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志和熱情本來應該屬于年輕人的,可是很奇怪,我遇到了有些的年輕人嘴上總是在說,自己老了,其實他們不過十七八歲,頂多也不過二十多歲而已,到底是什么讓他們如此早就失去了斗志和熱情?到底有一股什么力量促使他們變成這樣老態(tài)龍鐘?
就我觀察而言,這些嘴上掛著自己老了的年輕人并非都是那種真的失去了斗志和熱情的人,更多的年輕人覺得如果自己總是表現出斗志昂揚、積極進取的狀態(tài),但最終并沒有取得應有的業(yè)績和成績,這樣豈不是很丟人?倒不如做一個表面上沒有斗志熱情,但暗地里卻悄悄使勁,暗暗努力,一步一步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這樣做,即便自己真的做不好,或者真的失敗了,在外人看來也很正常,自然也就不會所謂的冷言冷語,更不會被人瞧不起,相反,如果自己以如此低調的姿態(tài),結果卻意外地好,好得令人驚訝無比,甚至覺得不可思議,這樣反而更能顯出自己的超強能力與水平。這樣的人其實有點狡猾,可以理解但沒有必要提倡。畢竟選擇這樣做的人總會讓人感覺有點假,不太實在。與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實在是無法劃上一個等號。
相反,那些無論是表面上還是內心都是保持著一股極強的斗志與熱情的年輕人更值得我們表揚與學習。這樣的選擇更符合年輕人的特征與個性,也更接地氣。沒有城府,心胸坦蕩,富有青春活力與朝氣,就是年輕人應有的選擇與形象氣質。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現實生活中的的確確有小部分年輕人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他們過早地失去了陽光與朝氣,失去積極進取的銳氣,整天就渾渾噩噩的樣子,或者好像別人都欠他一千萬似的。這種相對消極悲觀的人群恰恰是需要我們給予關注與關心的。也許是他們的家庭給他們帶來了過多消極的因素,也許是他們經歷了一些常人所無法忍受的痛苦與磨難,也許是跟他們的生活經歷有一定的關系。反正這樣的情況是需要這些年輕人的師長給予充分的關心與關注,并及時給予必要而到位的指導與幫助,以最合適的方式喚起他們對生活、工作的斗志與熱情。
我們的社會當然最需要那種保持表里如一的斗志與熱情的年輕人,他們是這個社會正能量的風向標與指引人;而那些過于成熟甚至都有點市儈圓滑的年輕人是不太可能成為一個陽光積極生活的正能量的推動力的,我們的社會自然也不可能喜歡那種一天到晚蔫了吧唧缺乏活力與朝氣的年輕人,自然會通過社會正常的渠道來懲罰這些不太像年輕人的年輕人。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其實對生活與工作保持必要旺盛的斗志與熱情是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能否快樂,能否有所成就的關鍵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