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五大隱性成本 侵蝕黃金投資利潤
投資黃金有著巨大的隱藏成本,紙上的數字并不能代表全部。
下面就是被許多投資者常常忽略的巨大成本:
成本一:高稅率
兩種心態似乎總是手牽手站在一起:鐘情黃金投資和擔心政府干預。這種擔心體現在方方面面,從有預測分析政府大量發債將會導致美元貶值,到新近的陰謀論聲稱政府還會發布一個新版的6102號行政指令,強行搜查你的銀行保管箱,沒收私藏的黃金。
但是,真正讓黃金投資人對政府抓狂的原因卻是稅收級距的不合理。美國國稅局在征稅時將貴金屬投資視為收藏品投資,這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黃金ETF(交易所買賣基金)——SPDR黃金信托和iShares白銀信托。這意味著你投資黃金獲得的收益需上繳28%的長期資本利得稅,而股票投資所得稅僅為15%。
盡管你將黃金視為一項抗跌性投資,但國稅局卻將之視為藝術品投資,就好像你私藏了洪梅爾陶俑一樣。這意味著你投資收益的很大一部分將進入國稅局的庫房。
成本二:定期收益為零
正如金價上漲的數字游戲并沒有道出整個故事一樣,缺少定期分紅也是黃金投資的長期收益無法完全說明問題的另一個原因。多數長期投資者無法忍受將積蓄埋在后院長達20年。定期分紅是很多投資品的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功能,可惜的是,黃金無法提供這種功能。
同樣道理,價格波動大、又無定期分紅的黃金市場并不適于每一個投資人。黃金的歷史回報很高,并不意味著投資黃金的風險很低,也不意味著那些需要穩定收益的投資人應該進入金市。
成本三:當心黃金騙子
在之前的文章中,筆者詳細分析了金幣騙局。騙子常用的伎倆包括對金幣的含金量做出虛假的評定,用廉價的合金幣代替純金幣,甚至公然欺詐——你根本就沒擁有自己買入的黃金。所有這些騙局只是就金幣而言。那些當鋪和號稱“收購黃金”的商號的名堂就更多了,他們哪里會給你的黃金首飾或其它黃金制品一個公允的估價呢?由于黃金可以很方便地做成商品用于零售,因此,與之相關的各種騙局層出不窮,只有謹慎的投資者才能保護自己。
成本四:黃金存儲成本太高
從金礦到你手中的成品黃金,這條產業鏈上的所有中介都要分得一杯羹。首先,就算你躲得過資本利得稅,也逃不過因購買黃金首飾和金幣所要繳納的消費稅。另外,高昂的交易成本和傭金也是一筆數額不菲的開支。買過黃金首飾的人都知道,價格加成是貴金屬交易中的一個普遍現象,這一點和你付給房產經紀或其他經紀人的費用相同。
接下來還有黃金的存儲成本。你必須花錢租一個銀行保管箱。黃金所謂的“安全性”不過是寫在紙上的,取得實物黃金并安全地存放是要付出高額代價的。
成本五:金價也會下跌
雖然黃金永遠不可能變得一文不值,但是認為金價不會下跌的想法無疑是愚蠢的。
回憶一下,上世紀80年代早期,金價在升到創紀錄的高位——每盎司850美元之后,兩個月內狂跌40%。到了1981年,黃金均價跌到只剩每盎司460美元,此后一直在底部徘徊,一直到2000年跌至大約每盎司280美元。對于當年那些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來說,如果他們在1980年的歷史高位買入黃金,那么他們要等28年金價才能回升到850美元/盎司的水平。這可不是一個明智的退休理財計劃。除非他們活到八九十歲,否則他們無法兌現投資收益。
金價瘋狂助推投資熱 多種渠道實現淘金夢
市場的熱情再次被集中點燃,黃金如搭上一條神奇的小飛毯,扶搖直上。關于1400、1500甚至2000美元的價格預測不絕于耳,如果“貨幣戰爭”的序幕真正揭開,黃金的瘋狂或將遠不止如此。
走勢預判:下一步,1400美元!
黃金近期漲勢如虹,似乎市場多數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堅持看多,逼空情緒濃重。
國際金價最近一輪上漲源自7月底,1170美元突破之后,國際現貨黃金呈現強烈的單邊上漲格局。而在9月15日之后更是頻頻創下歷史新高。截至昨日記者發稿時,國際現貨黃金價格盤中再創新高,達到1387美元/盎司,刷新了歷史新高紀錄。人民幣黃金現貨價也同樣創下295.96元/克的新高,直逼300元/克。
美元幣值的走低和通脹預期的強化給了黃金充足的上漲動力。據了解,美聯儲(FED)于北京時間周三(10月13日)凌晨公布了9月21日貨幣政策會議紀要表示,若經濟增速過緩無法降低失業率或通脹率持續降低,繼續放松貨幣政策是合適的。而美元指數也在昨日繼續刷新了2009年12月14日以來的新低,報在76.48。
同時,世界范圍內熱議的“貨幣戰爭”或將一觸即發,而最直接的后果乃各國貨幣爭相貶值,全球通貨膨脹或將一發不可收拾,市場人士預計,1400美元/盎司甚至1500美元/盎司的新高或許并不遠。
記者搜索市場多家機構對金市后期的預判發現,堅持順勢而為的看漲聲音普遍占多數。看漲者普遍仍基于美元貶值、通脹預期和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的實物需求。然而,高位運行多日的金價是否能避免震蕩甚至回調的風險呢?有憂慮者認為,當前美國經濟可能進一步下滑而引發通縮,黃金階段性回調壓力仍存。
黃金投資:熱度持續升溫
基于目前市場的火爆,相關投資品種紛紛希望與黃金沾邊。目前市場中,投資者可以通過實物黃金、銀行紙黃金、黃金白銀T+D業務、銀行掛鉤黃金理財產品參與黃金投資,品種豐富,參與門檻不一,適合各類投資者。而在不久,掛鉤海外黃金市場的基金QDII產品也將推出。
雙向交易現身紙黃金
原先,紙黃金業務僅在工行、中行和建行等銀行開設,而隨著各大銀行在黃金業務方面的擴展和競爭,目前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的紙黃金業務相繼推出。
據了解,今年7月,中行推出“雙向黃金寶”業務,客戶通過銀行提供的報價和交易平臺,在開戶后存入一定金額的保證金,投資者即可更加自由地選擇做多或是做空,無論市場漲跌,都有可能獲得投資收益。同時,該業務包括人民幣金和美元金兩種,即國內投資者不用兌換美元即可操作。人民幣金交易起點比較低(10克起),以目前金價計算,投資者只需3000元左右就能參與投資,交易的單邊點差為0.4元/克。
黃金市場今年的火爆行情也點燃了銀行間爭搶紙黃金業務市場份額的競爭。據了解,除了中行之外,中信銀行的“匯金寶”業務也提供紙黃金實盤雙向交易業務。
此外,黃金T+D業務也因提供雙向操作,且帶有一定杠桿而備受一些專業炒金者的偏愛。據了解,自去年初黃金T+D業務在商業銀行試點以來,興業銀行、中行、工行、建行等數十家銀行已經開展此類業務。雖然目前國內開戶數仍在幾十萬徘徊,但是最低12%保證金(即8倍左右的杠桿)仍給具備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提供了黃金投資工具。
結構性產品收益懸殊,高位謹慎
據了解,銀行掛鉤黃金的結構性產品在目前的金價高位鮮有發行,到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適中,但遠低于黃金價格的漲幅。但是,渣打銀行發行的一只QDII卻以累積76%的收益率位列所有產品首位,而這只QDII正是以黃金指數為掛鉤標的。
據普益財富統計,渣打銀行2008年發行的一只掛鉤瑞銀彭博固定期限成份黃金超額回報指數目前的累積收益率達到76%。而該產品收益設計異常簡單,即該指數的漲跌幅直接和產品收益率掛鉤。
但是,今年6月國際金價觸及1200美元上方,當時關于黃金小牛市能否繼續的爭議頗為激烈。而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外資銀行幾乎沒有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問世。
據普益財富公布的2010年前三季度到期理財產品統計,其中僅有8只為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而它們大多數為2009年8月至12月發行,理財期限為6個月或一年。其中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的“點位看漲系列黃金掛鉤結構性投資”,中行的“中銀進取09005A—人民幣黃金掛鉤產品”、恒生銀行的“黃金掛鉤保本投資產品區間投資(XUVR99)”產品等。這期到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均在6%附近,相比這一年黃金的漲幅,結構性產品的收益率可謂差強人意。
黃金基金即將“揚帆起航”
此前,除了銀行平臺提供的黃金投資渠道外,國內基金公司卻一只沒有投資黃金這一單一板塊的基金問世。隨著黃金價格的持續走強,黃金再次成為市場資金流入的主要資產類別。
伴隨著國內基金公司產品創新,目前諾安全球黃金證券投資基金(QDII)和易方達黃金主題證券投資基金(QDII)兩只基金的募集申請分別被證監會基金部受理。而此次黃金基金的首發投資標的是海外市場。據悉,易方達這只黃金主題基金屬于FOF,擬將主要投資于境外以跟蹤黃金價格或黃金價格指數為目的的ETF、跟蹤黃金股票指數的公募基金(含ETF)以及從事黃金采掘的公司股票等。
據了解,截至2009年底,境外注冊上市的黃金ETF已超過30只并呈快速增加的趨勢;同期,境外黃金ETF所持有的黃金也已從2007年初的600噸左右增加至接近1800噸,三年多來增長率接近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