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公布了自己3月的PPI,也就是采生產者價格指數,已經到了4.4%,創下了2018年7月以來的新高,不過預計下個月就會再創新高。而美國也公布了PPI數據,達到了4.2%,創下了10年新高。
這是生產端的數據,其中原油、化工、倫敦銅、鐵礦、鋼坯等等價格都在大幅上漲。
一方面,全球的經濟正在復蘇,去年基數很低,PMI也就是采購經理人指數已經快要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了。另一方面,美國的QE等刺激措施依然沒有停下,天量放水除開股市、樓市、電子貨幣等資本市場,最大的去處就是原材料這些大宗商品了。
而大家最關注的是上游的漲價,能否傳遞到消費端,也就是CPI的數據上。這才是未來各國央行是否對對貨幣政策轉向的關鍵。
3月,我們的CPI同比上漲了0.4%,主要是因為豬肉價格在同比下跌,豬肉價格拖累了CPI0.4個百分點,如果不考慮豬肉價格的話,未來通脹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美國目前通脹預期創了8年新高,我認為未來也有繼續走高的可能。因為2月份美國的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出臺,給中低收入人群每個人發了1400美金,這些錢將會開始進入到消費市場里面,拉動物價的上漲的。
如果這個趨勢持續,我認為到了下半年,PPI全面突破5%的問題不大,而CPI的數據可能也會到了3%以上。這對貨幣政策將構成很大的考驗,到時候,就是誰的容忍度更高的問題了。
而最近兩天,美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我說的1.8%的位置,面臨了很大的壓力,沒有形成有效突破,形成了較大幅度的回撤。因為很多人都認為美國的2.3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是一個空炮,未來通過的可能性很小。
畢竟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兩個典型特征。一個是需要集中力量辦大事,這點美國越來越弱。另一個特征,就是具有外部性。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很可能是無法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的,比如我們的高鐵,預計在2020年會遭遇大幅的虧損。但是高特的確帶來了很多的外部性,比如基建對投資的拉動,對當地經濟的促進作用等等,唯一的遺憾是,目前經濟學上,沒有一個非常理想的標準來衡量這種外部性,因此也很難對總收益和總成本來做一個測算。
不過,從技術面上,我認為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回撤只是暫時的。短期蓄力之后,還會繼續向上突破,當然這需要未來新的經濟數據的支撐,而一旦突破了1.8%到2.0%,國債收益率就會快速飆升。
最后說說A股,上周我在知識星球就說了,反彈基本上結束,技術面上僅僅只有一個支撐,距離破位只有一步之遙了。當前的指數,其實主要是受到抱團股影響的,單看指數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所以如果是個股的投資,還需要具體的公司來做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