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似乎是人的天性,要不然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發明創造,因為有人說,發明創造就是為了使人類更加懶惰,或者說懶惰促進了發明和創造的出現。這樣的話固然有道理,但也不能絕對化。畢竟發明創造的人一定不懶惰,一定不偷懶,他們的發明創造是造福人類,推進社會發展的,他們一定不懶惰,一定勤快,才有可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有可能有發明創造的成果出現。所以談到惰性,我們就不能用這樣的例子來證明懶惰是必須的,懶惰是不能批評的。
其實如果我們每個人仔細思考一下,現實生活里的每個人懶惰與勤快的人進行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勤快的家長,他們的家庭一定是井井有條,而且孩子的教育也總體不錯,因為父母首先率先垂范,做好榜樣;反之,懶惰的家長,他們的孩子盡管不一定會發展不好,但父母的負面影響一定是存在的,或者那些懶惰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相當一部分人是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的。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如何孩子自然也差不多,盡管這種概率還不是百分之百,但在大多數條件下是可以成立的。
是不是家長懶惰孩子就一定懶惰呢?未必。如果家長是有智慧地懶惰,是選擇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絕對不幫孩子做,孩子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完成,這樣懶惰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是有可能培養獨立自強的孩子的。所以孩子會在學習上懶惰,不一定是家長懶惰造成的,如果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得當,家長太勤快了剝奪了孩子主動學習的欲望和動力,使得孩子在家長面前總是表現很差,根本無法喚起學習的熱情,變成懶惰的孩子是完全有可能的。甚至家長批評過多,指責過多,也是有可能讓孩子因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與欣賞而失去了學校的干勁,而變得懶惰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談到人的惰性的出現,應該從小時候開始探究。沒有一個人一開始就勤快的,也沒有一個人一出生就是懶惰的。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就顯得十分重要。當一個有智慧的父母,當一個懂得用合適方法來引導教育孩子的父母就顯得十分必要。因為人只有從小就養成勤快的習慣,才有可能將惰性拒之門外,才有可能避免自己被惰性裹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