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爾·約翰 ( Mill,John Stuart1806 —— 1873 )英國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哲學家、邏輯學家、經濟學家, 19 世紀英國功利主義和實證主義的主要代表。舊譯作穆勒。 1806 年生于倫敦,受業于邊沁和奧斯汀的門下,繼承了功利主義學說傳統,在邊沁和老密爾之后為該學派的領袖。曾長期在東印度公司任職, 1858 年退休, 1865 年當選為議員,在英國下議院任職。 1868 年因選舉失敗而隱退。密爾在政治上屬于資產階級激進派,長期致力于社會改革,特別是對憲章運動抱有一定的同情,在 1866 —— 1868 年任下議員期間,以始終堅持照顧勞動階級的利益,婦女參政權和愛爾蘭土地改革著稱,并對 1867 年的議會改革起了促進作用。在哲學上,密爾受英國經驗主義傳統和孫德實證主義思想的影響,堅持一切知識都起源于感覺經驗。在肯定孔德哲學是偉大的真理的同時又指出其實證主義在精神科學方面沒有得到堅持和貫徹,為此他從聯系心理學和歸納邏輯兩個方面充實和闡發了以經驗主義為基礎的實征主義原則。在邏輯學上他繼承了培根的歸納主義傳統,提出了歸納演繹的四種方法,即契合法、差異法、剩余法、共變法。在倫理學上他發展了邊沁的功利主義思想,建立了以最大幸福為原則的功利主義理論體系。在政治上,密爾熱衷于社會改革,是一個典型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者。他以功利主義倫理理論為基礎,對傳統的自由主義的放任原則進行了修正,指出國家的目的是要放任和鼓勵個人充分發揮才干,增進福利,保護公民財產和安全。自由論是密爾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密爾主張維護個人自由和個性發展,提出不僅要反對國家壓迫,保證政治自由,而且要反對社會習俗和輿論的奴役,維護個人在社會中的自由,密爾在自由主義思想史中首次提出社會具有合法施用于個人的權力,劃定了個人自由與社會控制的界限。關于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密爾提出議會具有控制政府和批評政府的兩大職能,強調議會民主中知識作用和智力的權威,推崇“杰出人物”統治。密爾還提出了“有限度的社會主義”理論,主張勞資雙方合作,變階級沖突為友好競賽,允許財產私有,競爭自由。密爾的學術成就是多方面的,政治學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代議制政府》、《論自由》、《功利主義》《婦女的從屬地位》等;其他方面的著作有《邏輯學體系》、《政治經濟學原理》、《孔德和實證主義》等。此外,密爾還在老密爾主辦的作為功利主義學派的機關刊物的《威斯特敏斯特評論》和他自己主編的《倫敦評論》上發表過大量重要文章,成為自由主義思想史上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他發展了傳統自由主義原則,他的政治思想是從傳統自由主義向現代自由主義過渡的中介,是英國自由主義思想發生巨大變化的標志。密爾的政治經濟學著作在英國長期被當作教科書,影響甚廣。 20 世紀初,中國學者嚴復將其著作和思想介紹到我國學術界,并造成一定影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