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思維應該轉變,看得出來你對硬件的過度推崇而忽視起到主導作用的軟件。Intel x86起初也不見得架構和性能就秒殺其他硬件廠商,當時摩托羅拉生產的微處理器完全可以跟Intel平分秋色,但是Intel自從跟Windows結盟后,什么摩托羅拉、SUN、IBM在Windows及其應用驅動下的x86機器面前,只能慢慢退出歷史舞臺。所以,不要以為軟件是那么容易搞的,從系統內核到開發工具包,就算是蘋果、谷歌都不敢自己一家包辦,蘋果家的Mac和iOS都從FreeBSD和GNU這些自由、開源項目拿了不少東西,而Google的Android就更甚。首先,Android是Google收購的一個系統,Android基于Linux內核開源項目;瀏覽器(包括桌面的Chrome)核心組件則基于蘋果開源的WebKit,而WebKit又是基于德國開源項目KDE的KHTML,可以說是環環相扣,離不開開源;Android的SDK則利用了Oracle Java(JDK),開始的時候開發環境是基于開源Eclipse基金會打造的ADT工具,然后是基于Jetbrains家的產品做出了Android Studio;就算小到一個文件數據庫,也就是iOS和Android內置的SQLite都是開源代碼,如果要你自己搞一個SQLite這種完整支持ACID的關系數據庫,雖然不支持網絡訪問,但也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所以,你所謂開源技術不受自己控制就不使用完全是大錯特錯的想法,華爾街說“開源是社會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的人居然還沒有意識到開源軟件的重要性,像阿里巴巴,甚至國內的Linux Deepin這個基于Ubuntu/Debian的Linux發行版,都已經加入了Linux基金會(成員中,國內的公司還有華為、移動、中興)。像WPS、搜狗輸入法(基于Fcitx)都已經能跑在Linux上面,國內的Linux Deepin、Ubuntu Kylin都內置了這些組件,加上開源的Chromium、Firefox這些跨平臺的瀏覽器,足以應對日常的使用。另外,還有一個Wine的開源項目,致力于在Linux模擬運行Windows上的程序,國內的Longene團隊多次基于WIne把QQ移植到Linux上,不過個人不看好Wine這條路子,真正的出路應該是Web領域,如果一個平臺的應用基于Web技術進行開發,那首先,開發門檻就降低了,而且開發者的從業領域也不會變窄,能吸引Web開發者進行桌面應用開發,典型的如國人做的一個Node-Webkit項目,基于Node.JS操作本地系統,基于Webkit(Chromium)使用HTML5/CSS3/JS等Web技術展現界面,內存會多占店,但體驗并不差。Node-Webkit的主要缺點是帶了WebKit這一整套環境,軟件體積比較大,不能重用系統的瀏覽器,這時可以換一個思路,這里以PHP進行桌面開發為例說一下:除去icudt55.dll,PHP7用7ZIP壓縮后不足7MB,而PHP自帶了SQLite存儲引擎和CLI HTTP Server,用戶打開系統的瀏覽器就能訪問PHP開發的應用,像開發一個基于本地SQLite存儲的信息管理系統之類的應用,在Linux上,獲取系統信息也容易,PHP直接訪問對應的文件即可,或者調用系統自帶的命令,然后分析結果在瀏覽器上展示。如果源代碼不想被別人看到,可以用國人開發的php-beast之類的工具進行加密。總而言之,就是把B/S開發模式應用到本地桌面應用開發,基于瀏覽器搞應用生態,門檻,開發者都會更多,而且也不需要自己研制一套瀏覽器,直接Chromium即可,x86上Flash插件可以直接用Chrome自帶的Flash,MIPS上只能發揮HTML5是的實力了,不過HTML5真心強大,Firefox團隊甚至搞出了能在Firefox瀏覽器里運行的多人可聯機的FPS 3D游戲BananaBread,基于HTML5 WebGL等技術。瀏覽器里進行3D編程,也不是難事,看看three.js這個庫,實在是炫,所以選擇Web技術作為突破口,非常值得一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