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經是中國成為中高收入國家的第五個年頭了,盡管中國的貧困人口還保持在20%左右,但是中國許多家庭越來越富裕卻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國內、特別是一些大城市的部分家庭的物質生活水平,甚至已經超越了許多發達國家的家庭。
這一代大部分的中國孩子,如拋開污染和造假的因素,其衣食住行的水平應該與發達國家的孩子不相上下了,我們可以驕傲地說:中國孩子在物質生活方面已經不會輸掉西方國家的孩子了。
但是,在中國家庭在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裕的同時,卻在其他方面付出了代價,在這里我們不談污染、不談腐敗,僅討論家庭教育中父親的缺席的代價。首先我想談一下,為什么我要著重強調中國父親在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主要是因為目前這種現象十分嚴重。
我在五月六日曾經發過一篇關于父愛的博文,在文章的開頭曾提到了“特別是華人父親,將養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推給母親”。當時有一位博友提出質疑,認為我在這里過分強調華人父親對教育的缺失,有失公允,因為:“養不教父之過”畢竟是我們的老祖宗提出來的,我想確實沒錯,這句話出自何處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我們的華人爸爸做的又如何呢?2008年,曾經有一個對高中生的調查,問中國的高中生:“你有心里話想和誰說?”我們中國的父親被排到了第六位,第一到第五的分別是:同性朋友、母親、兄弟姐妹、異性朋友、網友。還有一個對九零后的調查發現,大部分九零后在成長過程中很少看到父親的身影,因為父親們整天忙于工作,很少顧家,除了偶爾過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父親的角色基本是“缺失”的。在學校門口,接送孩子的大多是母親、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父親呢?忙著掙錢去了!中學的家長會,母親來的多,父親來的少。國際著名的基督徒作家麥道衛,曾在中國的一次演講中坦言:“中國的年輕人是(世界上)最受傷害的,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父愛。”在國內的中國家庭是這樣,海外的華人家庭如何呢?其實也好不了哪去,特別是第一代華人移民,因為他們在所移民國家開拓事業的壓力相較國內的爸爸要來的更大。這就是擺在我們華人家庭的現實,今天我們華人的爸爸,有幾個在家庭問題上有所擔當、按照我們老祖宗說的“養不教父之過”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另外我想談一下,相較西方的父親,為什么會造成今天華人父親角色缺失那么嚴重?
1)
2)
通過在新西蘭這幾年的生活,我觀察到,許多華人家庭(包括在中國國內的華人家庭)在物質生活上并沒有與這個國家的家庭有太大的差別,有些方面、有些華人家庭甚至超過了當地的家庭。但是,在家庭生活方面,卻有所差別,特別是爸爸在家庭中的作用。在“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口號的鼓吹下,我們許多華人的孩子在學業上通過搶跑名列前茅,但是在爸爸的關注上卻不知不覺地落后了,這種缺憾會給孩子后面的成長埋下隱患,篇幅有限,下篇博文再見。
----父愛本色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