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業之大,且過去十年行業整體發展速度極快,產業結構經歷過多次調整,由此帶來不同規模與業務模式的企業遍地開花。我們看到,有著兩個或者更多組織層級的建筑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總部或者母公司的功能定位也是不同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企業僅有一個項目時,企業就約等于項目部,企業的所有資源都集中在一個項目上;當企業的項目逐漸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每個項目都向企業要資源,這時候就催生了總部,總部自然而然地承擔起協調者的角色。從總部功能定位的演變上,可以看出企業的發展思路。
對于企業總部的研究,筆者認為核心點在于:總部如何創造價值?總部應該承擔怎樣的功能定位才能創造價值?總部應該選擇和適應怎樣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
大型建筑央企,作為中國建筑業的重要參與者,一般都有著龐大的組織機構,大型央企一般都有幾個區域總部、幾個事業部,以及眾多的子公司。本文主要研究大型建筑央企的總部如何進行功能定位,以及大型建筑央企采用什么樣的管理模式,希望為建筑企業管理型總部提供些許參考。
功能定位,是在全盤考慮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特點、生產力規律以及各子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的作用,通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生產要素的分配與再分配,進而實現資源共享、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管理機制。
大型建筑央企的總部一般不面向客戶,一般不需要對下屬公司的利潤負責,但是會增加成本的管理層級。總部通常有制定戰略、分配資源和管控業務活動的職能。因此,盡管總部不直接產生利潤,但是要創造價值,筆者認為關鍵要靠合理的功能定位。
建筑央企總部一般采用戰略控制型的管理模式,既進行戰略的規劃與部署,又對下屬企業進行財務方面的管控。在戰略規劃方面,圍繞事關集團發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問題,提出企業愿景,制定企業中長期戰略,確定戰略目標、編制企業發展規劃。在財務與投融資方面,規范下屬企業投融資行為,尤其防范投融資風險,對資本預算嚴格管理,加強企業內外資金籌集,加強資金的集中管理,實現投融資活動有序、有效開展。
通過戰略控制型的管理模式,可以保證總部在戰略計劃與落實上全面周全考慮各業務單位,并且又能充分尊重下屬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對總部與下屬企業的權責進行了合理的劃分,能夠實現集權有度、分權有效的效果。
例如,某央企提出的“六個中心”的總部功能定位,分別是戰略管控中心、價值服務中心、資源配置中心、投融資決策中心、績效評價中心、風險控制中心。這“六個中心”又分別屬于“三個管理”,分別是業務管理、要素管理、考核與監督。
▌2. 要素管理是總部對企業的關鍵生產要素進行識別、配置、創新的過程
要素主要包括資金、人員、材料、機械設備、信息、市場等方面。一是總部要堅持資源配置中心的定位。在資金方面,堅持財務資產和資金集中管理,重點關注下屬企業資產的安全性、資金運營的合理性與安全性;在人力資源方面,堅持對人才的培養和配置,重視各序列人才梯隊建設,重點制定人才發展規劃,重點對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以及配置;在材料與機械設備方面,重點關注大宗材料物資、機械設備的集中采購,機械設備的統一管理。二是要堅持投融資決策中心的定位。總部要在集團層面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健全投融資決策風險評估和監控機制,加強對投資、并購、資金集中等高風險領域的管控。
▌3. 考核與監督是總部對下屬企業生產經營管控與激勵的有效抓手
一是總部要堅持績效評價中心的定位。總部要建立起更市場化、差異化的激勵約束機制,不斷完善各層級績效考核辦法,使得考核指標與企業發展步伐一致,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對下屬企業決策的引導作用。二是要堅持風險管控中心的定位。總部要建立起集團整體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定期分析下屬企業生產經營中可能的潛在的風險點,并制定風險防范的措施和處置方案。與此同時,總部要加強日常風險評估的工作,把風險管理融入到日常業務,尤其是關鍵業務中。
總部選擇怎樣的管理模式?
大型建筑央企,由于其業務的多元化,一般會選擇多事業部型的組織結構,即按照業務種類劃分,典型的如基礎設施建設業務、房地產開發業務業務、投資業務等。
通過多事業部型的組織結構,總部可以實現對公司各個業務的指導和控制,并且可以通過資源共享、能力轉移,有效地管理相關業務。
審核丨付寒梅、蔡敏
排版編輯丨鄭思琪
本文作者張程,來自上海攀成德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文章所列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攀成德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