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克與袁和平合作的《奇門遁甲》曝光先導海報,這款兼具氣勢、美感與“謎團”的海報一出,立刻讓觀眾耳目一新、期待不已。
同時,不少觀眾也注意到這行字,繼而發問:“真有電影公司叫‘電影工作室’嗎?”“為什么這家公司名字這么‘直接’?”“名字這么顯眼,它跟其他電影公司有何不同?”“‘電影工作室’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事實上,這不僅是徐克的電影公司,成立至今32年,其經驗更告訴觀眾:“徐克監制”加上“電影工作室制作”七個字,往往能造就電影經典。原因是:只要徐克擔任自己工作室的監制,一定是創作、拍攝及后期全程參與。而且,眾多華語經典如《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黃飛鴻》系列及《狄仁杰》系列等,都無一例外是“徐克監制”+“電影工作室制作”的產物!
那么,徐克究竟是怎樣用這個“組合”縱橫影壇30余年的?
1984年,徐克想出“電影工作室”之名后,就即刻注冊了新公司。最早的logo是這樣:
當時,他的初衷只是搞一家能讓眾人聚在一起拍戲的“工作坊”,而且公司成立之初,除了他和施南生兩位核心,只有一位經理(兼職)和兩位打雜,就這樣拍了創業作《上海之夜》,自此打響了“電影工作室”的名聲。
1986~1989:豪氣沖天之《英雄本色》系列
但或連徐克自己都沒想到,不出兩年,“電影工作室”就成為當時香港影壇最炙手可熱的創意團隊。當中轉折點,在于他親自游說在臺灣郁郁不得志的吳宇森回港,攜手打造了影響深遠的《英雄本色》。
吳宇森回憶:“徐克幫助我、支持我,給我一個機會開拍《英雄本色》,他不僅當制片,還幫我一起策劃劇本,在眾多人對我冷漠的時候給我溫暖。”
雖是吳宇森執導,但徐克對《英雄本色》的創作和制作都有全程參與。吳宇森說,“劇本(跟徐克)一起想,戲的定向一起研究”,“他鼓勵我把內心的感情、奮斗的過程、對人生的友情的想法甚至逆境中遭受的白眼、受到的奚落,全都放在劇本里。”所以,像這樣豪氣沖天的經典臺詞,就是徐克吳宇森一起碰出來的:
影片海報也是徐克本人創意,因他說“構思電影得先想到它的海報,那有助于塑造電影的主題,沒想到海報就是還不知道電影要說什么。”所以一早確定:要有三個主角的人頭。最終有了這款比第五套人民幣還早誕生的經典海報。
身為監制,徐克還不忘在戲里客串一角,果然“全程參與”。
《英雄本色》上映后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迄今仍是華語影壇不朽名作。翌年“電影工作室”又推出《英雄本色2》(徐克監制,吳宇森徐克執導),打造系列化之余,該片更在韓國火得一塌糊涂,連先前的大熱韓劇《請回答1988》,都用上片段:
89年“電影工作室”再制作《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自此經典的“三部曲”乃成。追根溯源,固然可以說沒有吳宇森就沒有“英雄本色”系列,但也可以說,沒有徐克及其“電影工作室”,也同樣沒有“英雄本色”系列!
1987~1991:天馬行空之《倩女幽魂》三部曲
就在《英雄本色》讓“電影工作室”名聲大噪,主創忙于籌備續集時,徐克已同時投身翻拍《倩女幽魂》的工作中。一如《英》,他繼續當監制,導演則交給程小東。
至今,不少觀眾影迷仍將《倩女幽魂》視作“徐克作品”。事實上,他對影片的參與同樣是從創作、制作到宣傳無所不及:首先親自負責搞劇本,“有了分場后再和程小東討論”,“遇到愛情場面我和阮繼志(編劇)甚至一邊討論、一邊示范,看怎樣才能搞出新意。”
也就是說,如此浪(xiang)漫(yan)的愛情戲,背后實質是徐克整出來的咯?
徐克對《倩女幽魂》的親力親為,也體現在音樂上。當時黃霑負責配樂,但他回憶,徐克“由始至終和我一起在錄音室做音樂,我一段段問他,做了12天還在那兒睡。他覺得哪兒不行就馬上跟我說,我自己用合成器馬上改,他要加音由我來加。”
連寧采臣的造型和背簍,也同樣有徐克的創意。美指奚仲文說:“那時的書生去收賬,拿著行李箱,會是怎樣的呢?徐克不喜歡布抱著一些東西都算,樣他都會提你:不要‘例牌’,最好跟見過的不同。”最終有了這個讓人眼前一亮的經典形象,也讓跟徐克合作的美術團隊受益匪淺——“以前的古裝戲都沒想過要大改,都靠他(徐克)放膽和推動我們。”
小倩手持畫卷在集市走過的經典畫面,也是徐克構思,只因他一句“我們不要做些見過的,可不可以做些沒見過的?”事實證明,這一幕在古裝片而言確實前所未見:
而且,拍攝時徐克還兼任道具。片中“姥姥”那條巨型“舌頭”,就是徐克本人設計,其實里面全是海綿,可謂真正的“土法煉鋼”。
這些讓人過了30年還在驚嘆“天馬行空”的畫面,在“電影工作室”隨后制作的兩部“倩女幽魂”續集:《人間道》(1990)及《道道道》(1991)中,依然屢見不鮮。既有這般玄幻(《人間道》):
也有這般凄迷(《人間道》):
更有這般壯觀(《道道道》):
所以,在徐克及“電影工作室”領銜下,“倩女幽魂”系列不僅重塑經典,更是創新過人。當年開辟古裝神怪武俠片浪潮后,迄今仍無人能及。
1989~1993:刀光劍影之《笑傲江湖》系列
對于古裝片,徐克向來堅持“兩手抓”:一邊開辟神怪新路,另一邊延續正統武俠。到1989年,“電影工作室”就制作了首部《笑傲江湖》。
這一階段,“電影工作室”logo也有了變化:
《笑傲江湖》初邀胡金銓執導,但中途因故退出。徐克抱著“決意用我們揣摩得到的胡金銓風格去完成它”的心態,率程小東、李惠民等完成,成為“執行導演”之一。
《笑傲江湖》另一著名“典故”,就是徐克六次打回黃霑創作的主題曲,第七次黃霑把中國音樂的“宮商角徽羽”音階倒過來譜曲,寫了三句旋律填上詞,附上“乜乜乜乜老母,要就要,不要就另請高明!”給徐克,結果徐克收貨,就此成為后來的《滄海一聲笑》。
最終,《笑傲江湖》的成績是“不太賺錢,口碑出色”,因此給了徐克和“電影工作室”開拍《東方不敗》的機會。相比上集導演團隊的不順利,這回徐克再邀程小東執導,開拍后自己“有些地方也幫助執行”。結果現場分成兩組拍攝,徐、程也不時會到對方組里看看。
但這次徐克最破格的,是將東方不敗這個原著中著墨甚少的角色,寫成陰陽難辨的“大魔頭”,他本人說:“我接觸東方不敗的第一印象就是馬上聯想起《蜀山》里林青霞的妖女形象,一個結合著邪惡與美麗的造型。”這一設定,當初既讓原作者金庸遲疑,也讓飾演該角的林青霞詫異,但戲中東方不敗初露真容,就已證明徐克的創意何等驚為天人:
市場也同樣回饋徐克的天馬行空:《東方不敗》香港狂收3400萬,臺北也賣了5000多萬票房,令90年代華語武俠片熱潮達到巔峰!結果,不少片商幾乎是求著徐克開拍《東方不敗之風云再起》,因他原本根本不屑再拍東方不敗,而且起初構想的《笑傲江湖3》也沒有東方不敗的故事。
片中僅雪千尋“破月”一幕,就將徐克的武俠美學與奇想發揮到極致,再次成就經典:
1991~1997:家國大義之《黃飛鴻》系列
但“武俠”除了飛天遁地、刀光劍影,還有沒有另一條路?比如,不僅有另一種意義的大俠,還有更多的家國情仇、武學創意,既重現經典人物,又能言志時代?最終,徐克拍出了被輿論稱為“氣魄奇大,影像壯麗”的《黃飛鴻》,監制導演一腳踢。
僅第一集開場黃飛鴻率民團練武的戲,配上黃霑改編的《男兒當自強》(在徐克的要求下,將所有版本的《將軍令》中共500多個音符小節改成100多個),就注定影片名垂影史:
最后黃飛鴻與嚴振東的“竹梯大戰”,用200多個鏡頭拍成,無論動作設計還是攝影剪輯,都是華語武俠片難得一見的奇觀:
最終,《黃飛鴻》不僅成為“電影工作室”乃至90年代華語片的佳作之一,也讓徐克第一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黃飛鴻》的成功,也促使“電影工作室”在6年內制作5部續集(《男兒當自強》、《獅王爭霸》、《王者之風》、《龍城殲霸》、《西域雄獅》)和1部外傳(《鐵馬騮》),皆由徐克監制。迄今為止,“黃飛鴻”系列依然是華語電影最賣座的武俠系列之一,徐克親自給黃飛鴻構思的“佛山無影腳”也成為華語武俠片中最經典的動作之一,尤其這一幕,當年讓整間戲院的觀眾拍爛手掌!
作為最早讓內陸觀眾熟悉的黃飛鴻片,《獅王爭霸》舞獅一幕除氣勢逼人,也展現出徐克對美術和配樂的造詣:
足見,“黃飛鴻”系列既是徐克與“電影工作室”的傳奇,也是華語武俠/功夫片的傳奇。
1992~1994:兒女情長之《新龍門客棧》&《青蛇》&《梁祝》
截至1992年,對于一家已打造四個經典系列的電影公司來說,“電影工作室”的未來,實質在于怎樣“重新出發”,催生更多不同風格及類型的佳作。因此,徐克再率公司上下,于黃沙大漠拍出《新龍門客棧》:
翌年(1993)再于煙雨西湖拍出《青蛇》:
第三年(1994)又于竹林花澗拍出《梁祝》:
期間也換了“電影工作室”的Logo:
這三部作品都是“舊瓶新酒”,卻皆成就徐克電影美學的另一巔峰。從《新龍門客棧》的道別:
到《青蛇》的挑逗:
再到《梁祝》的重逢,都能讓觀眾在賞心悅目的美術場景中,感受人物的兒女情長:
所以,三部影片雖題材與風格不同,但都獲得成功,當年除了與“黃飛鴻”和“笑傲江湖”系列一道,將“電影工作室”的創意與藝術成就推上新高,如今在內陸,《新龍門客棧》與《青蛇》更在各大電視臺頻繁重播,可謂一代觀眾影迷的經典回憶。
2010~2013:中西合璧之《狄仁杰》系列&《龍門飛甲》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徐克對電影特效已充滿野心,因而成立一家“新視覺特技工作室”,積極引入西方技術拍攝不同類型的影片。
2010年前后,華語電影特效發展蓬勃,給予徐克和“電影工作室”更多結合先鋒創意與先進技術拍戲的空間,也激發其身為“技術控”的新貌。隨之,《狄仁杰之通天帝國》誕生:
3年后又有了《狄仁杰之神都龍王》:
開發“狄仁杰”系列期間,徐克也完成了《龍門飛甲》(2011):
有了當年的經驗積累,三部影片進一步為徐克實現了“中西合璧”的理念:以西方電影科技,展現東方武俠/奇幻特色,同時又不滿足于“照搬”,而是在“引用”基礎上,為華語電影發掘更多“不可能”。所以,觀眾再次因徐克而見識許多華語武俠/奇幻片的“第一次”,如《通天帝國》的巨像坍塌:
《龍門飛甲》的回旋兵器:
《神都龍王》的“水下3D”:
32年彈指一揮間,“徐克監制”+“電影工作室制作”的歷程與總結,正如《奇門遁甲》宣傳語所總結:“奇樂無窮”。如今,《奇門遁甲》再次“重新出發”,必將延續這一“組合”的慣例,為華語電影再創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