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是我們身邊
最美的文化風景
在東城
老書店轉型升級
新書店破土而出
跟隨小東走進胡同
實地探訪幾家特色書店
一起感受隱藏在胡同里的濃濃書香
南鑼文化新地標
南鑼書店
地址:地安門東大街89號16幢一層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也是規模最大的老北京風情街,這里人聲鼎沸,門庭若市,各地游客絡繹不絕。今年8月23日,南鑼書店“悄悄”開業,成為南鑼鼓巷地區一個兼備藝術性與時尚感的文化體驗新地標。
走進南鑼書店可以看到,書店的logo是南鑼鼓巷最著名的特色建筑四合院的剪影。南鑼書店有著和普通書店的相同之處,淡黃色的暖光打在書柜上的每一個書格里,當代文學、人文歷史哲學、生活藝術設計等各類共8000余冊書籍整齊地擺放在書格里,書柜下、走廊間,總能看到幾個蒲團和幾把椅子,供讀者更舒適地閱讀。
有一處書柜上的書籍有些“特別”,這些書相比于其他書更為陳舊,沒有完整、嶄新的包裝和封皮,書頁也有些卷邊,泛黃。南鑼書店負責人付建軍說:“這是書店發起的‘知識傳遞’活動征集到的共享圖書,每個人最多可以分享10本書,共享人可以自主給書標價,當書被領走后,書款將以積分的形式打入共享人的南鑼書店會員積分卡中,積分等同于人民幣,可在書店內消費。當共享書籍過量,我們將以愛心捐贈形式將書捐給慈善機構,讓知識繼續傳遞。”
與普通書店不同的是,南鑼書店更像是一個生活博物館,這里的文化和藝術氣息更濃。在書店的墻壁上、房柱上,創意的點綴著文學家的名人名言。“京扇子”“兔兒爺”“泥人張”等傳統手工藝品的展示,給書店增添了幾分“京味兒”。而時尚感在這家書店也隨處可見,各種口味的咖啡、飲品和茶點,滿足游客的味蕾;一面掛著各國鬧鐘的墻十分引人眼球;雕塑、銅塑等作品為書店增添了藝術氛圍。
“南鑼書店是依托新華書店所打造的創新型城市書房。書店通過不定期舉辦藝術沙龍、文創市集、讀書分享等各種文化活動,為讀者提供跨界融合式的文化體驗。”付建軍表示,未來,書店將自主研發和南鑼鼓巷有關的文創產品,還將打造南鑼講堂、南鑼手作和南鑼非遺,邀請專業老師和非遺傳承人走進書店,為游客和居民講南鑼歷史,教大家親手制作非遺手工藝品,傳遞南鑼文化。
四合院享慢空間
布衣書局
地址:地安門東大街東不壓橋49號
今年11月8日,布衣南鑼書房正式對外開放。區別于布衣書局西大望路總店,布衣南鑼書房坐落于玉河旁最具老北京味道的四合院內,成為毗鄰南鑼鼓巷的一個慢空間。
玉河是北京皇城水系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漕運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布衣南鑼書房就開在位于東不壓橋胡同的玉河遺址博物館內。這個博物館現在由近年新創的春風習習讀書會負責運營。
走進院門,一眼就能看到通惠河玉河遺址,院內有著玉河庵山門遺址的夾桿石和玉河庵碑,以及雕刻著漕運碼頭盛景的壁畫,傳遞著700多年歷史的滄桑巨變。再往里走,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在院落右側的一個木質的格柵折疊門上,掛著收藏大家王世襄所題寫的“布衣書局”幾個字。
推門而入,一個不過21平方米卻顯得十分精致的小書店就在眼前。書店里擺放著近400種書籍,有全新影印的線裝書,也有不少本淘來的胡同舊書。
布衣南鑼書房負責人胡智睿拿出了3個店內關注度最高的圖書給記者展示。一本是具有80多年歷史的《舊都文物略》,書中涵蓋了內城六個區和外城五個區的街道圖,胡智睿向記者展示了其中印有當時玉河地區風貌的一張。一張是掛在墻上的放大版的彩色“最新北平大地圖(解放版)”,這是1999年復制的1949年的地圖,胡智睿特意在玉河區域貼了一個小標簽,方便游客辨識閱覽。還有一套是1996年復制的清代乾隆年間北京地圖,胡智睿指著地圖上南鑼區域的部分說:“這幅地圖與其他兩幅的不同之處是,這幅是以房屋為單位顯示的,更加的詳細和準確。”
胡智睿說:“經常會有一些在玉河附近游玩的游客會進來看一看,我也會給他們展示這幾幅地圖,通過實地觀看玉河遺址,再通過地圖了解玉河的歷史,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遞。有很多的年輕人是第一次接觸線裝書,他們會覺得很新奇,也會覺得機會難得。此次我們和春風習習簽了半年合同,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店面,給更多的‘圈外人’打開一扇線下體驗古舊書、線裝書的‘窗戶’。”
萬冊圖書免費借閱
更讀書社
地址:隆福寺街95號2棟1層2-2號
12月14日下午,家住東四環的唐女士來到隆福大廈一層的更讀書社,參加“走進《簡·愛》的生活世界”讀書活動,和譯者李繼宏交流圖書背后的故事。
唐女士是老北京人,從小喜歡讀書。今年8月,隆福寺項目一期開業,唐女士被更讀書社隆福寺店寬敞舒適的閱讀環境吸引,加入了書社會員的微信群。從那時起,她每月來更讀書社三四次,有時參加活動,有時安靜地讀書。
更讀書社隆福寺店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分為閱讀區、親子互動區、活動區等,新中式的裝修風格將古典的中式風格和前衛的現代藝術結合起來,暗棕色的實木桌椅舒適典雅。
活動當天,為了不影響看書的會員,更讀書社用玻璃幕墻將活動區和閱讀區分隔開。張女士和朋友正在閱讀區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書,柔和的黃色燈光將氣氛烘托得輕松緩和,在她身后是一排排高大的書架,擺放著各種圖書。
最受歡迎的還是親子互動區,這里光線明亮,配有舒適的沙發,一米多高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兒童圖書。家住附近的關先生正在和孩子一起讀書:“這里圖書種類多,看不完還可以借回家。”
“更讀書社與東城區第一圖書館合作,目前大約有近萬冊借閱圖書,讀者可以免費辦理閱讀卡,每次最多借閱10本。”工作人員介紹,除了好看的書籍,更讀書社還配套了餐飲服務,提供二十多種咖啡、十幾款甜品以及多種鮮榨果汁,“近日我們還將推出簡餐,滿足讀者長時間閱讀的需求。”
往期活動照片
活動當天,更讀書社座無虛席,有人在桌前閱讀,有人靠著落地窗用電腦工作,有人喝著咖啡跟友人輕聲聊天……“我們的客戶以80、90后為主,一般中午和下午客流量比較大。”更讀書社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胡同里的閱讀空間,更讀書社不定期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比如作家簽售會、知名大咖分享會、特色藝術沙龍等。此外,更讀書社還售賣故宮、榮寶齋等品牌的文創產品,包括筆墨紙硯、日歷、書簽等。
旅館里的圖書館
念念行旅
地址:東四北大街69號
近日,一場“閱讀馬拉松”活動在念念行旅——春風習習雜志圖書館舉辦,20多名青年在這個24小時不打烊的閱讀空間里放下手機,專心閱讀4個小時。
念念行旅位于香餌胡同內,上世紀70年代,這里曾是北京的曬圖廠,之后成為一座簡易旅館。去年末,已經40多歲的老舊建筑迎來了“新生”,由共享際與春風習習書店共同孵化為胡同里的新型酒店。
與其他酒店不同,念念行旅處處散發著“書香”:一樓的公共區域像充滿設計感的閱讀空間,大片落地窗仿佛在實時描繪窗外胡同鮮活的風光畫;走廊入口的墻壁設計為書頁模樣,一路延伸向前,設計者有意識地保留了原有建筑的一些元素,比如滄桑的磚瓦以及帶著歲月“傷痕”的老房梁;往里走便是24小時開放的春風習習雜志圖書館。
“這里擁有1800多本來自各國的雜志,主題圍繞時尚潮流、生活方式。其中80%為外文原版雜志,以英文類居多,生活方式主題的雜志則多為日文;20%是國內優秀的獨立出版物。”雜志圖書館運營負責人告訴記者,來這里閱讀的人大多從事新媒體以及文藝、藝術、時尚行業。
春風習習雜志圖書館為復式結構,一層有二三十個座位,二層空間緊湊,正對著香餌胡同,窗外歷史悠久的胡同帶著濃厚的老北京氣息,靜靜地與其為鄰。
活動當天,面積不大的春風習習雜志圖書館內坐滿了年輕人,有的翻閱外文雜志,有的閱讀自己帶來的書籍。侯女士住在北五環外,此次跨越半個北京城參加“閱讀馬拉松”活動,目的是讓自己專注地讀書。“手機、電視、寵物……年輕人的生活充滿了各種誘惑,很需要一個專門的閱讀空間讓自己踏實地閱讀。”侯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是“北漂”一族,十分喜歡老北京文化,因此對胡同里的閱讀空間情有獨鐘。
這些地方是書店
是一角完好的老北京
也是城市中最美好的存在
閑暇時不妨來坐坐
享受一段寧靜的閱讀時光
你還去過哪些印象深刻的特色書店
~ 歡迎留言推薦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