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美國在烏克蘭的所作所為,美國很可能在敘利亞得到俄羅斯的全面“回應”。
9月9日至11日的日子,將作為俄烏戰爭中非常重要的時期載入史冊。交戰雙方都跨越了非常重要的門檻,這些門檻表明戰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烏克蘭取得了第一次具體勝利,收復了哈爾科夫地區,包括庫普揚斯克和伊久姆交通樞紐。
與此同時,普京召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之后烏克蘭的基礎設施最終受到襲擊,使該國大部分地區陷入黑暗。
顯然,戰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雙方似乎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采取果斷行動。
烏克蘭在哈爾科夫地區東部的反攻,最終會演變成什么結果?
我們需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是,烏克蘭組建了一支由至少五個完整旅組成的打擊部隊,并集結到了接觸線,那里根本沒有俄羅斯正規軍。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前線防御由盟軍頓巴斯民兵和國民警衛隊組成。伊久姆似乎有一個營,但僅此而已。于是,烏克蘭進攻時幾乎沒有遇到任何強力抵抗,只有俄軍導彈、遠程火炮和少量的戰機對烏軍密集的進攻部隊實施了掩護性的打擊,讓戰斗隊形密集的烏軍蒙受了重大傷亡。
值得一提的是,沒想到本次烏克蘭設法派出了三個上萬人的打擊集團,在哈爾科夫、赫爾松和扎波羅熱方向發起了協調的反攻行動。
雖然最終只在哈爾科夫方向取得進展,但也成了烏軍開戰200天來最大的戰績,給美國大老板交上了一份有點滿意的作業。
不過,這么復雜的指揮,其實是由美國為主的北約指揮機構完成的。這說明烏克蘭政府是一個偽政府,實際在由北約提供情報信息、武器裝備、后勤保障、決策與指揮。
根據一名美國專家的說法,烏克蘭武裝部隊在哈爾科夫地區反攻中使用的三分之一部隊,是由北約成員國提供的。只不過是以雇傭兵身份出現在戰場上而已。
西方軍事外交機構和媒體忍不住大加吹噓,英國更是將自己描述為負責計劃和組織赫爾松行動的一方,而美國則認為自己成功指揮哈爾科夫作戰行動。
很難準確的確定烏克蘭在多大程度上只得到了西方的支持,但以下情況是很明朗的:烏克蘭士兵由北約軍官訓練,他們裝備北約武器,他們在戰場上由外國教官和顧傭兵指揮,來自哈爾科夫前線的視頻比比皆是,有講英語的顧傭軍士兵和外國武器。
這再次證明:美西方出錢出裝備,烏克蘭出人出命,打一場看似為了烏克蘭,其實是為了美英兩國的戰爭。
事實是,俄羅斯看到了這一點。為此,俄羅斯升級了打擊的力度,進入第三階段的軍事行動。烏克蘭包括基輔在內的供電設施開始受到大規模的精確轟炸打擊,開戰200天來終于陷入缺電的狀態,通信開始大面積中斷。哈爾科夫完全斷電了,通信中斷了,就像在地球上消失了一樣。
但對于俄羅斯來說,僅僅打擊烏克蘭是不夠的,俄羅斯還需要從另一個方面報復美國。敘利亞和烏克蘭是同一場戰爭中的兩條戰線,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烏軍對哈爾科夫的反攻之后,世界上已經出現了俄羅斯會尋找另一種方法來報復美國的可能,而敘利亞是可能發生這種情況的地方。
在敘利亞的領土上,美國維持著幾個非法基地,俄羅斯極有可能會向敘利亞或者伊朗提供高精度的導彈等等,利用其敘利亞盟友和伊朗襲擊這些基地。這就像美國使用烏克蘭打擊俄羅斯一樣,俄羅斯可能會利用敘利亞打擊美國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
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將可能會有四大行動出現:
第一,俄羅斯對烏克蘭基礎設施和指揮中心的攻擊升級,這個已經出現了。
第二,在沒有充分動員的情況下增加俄羅斯軍隊的部署,這個也在進行中。
第三,俄羅斯加大力度打擊頓巴斯地區和烏南部地區的烏軍,同樣也開始實施了。
第四,敘利亞局勢可能升級,美國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將可能遭受大規模襲擊。這方面我們拭目以待
總之,烏克蘭的失敗不可避免,這等于是美英兩國乃至北約的失敗,等于歐盟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