶著郭靖的蠢笨也成了優點,因為這正是與黃藥師截然不同的。
在郭靖這里,黃蓉能找到自己期待多年的溫暖和安全感,而她一旦確信了自己對郭靖的愛,便一心為他謀劃,拜洪七公為師,尋找九陰真經,教授武穆遺書,參與華山論劍,甚至最后一同在襄陽舉家赴死,黃蓉是甘心付出的。
沒有黃蓉,以郭靖的心性和志向,郭靖會成為一代大俠,但是絕不會成為名滿天下的俠之大者,他會被資質所限,只有有了黃蓉,他才成了郭巨俠。
夫唱婦隨是一種中國傳統文化里最常見的相處方式,但夫唱婦隨到要包括兒女在內的全家殉國,也是不多見的,即便是史書上那些深明大義的女子也未必不是受形勢禮教所拘,但黃蓉卻不是。她并不是禮教所束縛,在她看來,在襄陽城赴死,只有一個原因,她愛靖哥哥,為他的目標付出是甜蜜和幸福的。
郭夫人不是世人眼里那個不讓須眉的巾幗英雄,她還是那個小妖女,只不過為國為民這件事她的靖哥哥恰好喜歡,靖哥哥喜歡的就要這么任性地給他弄到。
值得一說的是,《書劍恩仇錄》里駱冰對文泰來也是這樣的心思,文泰來只是對玉瓶有點好奇心,駱冰便不顧危險盜來,只為了讓文泰來看看瓶上的女子。駱冰是獨腳大盜的女兒,而從黃藥師的徒弟陸乘風、曲靈風、陳玄風的作為來看,大概東邪在年青的時候也是拿來主義者。金庸能寫出黃蓉,也是有駱冰做底子在的。
黃蓉對郭靖,完全復制了母親馮衡對父親黃藥師的付出,馮衡是為黃藥師默記九陰真經而死的,她的死讓黃藥師活在自責中。黃蓉在黃藥師這里沒得到的關愛,父親卻甘愿呈現給早已過世的母親。這對黃蓉的沖擊是巨大地,她的心中也會生出對馮衡的景仰,無意中馮蘅就成了她作為女性的模板,而這是她在遇到郭靖以前幾乎唯一的女性模板。
而于郭靖而言,黃蓉帶她看到了一個更大的世界。
雁霜寒透幙。正護月云輕,嫩冰猶薄。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覯妝難學。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著。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盼萬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園林,水邊樓閣。瑤池舊約,麟鴻更仗誰托?粉蝶兒只解尋花覓柳,開遍南枝未覺。但傷心,冷淡黃昏,數聲畫角。
這是黃蓉從黃賢弟變成蓉兒后,為郭靖唱的曲兒,辛棄疾的《瑞鶴仙》,此時郭靖第一次知道辛棄疾的名字,雖然是說者無心,聽者卻是有意,郭靖從此萌發了民族意識。
郭靖自小生長大漠,李萍教他要繼承父志,更多的是要復仇,江南六怪的俠義,也不乏跟丘處機賭氣的成分,終究狹隘,郭靖對于金人的仇恨大概只是懵懵懂懂的認為金國人欺負蒙古人,對于宋朝的認同,郭靖是非常淡薄的。
而黃藥師雖然性格怪癖,但與西毒不同,骨子里還是對忠臣孝子認同的,歐陽鋒殺了一個教學生做忠臣孝子的教書先生,找黃藥師尋找認同,黃藥師卻恭恭敬敬把先生的人頭埋了,作了三個揖。忠孝是大義所在,這種認識也影響了黃蓉,進而黃蓉又給了郭靖。
只不過郭靖不同于一般人的是,敬仰岳飛也罷,敬仰辛棄疾也好,別人都是感嘆一下,發點大宋朝藥丸的感嘆就算了,郭靖是見賢思齊,一定要做到的。
所以郭靖對給了他這個意識的黃蓉是非常欣賞的,這種欣賞貫穿他的一生,他一直認為自己見識不如黃蓉,對他而言黃蓉也是一個寶藏,與黃蓉在一起,郭靖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郭靖真正成了大俠,大將軍,大丈夫,大英雄。
尤為重要的是,黃蓉對于郭靖是真正欣賞的,這種欣賞,在郭靖還是一個傻小子時候就開始了。郭靖這個人是一塊璞玉,但是并沒有人看到他的價值,幾乎所有跟郭靖接觸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好孩子,但要說,郭靖一定能成為一個大英雄,就連他的母親,他朝夕相處的七位師父也不相信,就算郭靖在蒙古立下大功,成了金刀駙馬,母親和師父大概心里也只是想:傻小子命好。
只有兩個人真正的欣賞郭靖,一個是黃蓉,一個是成吉思汗。這點非常有意思,普通人是看不到郭靖潛質的,但成吉思汗是慣見英雄人物的,黃蓉是自小生在奇男子的家庭里的,只有這樣的兩個人才真具有慧眼。如果說至情至性的黃藥師是超凡絕世的奇男子,那么一片赤子之心的郭靖何嘗不也是世間難得一見的偉男子?
郭靖遇到別人都是笨嘴拙舌,不知所以,跟黃蓉在一起反而滔滔不絕,這就是欣賞的力量。
兩個人是互相欣賞的,也是互相成就的,非郭靖,無人可以成就黃蓉,非黃蓉,無人可以成就郭靖。
郭靖一出,就站在了傳統武俠的頂峰,郭靖是做大事的人,與他相比,舊時代那些汲汲于攀登武學巔峰,爭奪武功秘籍的前輩高人,都相形見絀,江湖漢子的好勇斗狠,江湖兒女的愛恨情仇,跟郭靖的家國情懷比,跟蒙古崛起,蒙古西征和蒙宋戰爭這樣的大背景比,都太渺小了。
郭靖是個簡單人物,也是個完美人物,他與黃蓉也是完美的一對,惟其簡單,大概才如此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