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 信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于無 倘掩飾 增一辜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解釋】不是有心故意做錯的 ,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
過能改 歸于無 倘揜飾 增一辜
【解釋】 知錯改過,錯誤就會消失;如果掩飾過錯,就是錯上加錯;
小故事
驚駭與悔悟
宋朝的衛(wèi)仲達(dá),在翰林院里做官。相傳,有一次他在睡夢中,鬼卒把他的魂魄拘引到了陰間。
陰間的主審判官吩咐手下的書辦(掌管文書的辦事員),把他在陽間所做的善事、惡事兩種冊子送上來。等冊子送到一看,記錄他惡事的冊子,多得竟攤滿了一個院子;而記錄他的善事的,只有一個小冊子。主審官又吩咐拿稱來稱稱看,那堆滿了滿院的許多惡冊子,重量很輕;那一本記錄善事的薄冊子,反而很重。
衛(wèi)仲達(dá)問道:“我年紀(jì)還不到四十歲,怎么會犯這樣多的過失、罪惡呢?”主審官回答道:“只要一個念頭不正,就是過失或罪惡,都記錄在案。譬如看見女色,動了壞念頭,即是犯過,就被記錄了下來。”
衛(wèi)仲達(dá)又問:“那個善冊子里,記的是什么?”主審官又回答道:“皇帝有一次曾想要興建大工程,即修三山地方的石橋,你上奏勸皇帝不要修,那地方人跡罕至,免得勞民傷財。這里記錄的就是你寫的奏章底稿。”衛(wèi)仲達(dá)說:“我雖然寫了奏章,但皇帝不聽,結(jié)果還是動工修造了。這份奏章,怎么還能有這樣重大的力量呢?”
主審官講:“皇帝雖然沒有采納你的建議,但是你這個念頭,用得很正、很真誠,目的是使千萬的百姓免去勞役。倘若皇帝接受你的意見,那么你的功德就更大了!可惜的是你生的惡念太多,所以善的力量因此減少了一半,而你的官位,本來可升至宰相,現(xiàn)在也就沒有什么指望了。”
衛(wèi)仲達(dá)大吃一驚,就醒了過來。
他從此以后,常用這件事來教育自己的家人,教育他們注意端正思想,摒除淫邪及各種惡念。
后來衛(wèi)仲達(dá)的官位,果然只做到了吏部尚書,而沒有做到宰相。
衛(wèi)仲達(dá)的惡,只是空有惡念而已,并沒有去做,尚且折損了他現(xiàn)世的福報;而衛(wèi)仲達(dá)的善,只是空有其言,而并未被皇帝所采用,但是他這個善的力量,竟然勝過了堆滿整個庭院惡冊子的力量!
我們從這個例子,就知道如果真的去做了善事或惡事,那么善或惡的力量,就更大了。可見念頭的起動處,也就是禍福之門。
正如六祖惠能所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吉兇禍福,皆由心起。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