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畫壇上,金城(1878—1926)作為國粹派的代表,稱譽當時,允為翹楚。這主要緣于他的藝術成就以及組織畫會,對藝術的傳播發展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審視民國初期的北京畫壇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不難發現,畢生尊崇傳統的一代藝術巨子金城在當時所具有的舉足輕重的地位。金城年壽不高,不滿50歲即過早去逝,他短暫的一生,“精研傳統,博采新知”,以弘揚民族藝術為己任,成為畫界的領袖,是無可爭議的。
江南春
雪禽圖
金城是一位傳統功力極為深厚的畫家,擅長山水、花鳥,師法宋元,筆墨謹嚴,以工帶寫有《藕廬詩草》、《北樓論畫》、《畫學講義》。收錄了金城傳世畫作130余幅,并著有金城的生平概述、繪畫藝術特色評述與研究,以及金城本人的論藝文章摘選,和各家評論摘錄。另有年表簡編,并附有常用印、主要傳世作品目錄等。
金城是一位頗有革新思想的藝術家,他的繪畫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時期:28歲以前,他的創作以古人為師,臨摹為主,大量臨習了宗元、吳惲、四王等人的精品之作,為以后的繪畫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9歲-45歲這個時期,他的作品仍然以臨摹古人為主,兼有創作。46歲以后,金城先生進入了他的創作藝術的高峰時期,作品數量大增。
金城是中國畫家中較早接觸西畫者。他留學的世紀初,正是法國印象派影響歐洲藝術的盛期,這對西方藝術懷有濃厚興趣的金城產生了影響。
臨趙之謙甌中物產卷
1918年(民國七年 戊午),與周肇祥、陳師曾等在北京籌建中國畫學研究會,許多有繪畫基礎的青年聚集在畫學研究會,由金城講授古代繪畫之成就,他竭力提倡保存國粹,臨摹畫稿,一筆不茍。金城的作品大都仿古、師古,在古人的意境中徘徊。晚年有些寫生之作,比之前期的臨摹作品,顯得富有生氣。
煙江古寺圖
竹蔭靜讀
三秋圖
關山雪霽圖
深山學道
蒼鷹
獨坐嗅荷香
仿馬遠山水
洪洞山中
江鄉初夏圖
臨金農大宛馬圖
清曉綠陰
秋山聽泉圖
秋山圖
深山獨往
松窗釋篆圖
松亭觀瀑
晚山歸騎
文房仕女
香山詩意
小桃雙燕
云山攬勝圖
朱華翠羽
春江水暖鴨先知
國色天香
湖光雁影
秋色競艷
秋溪獨釣
雪山訪友圖
他去世后,畫學研究會的部分會員為紀念他,于1927年由他的兒子金潛庵發起組織湖社畫會。并編輯出版半月刊《湖社》,后改為月刊,刊登社員及名人作品,介紹古代名畫,宣傳維護傳統畫法。湖社影響很大,成員幾乎遍及全國,盛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