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7號、58號,對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進行了修訂,都有變化情況?
[答]: 為進一步深化稅務系統“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各項企業所得稅政策,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總局下發了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7號和第58號,對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進行了修訂。
對于一般企業來說,本次修訂涉及封面、《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填報表單》以及具體申報表單共計18張。其中4張表單調整幅度較大,其余14張表單僅對樣式或填報說明進行局部調整或優化。
對于小微企業,為進一步減輕填報負擔,總局明確了小型微利企業免于填報收入、成本、費用明細表等6張表單及《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基礎信息表》(A000000)的“主要股東及分紅情況”項目,減輕小微企業申報工作量。
2、零申報的企業必填的表有哪些?
[答:] 納稅人進行 2018年度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繳申報時必填表單為A000000《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基礎信息表》及A100000《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如果納稅人為小微企業,則收入、成本、期間費用明細表免填,其余表單由納稅人結合業務實際進行選填。如果納稅人不屬于小微企業,則需要結合適用的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填報對應的收入、成本、期間費用明細表,其余表單由納稅人結合業務實際進行選填,比如企業存在職工薪酬支出,則需要選填A105050《職工薪酬支出及納稅調整明細表》及其上一級附表A105000《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
3、2018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還需要進行優惠事項備案么?
[答:]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修訂后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事項辦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23號),企業享受優惠事項采取“自行判別、申報享受、相關資料留存備案”的辦理方式。進行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前,企業無需向稅務機關報送企業所得稅優惠備案資料。
4、企業三年以上應付未付款項,是否應作為收入并入應納稅所得額?
[答:] 目前,稅法對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確認其他收入,并沒有量化時間為三年以上的規定,公司如有證據顯示該三年以上的應付未付款項,確屬于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可以作為收入并入應納稅所得額。企業若能夠提供確鑿證據證明債權人沒有確認損失并在稅前扣除的,可以不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已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的應付款項在以后年度支付的,在支付年度允許稅前扣除。
5、 企業收到的代扣代繳、代收代繳、委托代征各項稅費返還的手續費,需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答:] 企業收到代扣代繳、代收代繳、委托代征各項稅費返還的手續費,應并入收到所退手續費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繳納企業所得稅。
6、.企業商品促銷活動中的贈品如何進行企業所得稅涉稅處理?
[答:] 企業在商品促銷活動中,采取買一贈一以外的方式銷售商品時,贈送給消費者的商品,在會計上未作收入處理的,納稅申報時,應將贈送商品確認為視同銷售收入。申報時填寫A105010《視同銷售和房地產開發企業特定業務納稅調整明細表》,將應稅收入填報第3行“用于市場推廣或銷售視同銷售收入”的第一列稅收金額和第二列納稅調整金額,同時將視同銷售成本,填入第13行“用于市場推廣或銷售視同銷售成本”的第一列稅收金額,以負數填報第二列納稅調整金額。
7、房地產企業在商品房預售階段取得預收房款,是按照房款全額作為計算預計毛利額的基數,還是按不含增值稅額的房款作為計算預計毛利額的基數?
[答:] 企業銷售未完工開發產品取得的收入口徑暫按以下公式計算:企業銷售未完工開發產品取得的收入=預售收入/(1+稅率或征收率),并以此作為計算預計毛利額的依據。
8、 企業發生工傷、意外傷害等支付的一次性補償如何進行稅前扣除?
[答:] 企業員工發生工傷、意外傷害等事故,由企業通過銀行轉賬方式向其支付的經濟補償,憑生效的法律文書和銀行劃款憑證、收款人收款憑證,可在稅前扣除。
9、企業發生的通訊費、職工交通補貼如何進行稅前扣除?
[答:] 企業為職工提供的通訊、交通待遇,實行貨幣化改革的,按月按標準發放或支付的通訊、交通補貼,應納入職工工資總額準予扣除;尚未實行貨幣化改革的,企業發生的相關支出作為職工福利費管理。
10、 企業發生的勞務派遣用工支出能否作為工資薪金支出?能否作為三項經費的計提基數?
[答:] 勞務派遣用工,依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34號第三條規定,應分兩種情況按規定在稅前扣除:(1)按照協議(合同)約定直接支付給勞務派遣公司的費用,應作為勞務費支出;(2)直接支付給員工個人的費用,應作為工資薪金支出和職工福利費支出。其中屬于工資薪金支出的費用,準予計入企業工資薪金總額的基數,作為計算其他各項相關費用扣除的依據。
11、企業為職工體檢產生的費用如何進行稅前扣除?
[答:]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第三條第二款規定企業職工福利費,包括為職工衛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因此,企業為員工進行體檢(含新員工入職體檢)實際發生的費用作為企業職工福利費在稅前扣除。
12、企業職工食堂經費的稅前扣除問題?
[答:] 企業自辦職工食堂經費補貼或未辦職工食堂統一供應午餐支出,在職工福利費中列支。未統一供餐而按月發放的午餐費補貼,應納入職工工資總額,準予扣除。
13、企業發生裝修費的稅前扣除問題?
[答:] 企業對房屋、建筑物進行裝修發生的支出,應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于3年。若實際使用年限少于3年的,依據相關憑證,將剩余尚未攤銷的裝修費余額在停止使用當年一次性扣除。
14、企業發生的借款利息扣除憑證問題?
[答:] 一是企業向金融機構支付的借款利息和手續費等支出應以發票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二是企業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借款發生的利息支出,憑發票在稅前扣除。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發生的利息支出,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2011年第34號)規定,不超過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憑發票準予稅前扣除。
15、企業購買預付卡稅前扣除處理問題?
[答:] 對于企業購買、充值預付卡,應在業務實際發生時稅前扣除。按照購買或充值、發放和使用等不同情形進行以下稅務處理:
一是在購買或充值環節,預付卡應作為企業的資產進行管理,購買或充值時發生的相關支出不得稅前扣除;
二是在發放環節,憑相關內外部憑證,證明預付卡所有權已發生轉移的,根據使用用途進行歸類,按照稅法規定進行稅前扣除(如:發放給職工的可作為工資、福利費,用于交際應酬的作為業務招待費進行稅前扣除);
三是本企業內部使用的預付卡,在相關支出實際發生時,憑相關憑證在稅前扣除。
16、企業發生的租賃房屋及公用費用支出如何進行稅前扣除?
[答:] (1)企業因生產經營需要租賃房屋,實際發生的房屋租賃費支出,可憑房屋租賃合同及合法憑證稅前扣除。按合同約定應由承租方負擔房屋租賃相關費用(如煤水電氣、物業費等)的,承租方實際發生的支出,可憑房屋租賃合同及發票原件稅前扣除。
(2)企業租用(包括企業作為單一承租方租用)辦公、生產用房等資產發生的水、電、燃氣、冷氣、暖氣、通訊線路、有線電視、網絡等費用,出租方作為應稅項目開具發票的,企業以發票作為稅前扣除憑證;出租方采取分攤方式的,企業以出租方開具的其他外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17、企業發生違約金支出,進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時對扣除憑證該如何準備?
[答:] 違約金是合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約定時,由違約的一方對另一方當事人支付的用于賠償損失的金額。
屬于增值稅應稅范圍的違約金可憑發票、當事雙方簽訂的合同協議在稅前扣除,對方為依法無需辦理稅務登記的單位或者從事小額零星經營業務的個人,其支出以稅務機關代開的發票或者收款憑證及內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收款憑證應載明收款單位名稱、個人姓名及身份證號、支出項目、收款金額等相關信息。
不屬于增值稅應稅范圍的違約金可憑當事雙方簽訂的合同協議、非現金支付憑證、收款方開具的收款憑證在稅前扣除,對方為個人的,以內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
18、是否所有企業教育經費稅前扣除限額都提高到8%?
[答:] 是的。自2018年1月1日起,所有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年度結轉扣除。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由于繳納個人所得稅,依然按照財稅〔2008〕65號第三條的規定,在工資薪金總額的2.5%的標準內據實扣除。
19、今年研發費是所有企業加計扣除都是75%?
[答:]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 科技部關于提高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財稅〔2018〕99號)的文件規定,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因此,所有企業在進行2018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符合歸集條件的研發費用可以按照75%的比例進行加計扣除。
20、支付給無法開具發票的非法人單位的費用能否根據支付憑證,收據在企業所得稅前列支?比如支付給商會組織的會員費?
[答:] 企業在境內發生的支出項目屬于增值稅應稅項目(以下簡稱“應稅項目”)的,對方為已辦理稅務登記的增值稅納稅人,其支出以發票(包括按照規定由稅務機關代開的發票)作為稅前扣除憑證;對方為依法無需辦理稅務登記的單位或者從事小額零星經營業務的個人,其支出以稅務機關代開的發票或者收款憑證及內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收款憑證應載明收款單位名稱、個人姓名及身份證號、支出項目、收款金額等相關信息。 小額零星經營業務的判斷標準是個人從事應稅項目經營業務的銷售額不超過增值稅相關政策規定的起征點。
21、根據財稅〔2018〕54號文件,小于500萬的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在匯清繳時需要納稅調整嗎?季度預繳所得稅時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怎么填寫?
[答:] 根據財稅〔2018〕54號文件規定,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企業在進行2018年企業所得稅季度預繳申報時,可通過填報A201020《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扣除)優惠明細表》第4行“二、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進行調整扣除。
企業在進行2018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時,可通過填報A105080《資產折舊、攤銷及納稅調整明細表》中 “固定資產”中的對應類型進行納稅調整,同時需要填報第10行“(三)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對享受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情況進行統計。
在這里相信有許多想要學習會計的同學,大家可以關注小編頭條號,私信【學習】即可免費領取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