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一路陪伴
今天,烏云低垂,高安的天空灰蒙蒙的一片,似乎烘托著我些許沉重的心情。
老家村里干部幾次通知我,說公安派出所督促去世的人口及早去辦理銷戶手續。我特意請了個假,帶上母親的相關資料,驅車前往石腦派出所。
母親于2021年6月6日意外墜塘,享年82歲。那本是個吉祥的日子,對我而言卻是無限悲戚的開端。
回味有娘的時候,天天都是幸福的。我是母親四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人們常說,父母最疼老幺,還真是這樣的。母親說,我出生時因奶水不足、營養不良,像只褪毛的大老鼠,可憐又可愛。因此,母親格外關照我,有什么好吃的總給我留著。上學后,識字不多的母親卻深知讀書的重要性,盡管她說不出“知識改變命運”之類的大道理,但是她特別羨慕讀了書吃上皇糧的村里人,也鼓勵我多看書寫字,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第一次高考失利后,母親沒有過多責備我,而是積極鼓勵我說,讀書再苦,也比不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復讀后,我考上一所中專,爾后參加工作,母親臉上的笑容明顯多了,那是欣慰的笑、滿足的笑。隨著我成家、生娃,母親額頭不知不覺中爬滿皺紋,步履漸漸蹣跚,而母親在老家干起農活來渾身帶勁。母親把父親生前開墾的一大片荒地都種上棉花、大豆、紅薯和各色蔬菜,一年到頭地里都在耕種、收獲,生生不息。70多歲的時候,母親竟然用她自己種的棉花,給我們六姊妹每人做了一床厚棉被;80歲時,老人家種的田塍豆居然收貨150多斤豆子,賣了400多元;至于我每次回去看望母親,母親總會用各種蔬菜瓜果把我的后備箱塞滿,那是母親最得意的“杰作”,絕對純天然、綠色有機農產品!
如今,母親不在家了,我回老家的頻率也下降。令我驚喜的是,母親生前的一只老母雞和一只大公雞還健在。在家耕作的二哥說,他無論如何都會好好養著它們,那是母親的最愛和寄托。老母雞自己下蛋、自己孵蛋,這兩年繁育了20多只“后代”;老公雞還住在母親生前給它做的木質雞籠里,每天打鳴,似乎還在叫醒主人早早起床。
2008年,我們幾兄弟一起給母親蓋了一幢新房子,母親住著感到非常舒適,逢人便夸兒子們有孝心。2018年前后,我給了二哥400元勞務報酬,請他把房子旁邊一塊3分多的空地開墾出來做母親的菜地,免得母親總跑幾百米去經營那一大片地。可是,母親對之前的菜地很是不舍,只是讓出了一半給二哥。母親走后,二哥一直在較遠的一大塊菜地里種上棉花、紅薯和豇豆等作物,而在房子旁的這小塊菜園子里,栽植各色蔬菜瓜果。
每月回老家,看著菜園子里綠色蔥蘢,忍不住要分享一些二哥辛勞換來的成果。我心生歡喜:母親一定在天上見證著這里的生機昂然。
母親生前住的房間在一樓西邊后廂,我曾請母親到二樓住,母親說,住一樓穩當踏實,接地氣。她說在北京大哥那里住27樓,跟住在半天云里一樣。母親走后,我保留了母親最后一天的屋子陳設:床上細密的竹墊、折疊的床單、棉質的枕頭;書案上一個圓盤鐘24小時滴答滴答走著,像極了母親心跳的節奏,一面鏡子、一把梳子擺放整齊;坐便器放在門后邊,一塊花布罩著……在我心中,母親并沒有走,只是出了一趟遠門。無奈的是,我再也吃不到母親給我煮好的三個糖水雞蛋,再也聽不到唯有母親才會輕輕呼喚我的乳名“四寶嘀”。
如今,我每次回老家,只能在她的靈前燒一疊草紙、焚三炷香、三叩九拜。這一切又殘酷地提醒我:母親此去,再無歸期!念及親恩,我不禁淚眼婆娑……
今天是5月24日,農歷四月初六。再過13天,就是母親仙逝2周年的日子。騎車前往老家派出所的路上,我用慢速檔,以不高于40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一如母親之前經常坐我的車去鎮上趕集。
機緣巧合,今日又是一個老家趕集的日子。我的車子后座上“坐著”母親的戶口本、身份證和照片。僅僅15公里的路程,我載著“母親”恭恭敬敬地行駛了30多分鐘,那是另一種意義上送別母親的遠行……
派出所戶籍科只有一位女警官。她隨意問了問母親去世的原因,我如實回答,她深表惋惜。她在電腦系統里操作了一番,便給我開具了一個證明,說有些地方用得上。謝過她,我便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出大門。
有人說,如果我們心里一直記著一個人,他(她)就永遠不會走遠。我想,母親一直活在我的心里——無論我走多遠,無論我走多久,母愛的陽光照耀著我,溫暖著我,直到生命的盡頭……
母愛,永遠陪伴著我,一路前行!
20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