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自貢縣城大安區三多寨村
有一位77歲的退休教師
他將學生視若自己的孩子
他叫曾維金
因先天肢殘,曾維金只能靠右手教學。從教40年間,他帶過小學、初中,教過語文、歷史,做過26個班的班主任,其中有不少是祖孫三代。
退休后,曾維金不愿閑下來,將自己家變成了“補習班”,免費輔導了多名留守學生。他說:“就算退休了,我也是人民教師,應該為娃娃們做一些事情。直到今天,我教過的1400余名學生,我還記得他們的名字。”
堅守40年
對每個學生視若己出
那年,21歲的曾維金從隆昌師范畢業,在富順師范附小教了一年書后,回到家鄉看到孩子們讀書困難,便果斷選擇回到三多寨村任教。這一教就是40年,這期間,他在小學部待了11年,初中部待了29年,教過語文、歷史,做過26個班的班主任。在任教的前20年,他放棄過調入公安系統、進城任教、做公務員,一直堅守在三多寨村任教。
1964年,曾維金剛來到三多寨小學的時候,村里只有這一所學校。為了學習知識,孩子們天天跋山涉水十幾里路來學校上學。曾維金告訴記者,每到冬天下雨的時候,孩子們買不起雨靴,全打赤腳來上學,看到孩子們凍得發紅的腳丫,他看不下去,就去挑冬暖夏涼的井水給孩子們洗腳,然后再給孩子們穿上自己帶來的鞋子。
之后的每年冬天,曾維金都這樣堅持著。他說:“農村的孩子家庭情況比較困難,我自己的經濟條件也有限,現在一回想起這樣的事情,我還是很揪心。”
在三多寨村任教的日子里,曾維金總是用真誠的感情和實際行動去關愛鄉村里的學生。
1992年,成績優異卻家庭窘迫的同學小志考上了省郵電學校,家里東拼西湊湊齊了學費,可再也拿不出錢了。為了省生活費,小志一天只吃一頓飯。得知這個情況的曾維金立馬給小志寄了200元,以補貼他的生活費,可是他當時每月的工資僅有400元。提及當時,曾維金說:“他是個不錯的孩子,讀書很用功,可不能因為缺錢放棄學業啊!”
曾維金還說,學生小亮在初二時母親去世了,父親又遠在外面務工,他就把小亮叫來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住了一年多,直到小亮初中畢業。在他家住著的時候,讓小亮和自己的兒子一起吃、一起睡,把小亮當親兒子對待。
放棄市區新房
“扎根”學校守護留守兒童
退休后,60歲的曾維金還是放不下農村的孩子們,毅然放棄兒女們為他在自貢市區購買的新房子,并說服同為退休教師的老伴,共同守護在三多寨中學旁邊。他總是關注著周邊的孩子,10多年來,曾老先后輔導幫助過30余名學生,從此,曾老的家就成了這些孩子的“補習班”。
“只要學生們有空,就可以上我這兒來。”這句話曾維金時常掛在嘴邊,每學期都為3個以上貧困留守學生免費當“代理家長”的他,一點也不嫌累,堅持為他們輔導文化知識。
“在學校旁邊看現在這些學生,我就能想起他的父母當學生時的模樣。”曾老經常念叨。其實,當地許多孩子的父親乃至爺爺“三代”都是他的學生,他家書柜里至今保存著1400多名學生的花名冊信息。
在退休前,曾老還給學校捐贈了200多冊圖書。自小愛好文學的他,經過日積月累,現在家中已收藏上萬冊圖書,成了全村的“藏書閣”,男女老少都愛跑到曾老家中看書。三多寨中學的羅校長告訴記者,曾老的生活很簡單,愛好也很單一,看書是他最大的愛好。
回望過去的日子,曾維金覺得這樣的生活平淡且充實。“我現在沒有在學校教書了,能為下一代做點工作,我很高興。”看到農村的孩子們一個個走向社會,獲得了更好的成長和發展空間,他由衷地感到欣慰。
來源:成都晚報(ID:CDWan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