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版:
哈嘍大家好,我是妙招姐,味精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之一,但是在我們的印象里面,老人們總會念叨,不能吃太多味精,是對身體有害的。那么今天妙招姐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味精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危害?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味精的由來和成分
1908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教授池田菊苗發現,海帶湯蒸發后會留下一種棕色晶體,即谷氨酸鈉。繼而,他為大規模生產谷氨酸晶體的方法申請了專利,將谷氨酸鈉稱之為“味之素”,后傳入中國,改名叫“味精”,不久,味精風靡全世界,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后來隨著科學的進步及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味精生產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自1965年以后我國味精廠都采用以糧食為原料(玉米淀粉、大米、小麥淀粉、甘薯淀粉)通過微生物發酵、提取、精制而得到符合國家標準的谷氨酸鈉。
大部分人會覺得味精的這個名字聽著就很化學,肯定不夠綠色,不夠天然,肯定會有害健康,其實不是的,無論是美國的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還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或者是歐盟食品科學委員等各類組織,經過多次實驗研究,都吧味精在食品分類中歸為安全類。也就是說:并沒有證據顯示,味精對人體健康有危害。
另外還有傳言說,味精加熱后會致癌,理由是谷氨酸鈉在加熱到 120 攝氏度時,會產生焦谷氨酸鈉,換句話說就是炒菜時放味精,溫度如果高了,味精就變成焦谷氨酸鈉。不過科學研究表明焦谷氨酸鈉對人體并沒有什么危害,只是當味精變成焦谷氨酸鈉后,鮮味會消失,等于味精最大的功能,提鮮的作用就沒有了,所以還是建議大家菜快要出鍋的時候再放味精。
那么這里很多人會問,如果是雞精呢?它們會有什么區別嗎?
首先大家要明白,雖然雞精有個雞字,但雞精真的不是雞做的。它是一種復合調味料,主要成分跟味精一樣,還是谷氨酸鈉。之所以有雞味,是因為它還會加入鹽、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味道比味精更豐富。當然,一些高品質的雞精會加入雞肉粉或其他肉類提取物,但無論怎么添加,雞精的主要成分還是和味精一樣都是谷氨酸鈉。
最后還是要提醒大家,雖然質量合格的味精和雞精并不會危害人的健康,但任何食品的攝入都要注意一個量的問題。通常味精、雞精吃多了,就會感到口渴,這是因為味精和雞精中含有鈉,就是和食鹽中的鈉一樣。高鈉飲食容易帶來肥胖,還可能增加 2 型糖尿病、高血壓和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風險。也就是說味精雞精無害,但是做菜時放的量還是需要控制好,少放為宜,同樣食鹽也是少放為宜。