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招聘工作,初創企業幾個部門之間的磨合程度,通常會分為三個層面:
首先是HR。接到招聘任務后,從簡歷搜索渠道開始,挖掘候選人。
第二是部門負責人。作為用人需求方,通常把需求寫得非常完美,即一定要最好的、最適合的、最便宜的還要最能干的候選人,但是我們會發現,這樣的候選人畫像在地球上極少存在。這就需要HR 通過梳理業務后,把用人需求量化到崗位描述上——這是個技術活。
第三層面是管理層,即創業團隊的CEO 或聯合創始人。三個層面如何高效配合?
我們可以復盤招聘的流程。一開始,CEO 對業務部門提出目標,用人部門再提出人員需求和職位描述,HR 負責找到與職位描述匹配的候選人。職位描述是不是準確至關重要。通常業務部門的負責人既是管理人、業務主導,又是業務執行者,比如技術總監往往要寫代碼,每天有繁重的工作,所以可能不會把職位文案描述得很精細,他有可能會到公開渠道復制一份直接轉給HR。這就需要HR 在開始搜索前,主動到業務部門訪談,挖掘到文字之外的特殊需求。假設,團隊正在研發一款社交類產品,更看重前端工程師對產品的興趣度,那么如何判斷興趣度? HR 在篩選簡歷時可以重點關注是否開發過同類產品,或者對標市場上已有的產品,以此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
用人部門可能會要求候選人有三年以上開發經驗,這意味著這些問題:他們從事過什么類型的開發?或者是不是曾有過帶團隊的經驗?甚至過往技術開發的學習來自哪里?有的人可能是自學,有的通過速成培訓班習得能力,這兩種通常技術能力比較粗糙,基礎不扎實。也有的人是前端技術,但是從后端自學轉型的,這種綜合能力可能很強,對今后整個技術團隊的延伸發展會有幫助。
此時,HR 需要業務部門提供進一步的信息。比如說招聘前端工程師,還需要對方具備其他哪些寫代碼的能力,HR 可以把這些信息作為聯合搜索的關鍵詞。
另外,還有一些隱性需求HR未必能通過職位描述看出來。比如,技術總監不想招聘女生,或者有年齡限制——技術開發人員的黃金年齡段比較短,他們在黃金年齡段通常技術成熟、經驗豐富、精力充沛,一旦過了這個時間段,學習能力會下降,對新型的開發產業和開發行業可能就不擅長了,自我驅動力弱,但用人部門不會把這些需求寫成文字。HR 和用人部門溝通時,必須挖出這些真正的需求。
我拜訪過這樣一家公司:他們有很強的工程師文化,從老板到整個技術團隊男性比例大,氣氛悶。我試問過他們是否有意向在QA、運營或項目協調崗位上招入女性員工,一來可以調節團隊氣氛,二來在項目開發過程中讓溝通環節更輕松順暢,結果他們說,如果有妹子,誰會招男生?這就是典型的潛在需求,需要HR 深度挖掘。當你觸動他的想法時,他才會表達出來,尤其是技術崗位的職位描述,必須和項目迭代同步。兩次描述迭代之間往往要兩三天,加上項目開發進度、變更節奏快,如果HR 信息更新不及時,很可能做的都是無用功,所以HR 需要將這些不成功的案例盡快調整到最新的方向上,快速找到已經挑選好的候選人,讓他們盡可能快地進入面試流程。相對優秀的候選人并不缺機會,這就意味著能夠在適合的時間邀約到候選人已經不容易,這就需要盡可能地要求內部面試官配合,我們越是配合,越占據主動。
在候選人面試過程中,首先要求我們的面試官要準時,第二他對產品、項目還有團隊的描述要準確,對崗位的需求相對公正,有準確的測試方式。業務面試結束,在候選人離開我們的視線前,要由HR跟用人部門之間做一個快速的溝通,商討對候選人是否繼續推進達成共識。
一旦可以達成共識,HR 要爭取讓創始人進行一個描述企業戰略的簡單會晤,這對很多候選人來說尤其重要。首先,他并不熟悉團隊品牌,見到創始人或者聯合創始人后,才會從一個模糊的狀態變得有線條感,此刻再由創始人為他梳理出公司戰略和未來發展的清晰脈絡,增加候選人對團隊的信任度。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從HR 對企業的簡單描述,到用人部門對他的專業能力判斷,再上升到公司戰略評估。一旦發現候選人都有足夠的意向,而且我們都希望能夠向他伸出橄欖枝時,需要快速決斷,一站式解決問題。如果三方評判都認為候選人優秀,同樣的市場上也會有大批量的優秀offer涌向他,我們延遲決策也就加大了下次邀約的風險。所以早期團隊的面試,要盡可能簡化流程,用專業的人作為面試官的判斷方,既能快速吸引候選人,也能短時間內做出決斷。
內容摘自《創業,請從會用人開始》,Lisa著。
推薦給愛學習的HR:
一直致力于“探索領導力發展”的伙伴們,你們是否常常被這樣的問題所困惑?
·雖然領導力發展是老生常談,但是真正的突破點究竟在哪兒?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管理者產生自發的行為改變?
·培訓效果能不能轉換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業績?怎么做可以確保效果最優?
……
點善軍團通過多年的探索,同時總結優秀實踐經驗,將在這里為您一一揭曉答案。詳情請點擊:何為點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