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母親節了,都不給孩子一個機會對你微笑。”2012年5月中旬,在成都錦江百花橋附近,河道管理處工人打撈上了一個行李箱,里面裝著一個被遺棄了的女嬰,送往醫院經過檢查后發現女嬰并沒有先天性畸形,也沒有患上重大疾病,因此網友猜測是一些思想守舊的家長拋棄了自己的女兒。
在清末時出現過著名的“棄嬰塔”,因為家庭貧困,卻又為傳宗接代,因此不少女子生如草芥,但又想到是自己的親生骨肉,血濃于水,便又搭了一些小塔,算是最后的憐惜。
在古時可以說是時代不同,封建思想作祟,然而如今人人重視文明,卻還發生有這樣的事情,也是讓人感到心寒,不過現今家長會遺棄孩子,大多數是因為孩子患有重病,無力承擔,因此拋棄。
16年前的5月17日,有一個名叫路安邦的老人便在垃圾堆里撿到一個棄嬰,路安邦在垃圾堆看到啼哭的女嬰時,出于不忍因此將嬰兒帶回了家,然后又帶到了派出所,從而得知這個嬰兒被遺棄了有6次,但并沒有找到嬰兒的親生父母。
路安邦原本給女嬰找了戶好人家,后來又得知女嬰尾椎上有個瘤子,于是女嬰又被送到了路安邦的家。
路安邦居住在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也就一個普通家庭,撿到棄嬰的時候他已經從小劇團退休了,開了一家小商店,日子也過得自在,但要再負責一個棄嬰,甚至是一個不健全的棄嬰,著實是有難度的。
親朋好友都勸說路安邦放棄這個可憐的孩子,說:這就是孩子的命,你也一大把年紀,就別再遭罪了。不過路安邦實在是不忍心將一條小生命再拋棄,要是把她再扔回去,自己心里面也特別不踏實,而路安邦的老伴也尤為不忍。
最終路安邦辦理了收養手續,決心將這個苦命的孩子拉扯大,并且為其取名叫“源源”。
路安邦決定下來后又將源源帶去了醫院,看看是什么病,經過診斷,源源患的是脊髓栓,路安邦便掏錢給源源做了手術,但源源的病似乎并沒有好,常常大小便失禁,腿也不能正常站立。
但路安邦和老伴還是沒有放棄這個孩子,為其四處奔波,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甚至將自己的房子都抵押了出去。
16年過去了,源源的病情比以前好了很多,也已是婀娜少女,但路安邦一家卻失去了笑容,路安邦上了年紀,身體也出了不少小毛病,先后因腸堵塞、疝氣病進行過手術,但路安邦家也不富貴,為了源源還四處借了不少錢,一家人也是愁。
不過路安邦想的卻還是源源,認為自己年紀大了,大半個身子都埋土里了,但源源還小,她的病還得繼續治。
后來當地記者也對路安邦的事跡進行了報道,社會各界都為路安邦的善良感動,表示愿意提供幫助,路安邦沒有想過自己的事情還會鬧得滿城皆知,會受到這么大的關注,認為無功不受祿,最初是拒絕了資助,但還是有不少的好心人愿意助路安邦一臂之力,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