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0年
北京紫禁城正式竣工
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北上
然而,他做夢也沒想到
599年后,這片皇家宮殿
會在一個元宵夜大放異彩
不過,這并不奇怪
因為乾隆皇帝也沒想到
244年后,紫禁城的一場春雪
居然引發(fā)5000萬民眾關(guān)注
從“紫禁城里過大年”
到“故宮下雪了,收圖”
再到上元夜點亮故宮的燈光秀
這幾天,故宮真是搶盡了風頭
賺足了眼球
此時,揣摩一下故宮的內(nèi)心
突然想到最近流行的口頭禪
“我 怎 么 這 么 好 看”
攝影| 誰最中國
做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擔當與顏值擔當,故宮無時不美,無刻不美,無處不美。“紫禁城里過大年”,宮殿門口懸掛的門神、春聯(lián),宮殿廊廡下裝飾的宮燈,美輪美奐。
攝影| 誰最中國
今朝風庭舞流霰,飛白朱紅春意生。隨便一場雪,美炸全世界。
攝影| 誰最中國
正月十五上元夜,午門、雁翅樓、太和門華燈齊放,三百個紅燈籠列陣千米城墻,乾清宮豎天燈、萬壽燈,再現(xiàn)清朝昔日盛景。據(jù)說,“目睹此景,三生有幸”。
攝影| 故宮博物院
“故宮角樓咖啡、故宮餐廳、故宮火鍋店、故宮書店、故宮口紅”,近幾年,故宮輪番出大招、頻頻上熱搜。毫無疑問,這座快600歲的紫禁城,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推動,變得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有活力,儼然“網(wǎng)紅”一枚。如今,去故宮看素雪、賞春花、擼懶貓、喝咖啡、過大年、鬧元宵也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種種跡象表明,故宮再也不是高冷威嚴的紫禁城了,而是一座充滿生活氣息的博物館。
攝影| 故宮博物院
2017年,故宮的文創(chuàng)銷售收入達15億元,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2018年,盡管每天嚴格限流8萬人,但仍迎來超1700萬名參觀者。從2012年初深陷失竊、錯字、瞞報、逃稅等多重困境,到今年上元夜,萬人同搶一張票,霓虹照亮紫禁城。故宮翻天覆地的轉(zhuǎn)變應(yīng)該從新任網(wǎng)紅院長單霽翔說起。
2012年,接任院長位置后,辦公室給了單霽翔一份介紹故宮的資料,他得把內(nèi)容背下來,以備接待來訪的貴賓。“故宮是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古代宮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文化藏品最多的寶庫,是全世界參觀人數(shù)最多的博物館。”這些高大上的語句讓單霽翔有些咂舌。因為那些世界之最,單霽翔壓根兒就沒有感受到。
故宮雖大,但70%的區(qū)域豎起了“非開放區(qū),觀眾止步”的牌子。藏品雖多,但90%都在昏暗的庫房里沉睡。所有這一切都在促使單霽翔思考:故宮究竟能給人們奉獻什么?然而真正做到一切工作“不以管理方便為中心,而以觀眾方便為中心”,對故宮和單霽翔來說,如同一場管理革命。
攝影| 故宮博物院
首先,清理端門廣場不文明展覽,設(shè)置32個售票窗口,保證每一個參觀者快速買上票。為了不破壞故宮的美感,拆除宮內(nèi)一切有違和感的現(xiàn)代建筑,就連培養(yǎng)古典花卉的暖房也搬到了郊外。同時,設(shè)置符合故宮風格的休息坐椅,讓每一個來訪者都能有尊嚴地休息。
午門是故宮博物院的正門,以前三個門洞中,中間的門洞專為接待貴賓車隊所用。因此常常緊閉,然而兩側(cè)門洞卻每天排滿了觀眾。單霽翔覺得這太不合理,心想把三個門洞都向觀眾開放。不料,卻收到有關(guān)部門的強烈反對:“貴賓開車進故宮是幾十年的禮遇,不能換了一個院長,禮遇都不要了。”單霽翔據(jù)理力爭:“那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日本皇居,這些帝王居所今天也都對公眾開放,但這些地方車隊就不能開進去。”結(jié)果是,故宮在2013年初發(fā)布公告:故宮開放區(qū)內(nèi)不允許機動車再駛?cè)搿?/span>
2013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單霽翔宣布:故宮禁煙。當時人人質(zhì)疑,且不說觀眾,博物院還有一大批煙民呢。回辦公室抽兩口,誰能發(fā)現(xiàn)?可不敢抽!一位故宮老煙民連忙擺手,悉數(shù)院長“罪狀”:一人吸煙,全部門扣獎金。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里有這一幕:一位文物修復(fù)師煙癮犯了,一邊抱怨著“也不讓我抽根煙”,一邊認命地騎著自行車,越過重重宮墻,趕快騎到宮外冒兩口。
圖片| 三城三
“故宮不能有一片垃圾,屋頂不能有一棵草。”這是單霽翔給故宮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因為草的生命力很強,如果有飛鳥或大風將草籽帶到房頂,生長過程中會拱瓦,瓦若松了就會導(dǎo)致木頭朽爛。而像故宮這樣龐大的木結(jié)構(gòu)古建筑群,就得大修,而且一時半會都修不好。因為在故宮里,有時就連一個漆器都要修復(fù)大半年。
攝影| 誰最中國
無論是禁車、禁煙、禁火、地面不得有垃圾,對偌大的故宮來說,所有的令行禁止都是一場革命。然而,正是這些細致入微的管理,用心備至的呵護,才讓我們看到今日故宮的和諧秩序與四時之美。
攝影| 誰最中國
2015年9月,故宮建院90周年推出石渠寶笈特展,《清明上河圖》、《游春圖》、《聽琴圖》《洛神賦圖》等珍貴書畫首次集中展出。而大批奔涌故宮看展的觀眾一度被媒體描述為“故宮跑”。因為看一眼《清明上河圖》,至少要排六七個小時的隊。到了展覽最后一天下午3點,離故宮閉館還有兩小時,武英殿外依然排著長隊。但天色漸暗,隊伍開始騷動,有人等不及問:“故宮幾點關(guān)門?”單霽翔很感動說:“保證最后一個觀眾看完再閉館。”
攝影| 誰最中國
然而,晚上8點,他又去看望觀眾,看展的人還在堅持排隊。單霽翔問大家累不累?有人說:“就是故宮晚上沒有賣水的,渴了。”于是單霽翔趕忙讓工作人員燒水,當晚送出了2500多杯茶水。接近午夜,有觀眾還在排隊。單霽翔又來了。“大家都喝到水了吧?”這時又有人說:“不渴了,餓了。”單霽翔趕緊讓工作人員開車到附近買泡面,并把院里的庫存全都翻出來了,一共湊了800盒方便面。在這個特別的夜晚,單霽翔和上百名員工一起加班到最后一位觀眾離開。此時,東方漸曉。
如何讓故宮活起來,讓故宮遺產(chǎn)活起來,如何讓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活在當下?這些年,故宮炮制了一個又一個爆款案例。
攝影| 誰最中國
從2016年熱播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大型文化綜藝《國家寶藏》,從故宮文創(chuàng)、出版、餐飲,到紫禁城里過大年。仿佛“故宮”二字已經(jīng)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做為當紅文化IP,故宮的熱度在今年的元宵夜徹底爆發(fā)。不過燈光秀也遭到了一片質(zhì)疑,有人說:“故宮現(xiàn)代化的燈光轟炸打破了人們的幻想,尤其很多文化人是到故宮尋找情懷的,沒想到卻看了場燈光秧歌。莊嚴大氣的紫禁城被詭異的紅、藍、綠光淹沒,與古典的皇宮建筑毫不搭調(diào)。”也有人說:“故宮就會搞噱頭,就知道占頭部IP之利”。
攝影| 誰最中國
但也有人說:“所有的鮮活都是為了傳承”,元宵夜點亮紫禁城是一次偉大的嘗試和鏈接,一次關(guān)于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古老與未來的鏈接。不可否認的是,從紫禁城里過大年到璀璨的元宵夜,故宮前所未有地把現(xiàn)代人與一座古老的宮殿,古老的文化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讓傳統(tǒng)文化一步步融入人們的生活,活在了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