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人常說:十個手指伸出不一般齊,確實如此。一對父母一生不管養育幾個子女,不管父母對子女如何,子女對父母都有親近和疏遠之分,只不過是有些表現得很明顯,讓人感覺他們不孝,有些表現得不明顯,會讓周圍人感覺到他們都很孝順而已。
子女孝順,父母當然開心,而且壽命也長;子女不孝,父母短壽,即是有些父母長壽,活著也是受罪。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個故事中的九十二歲的曹奶奶就是一個例子。
曹奶奶一生養育了三個兒子,雖然兒子們小的時候,家境不好,有吃沒穿的,可是那個時候的人基本上都一樣,誰也不會笑話誰。三個孩子小的時候,衣服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男孩子都很費事,穿衣服也很費,有時一件衣服輪到老三穿的時候,已經補丁摞補丁了。
那時候老三小,有點懼怕兩個哥哥,所以,也不敢多說啥,母親讓他穿哥哥的舊衣服,哪怕是有補丁,他也不敢說不穿,如果說不穿,母親會打他。他只有每年過年的時候,才會有一身屬于自己的新衣服,說是新衣服,其實有些還是大人的舊衣服改的。
三個兒子都長大的時候,家里的經濟情況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漸漸地好了起來,老二老三再不用穿老大穿過的衣服了,可是總穿大哥舊衣服,已經在老二和老三心中留下了陰影。老二老三暗暗發誓,以后一定要把日子過好,給父母和大哥看看。特別是老三,上學的時候特別勤奮,高中畢業考上了大學。以后留在城里工作,也在城里安家了。
農村人以前形容兄弟們的性格,經常說一句方言,意思是老三做事不講道理,橫著走;老二任性驕橫,常霸道;老大是個老好人,在兄弟們中間是最能吃虧的那一個。曹奶奶的三個兒子就這樣。
老大初中畢業就在家里跟著父母干農活,二十歲就成家,和父母住在一起,幫助父母照料兩個沒有成家的弟弟。老二雖然上到高中畢業,但是畢業后沒有考上大學,依然在家跟著父母干農活。不過老二的心眼活泛一點,改革開放以后,他就自己出去闖了。
老二在縣城開始做小本生意,最初賣一些生活中的小物品,手頭有積蓄后,賣服裝,最后自己開了一家服裝加工廠,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當了大老板后,他就經常以忙為由,不回家看望父母。
老三在外地,更是不回家,好了春節回家走一趟,不好了幾年春節都在老丈人家,媳婦根本就瞧不上農村的父母和哥嫂。
父親在世的時候,父母身體都健康,自己也能勞動。大兒子夫妻倆也年輕,雖然自己也有兩個兒女,他們還是能夠支撐起這個家的,所以一直不麻煩兩個弟弟。
老二生意做得好,錢是不缺的,就是沒有感恩心,不想管父母。老三有工作,月月有固定收入,一是氣管炎,二是怨父母,所以,也不想贍養父母。
如今,老父親去世多年,老大兩口子贍養著老母親。現在老母親九十多了,老大兩口子也接近七十了,還要堅持干農活。老母親年事已高,身體不好,要經常看病吃藥。老人的高齡補貼買一次藥都不夠,更別說住院了。雖然住院可以報銷,但那只是一部分,老大兒子依然需要想辦法給老母親交醫藥費。
不久前,老母親對老大說:“曉,給你兩個弟弟打電話,讓他們每人每月給我一千元生活費。他們不管我,也不能不出錢。”
老大說:“媽,這個電話我不能打,我打了,他們會說是我要錢。”
“你給老二打電話,我來給老二說。”曹奶奶對老大說。
老大猶豫了一會,給老二撥電話,電話接通后,遞給曹奶奶,“林林,你很忙嗎?有時間回家一趟。”
電話那頭說:“媽,我很忙,沒時間回家。等我閑了再說吧。”
“琳琳,你有多忙?你不回來也行,每個月給我一千元生活費,可以不回來。”曹奶奶說。
“你在家里,要錢干啥,大哥沒有錢嗎?媽,我還有事,先掛了。”老二掛了電話。
曹奶奶生氣地說:“沒良心的東西,不知道自己咋長大的。”
“你就不要生氣了,生氣也沒用。”老大說。
“給老三打電話,我給他說。”曹奶奶說。
“算了吧,媽,你給老三說,老三肯定也不給,還會惹你生氣,何必呢。錢少我們平時少花點,慢慢熬吧。”老大說。
“你給我撥老三的電話,我給他說說。”曹奶奶堅持著。
老大撥通老三的電話后,把電話給曹奶奶,“老三啊,幾年都不回家,不想你媽嗎?不擔心你媽那天突然走了,你看不到了。”
“媽,有話好好說,不要說這些沒用的。我還在上班呢。”老三說。
“你是咋上班的,沒有你爸你媽生養你,沒有你大哥大嫂勞動掙錢供你上學,你能工作。你個忘恩負義的東西!你老媽死了,你可能都不會掉一滴眼淚吧。你每月給我一千元生活費。我身體多病,你大哥大嫂年齡也大了,干不動了,這幾年全憑兩個孩子支撐著這個家,我不能也全靠那兩個孩子吧。”曹奶奶說。
“媽,我已經退休了,還要在外邊打工,我也不容易。小的時候,你們啥時候對我好過,我都長多大了,還穿大哥的舊衣服,你忘了。大哥現在照顧你的應該的。再說了,你和我爸一直都是幫著大哥,兩孩子都是你們帶大的,你給我帶過孩子嗎?”老三說。
“老三,你這是說地沒良心的話。是讓你小時候穿舊衣服了,那時困難,那家孩子不是這樣的,就我對你這樣嗎?問問你舅舅,你那幾個表哥不也事一件衣服幾個孩子輪著穿,看看你表哥,那個不孝順你舅舅和舅媽。”曹奶奶說。
老大聽母親說到了舅家的幾個孩子,知道母親生氣了,就直接從母親手中拿過電話掛掉了。
“媽,不要跟他們說了,氣壞身子去醫院還要花錢。不要擔心,就是沒錢了,我去乞討也要養你的,有我一口飯吃,就不會讓你餓著,你放心吧。”老大說。
“我生了你們兄弟三個,又不是你一個,憑啥讓你一個人給我養老?”曹奶奶說。
“媽,我知道你是為我好。可是他倆不愿意管你,你能把他倆咋樣?你就當只有我一個好了,這樣想也就不生氣了。說句大不敬的話,你都九十二歲了,身體又不是很好,還能活幾年。”老大說。
“曉,你不用說了,媽不糊涂。他倆不給我養老錢,我去法院告他倆,你不用管,我找人幫我。如果上法院,他倆還不愿意管我,我就和他倆斷絕母子關系。讓他們的子女也好好學學。”曹奶奶說。
“媽,你是不是氣糊涂了,他倆也是你的親生兒子,斷絕母子關系不是讓鄰居笑話嗎?”老大說。
“我一點都不糊涂,既然他們不認我這個親媽,我也不認他們。就是你說的,我都九十二歲了,身體還不好,我能活幾年。我在世他們都不回來看你這個大哥,我死了,他們能回來嗎?要斷就斷得徹底干凈些,免得有后患。”曹奶奶說。
曹奶奶雖然不識字,但是頭腦清楚,一輩子精明著呢。他們家在城郊,一年前聽人說過有可能拆遷這個村子。曹奶奶聽到這個消息后,思考了很久,才讓老大給兩個弟弟打電話的,她心里很清楚,兩個逆子不會管她的。幾十年了,兩個不孝子從來沒有給過她一分錢,她和老伴都是依靠老大夫妻倆和孫子孫女的。雖然他們不管老人,但是一旦拆遷,他們肯定回來要分遺產的。因此,曹奶奶想用要生活費,一次解決問題,借此機會斷絕和兩個逆子的關系,把房產全給辛苦了一輩子的老大兩口子。只要能斷絕關系,她再想辦法把老房子過戶到老大名下,將來如果拆遷,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老房子是曹奶奶和老伴兩個人的,老伴已經去世,所以,她也想到了兩個小的有可能要繼承老伴那一半,所以,曹奶奶在準備起訴兩個兒子的同時,也準備再立一份遺囑,說明她和老伴把老房子贈與老大兒子。這樣做是雙保險。
曹奶奶主意拿定之后就開始行動了,她先找人把遺囑的事情辦妥,然后才找律師幫她寫訴狀,起訴兩個不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