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用藥的應用可以說很廣泛了。在應用過程中呢,很多小伙伴們對它產生了一些困惑。現在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疑問呢?您是否也有這些困惑呢?
問題一:在網上一搜,發現很多疑問是緩解視疲勞的眼藥有哪些,等等。那么問題來了,眼藥能否自己選擇呢?
請別小看這小小的眼藥,雖然局部用藥相對來說安全性較高,但它也是藥物呀,最好還是在醫師和藥師的指導下應用。
藥物(請認準國藥準字)按照應用安全性分為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即我們耳熟能詳的OTC)
處方藥:需在醫師指導下應用
有些患者未經醫生診斷就應用激素類眼藥,要知道不合理的應用易患皮質類固醇性青光眼的;一些具有散瞳作用的(如含有阿托品)的眼藥錯用甚至可致失明。
甲類OTC(紅底白字):需在執業藥師和藥師指導下應用
乙類OTC(綠底白字):安全性較高,可自行選擇。但若不明確診斷,可能有掩蓋病情,貽誤治療時機的風險。
合理應用適合的藥品會幫助人們抗擊病魔,而不合理的應用或應用不適合/多余的藥品則可能會增加負擔甚至損傷自己。
問題二:眼藥究竟怎樣用才對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拿在手中的眼藥是哪類的。溶液型的眼藥可以直接滴眼;混懸液則應在每次用前搖勻;眼藥片/粉需先溶于緩沖溶媒后滴眼;眼膏劑,軟管的軟膏劑可以直接滴眼,用玻璃棒等器具涂眼膏可以防止瞼球粘連。
好了,現在做些滴眼前的準備工作吧
一、洗手(不僅在用眼藥前要保持清潔,平時也要注意用眼衛生哦~)
二、核對藥名,對于透明瓶的眼藥水用前可以先確認下是否變質。對于開封前放冷處儲存的眼藥第一次用可以先握于手中,使其接近體溫減輕對眼的刺激。第一次滴眼時要先仔細閱讀說明書禁忌,若符合任一項都不要應用。將打開眼藥的日期標簽貼于瓶身(見問題四),有些眼疾傳染性很強,需要左右眼分別用藥,這時要將左/右(或用Z/Y代替)標注于瓶身。
三、準備好干凈的紙巾/棉簽。打開眼藥瓶蓋后,先擠出一滴廢棄(軟管眼膏滴眼時可先擠出少許或用消毒干棉簽擦去頭部軟膏)
四、對于雙眼都需要用藥的患者,若兩眼癥狀輕重不同,癥狀輕的患眼(或健眼)先滴。在眼藥整個應用過程瓶口不可接觸包括眼瞼、睫毛在內的任意部位,保持清潔
接下來就要凹造型了
坐位頭后仰或仰臥位,眼向上注視。一只手用拇指與食指分開上下眼瞼,另一只手將眼藥距眼約2厘米處滴/涂在下眼瞼內面與眼球間縫隙處(一個人滴眼時可能找不準位置但要記得不要將藥置于角膜/黑眼珠處),輕提上眼瞼(眼膏則要輕拉下眼瞼將藥包住并輕提上眼瞼)。蓋上瓶蓋(一個人時可事先將瓶蓋內部向外置于無名指與小拇指間)。輕合眼,不要擠眼。輕壓鼻淚管/淚囊處約3分鐘(眼膏則不必)(見問題五)。并用潔凈的棉簽、紙巾等將外溢藥液擦干。慢慢轉動眼珠使藥物均勻分布,休息5分鐘(眼膏要休息15分鐘),上完眼藥后最好不要馬上用眼,讓眼睛放松一下。
應用玻璃棒涂眼膏時,要先保證應用前后玻璃棒的清潔、消毒與完整。將適量眼膏置于玻璃棒上,水平涂抹于眼瞼內再將玻璃棒從外眼角輕輕抽出。用棉球輕揉眼瞼或轉動眼珠使其均勻分布。
問題三:在發藥的過程中發現,取多種眼藥的患者較為關心的問題是上藥的先后,這是不是您也關心的呢?
一般來說,當要同時應用幾種藥物時先上流動性好的滴眼液,接下來是流動性中等的人工淚液,最后是眼膏/凝膠;先上刺激性弱的,后上刺激性強的。
眼藥水應用后最好休息10-15分鐘,眼膏則需約30分鐘,再上另一種。
問題四:眼藥水打開后能用多久?
在眼藥水外包裝上的有效期是指開封前的保存時間,當詳讀藥品說明書時,我們會發現開啟后的使用期一般是四周,還有一些特殊的眼藥,比如小牛血眼用凝膠是開啟一周后不可再用,單只的眼藥水(一般不含抑菌劑)一旦打開,一天后即應丟棄。
問題五:為什么滴完眼藥口苦?這個問題呢,也是應用過程中比較常見的。
滴入眼藥后,部分藥水會順著鼻淚管下行,到達鼻咽部。故而在滴藥后輕壓鼻淚管/淚囊處3分鐘可有效將藥液留在眼部。特別是對于含有阿托品等眼藥水,輕壓鼻淚管/淚囊處即可保證療效,也可減少藥液在其他部位吸收后出現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